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俄罗斯工程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新型工业化是俄罗斯发展创新经济的重要举措,给工程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俄罗斯政府、学界和高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力图揭示和探索出俄罗斯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和路径。俄罗斯工程教育再造的经验值得反思和借鉴。
〔关键词〕
俄罗斯;工程教育;变革策略
21世纪初,俄罗斯在经历资源经济的不确定性增长之后,及时对国家发展战略做出重大调整,选择了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国民经济由资源拉动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2011年秋,普京总统提出了“新型工业化”这一概念,并于2012年5月7日签署发起“新型工业化工程”的命令,进一步提出2020年前创建2500万个现代高科技岗位。“新型工业化工程”为俄罗斯工程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工程教育再造”已成为俄罗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旨在探索如何系统性地对工程教育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工程人才,来应对经济转型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需求。
一、俄罗斯工程教育的传统优势及面临挑战
1.传统优势。俄罗斯工程教育创建于帝国时期,形成和完善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代。与两次工业浪潮相伴,俄罗斯工程教育体系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并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诸如专门高等工程技术院校规模与质量的同步发展;国家对工程院校物质技术基础投入不断增加;工程事业和工程人才培养过程得到积极推广;工程技术专业声源优秀,竞争力强;工程师和大学教师的职业地位、社会声誉和工资收入状况良好;工程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数量不断增长;开设很多新的工程教育专业和方向,形成有序的专业目录;注重工程人才培养过程的科研训练,实施宽基础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生产实践和工业经济部门的有效链接;国家高度关注工程院校的发展。随着苏联解体和社会转型,俄罗斯工程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剧变,在新经济和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传统优势日渐丧失,面临着严峻挑战。
2.现实困境。任何国家的工程事业发展都与工程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水平密切相关。2010~2012年,俄罗斯工程教育联合会的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工程事业处在危机之中,具体表现在俄罗斯消费品、技术设备大量依赖进口,失去了世界工业产品市场的贸易份额,近20~25年来,汽车和技术装备仅占出口总额的3—5%等方面。[1]世界工业产品市场分析也表明,俄罗斯在技术和工艺方面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工程事业危机也反映出俄罗斯工程教育的危机。俄罗斯工程教育联合会主席巴哈尔可夫认为,俄罗斯工业化发展路径只有两条,一是“追赶式工业化”,二是“超前式工业化”或称“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以发展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重点的发展形态。[2]新型工业化带来的挑战不仅是互联网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应用等方面的重大创新和融合,还包括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制造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工业化是工程教育演进的驱动器。与俄罗斯历史上的两次工业浪潮相伴随的是工程教育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新型工业化”是俄罗斯的第三次工业浪潮,必将对工程教育产生深远影响。2014年,俄罗斯工程教育联合会开展的调查研究表明,俄罗斯工程教育存在着深刻的危机,不能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传统的专家培养模式转向欧洲博洛尼亚模式,与俄罗斯就业市场要求相佐;俄罗斯加入WTO后,工程人才就业和工程策略面临着国际竞争压力;工程师职业威望急剧下降;在向多层次人才培养转型过程中,缺乏对技术、工艺领域人才技能的要求和职业标准;尚未建立起工程院校与企业的市场关系;传统工程师培养体系尚不能满足企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基础设施陈旧、师资队伍老化;具有现代技术装备、能为工程师培养提供实践训练的企业尚少。[3]面对工程师业和工程教育的系统危机,俄罗斯学界、政府和高校都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策略。
二、俄罗斯工程教育重构的思路与框架
俄罗斯工程教育协会的《2011~2012年工程教育研究报告》表明,俄罗斯工程事业处在危机时刻,工程教育也面临着转型的危机和挑战,重构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俄罗斯工程教育国家理念势在必行,并提出了工程教育新的目标原则和技术路径。自2012年以来,俄罗斯工程教育界和部分学者对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工程教育国家理论形成的策略、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机制、工程教育再造的理论模式和实施原则以及“新型工业化”对新型工程师的素质、技能和能力要求,工程师分类培养的结构与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阐释,提出了工程教育再造的目标与原则。1.目标定位。俄罗斯工程教育联合会提出,当前工程教育重构的目标应定位于能够保障实现国家新型工业化目标、解决新型工业化问题和任务的工程人才的超前培养和继续教育。新型工业化要求必须解决人才培养结构问题,在技术和工艺领域传统培养方向之外还应培养生产型程师、工业型工程师和服务型工程师等等。工程人才的超前培养目标要求重构工程教育的内容、教育技术和组织。同时,大规模工程人才的继续教育问题更加尖锐,可以借助于开放教育等国内外教育资源加以实施。2.关键任务。俄罗斯工程教育联合会提出,达成上述目标要求解决三个关键任务:工程教育内容的重构,转向新型教育技术和新型人才培养组织结构。在分析新型工业化对工程活动的要求基础上,提出工程教育内容形成的原则:教学应保障学生掌握人文、社会经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专门职业知识,同时形成毕业生的方法论文化、使其掌握认知、职业、交际及价值活动的方式方法,以及培养学生适应职业活动和职业自我实现的能力。工程教育内容重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工程知识与工程活动的基础化;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创新活动的综合培养。转向新的教育技术,强调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和世界信息资源促进知识的掌握、形成认知和职业活动方法、发展个性品质,具体包括标杆管理、公文包技术、个体职业成长训练、商业训练等新教育技术;组织活动和商业游戏;问题与设计教学;创造性生产实践;定期的设计会议;跨学科项目;吸引大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团队,从事实践取向的科研活动等等。此外,重构工程教育还应建立工程教育质量的社会认可支持体系,包括工程技术大学国家-社会质量评估体系;专业培养大纲的认证技术和体系;工程专业人才文凭认证和授予工程师等级证书体系;促进工程师社会地位提升和职业成长的社会经济支持体系;工程继续教育体系等等。
三、俄罗斯工程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初步成效
工程教育是俄罗斯教育政策的优先领域之一,反映出俄罗斯生产工艺和装备更新的必要性及创造相应的工业人力资源保障的迫切性。在工程教育发展目标的框架下,2012年以来,俄罗斯政府出台了“工程教育发展”项目、“2012~2014年提升工程人才专业技能总统计划”和“2015~2016年提升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技能的专项计划”三个重要政策,旨在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和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确保俄罗斯新型工业化目标的达成。1.“工程教育发展”项目:促进未来工程人才的超前培养。俄罗斯实施“工程教育发展”项目的目的在于确保高技能工程人才培养能够满足就业市场需求,提高工程师职业的社会威望。项目实施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工程培养方向和工程专业的社会威望;工程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在吸引重要企业参与招生培养过程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招生规模和培养结构。项目实施的具体措施:开展中学生工程奥林匹克竞赛,选拔优秀人才;研制符合国际生产标准目录的培养方向和专业目录,在新目录中划分出特殊的教育范畴“工程事业、工业和技术科学”;研制工程师资培养、进修的综合措施;拓展企业参与未来工程师培养路径,实现专门招生、定向培养等新机制。截至2015年,“工程教育发展”项目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工程专业招生人数超过了高考总招生人数的50%,绝大多数是公费生,解决了工程人才匮乏的问题。2014年,组建了“工程事业、工艺和技术科学”协调委员会,由重点工程技术大学的领导和企业界代表作为主要成员,该委员会已成为工程教育系统变革的源泉。从2013年起,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在大学推广实践取向的教育大纲,培养应用型学士,学生大部分学习在企业进行,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复杂工艺。按照招生公司的统计,2014年,按照应用型学士方向培养的人数达到29530人,其中公费生23419人。2014~2015年,教育与科学部实现了工程硕士教育大纲的方法和组织基础工作。当前,正在研制工程硕士网络培养模式。
从2013年起,针对地区和部门对工程人才的需求,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实行新的招生名额分配原则。2013年确定了首批22个责任中心,包括相关部委、大型企业及其联合体,形成了订单式的培养规模和培养结构,增加了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削减了部分普通人文经济专业。工程专业国家需求招生人数持续增加,2013年增长5.3%、2014年增长1.4%、2015年增长9.8%。[4]2.“工程人员专业技能提升”专项计划:提升重点领域工程人才技能,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俄罗斯政府颁布的“2012~2014年提升工程人才专业技能总统计划”和“2015~2016年提升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技能的专项计划”是促进俄罗斯工程教育转型,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的两个重要的连续的教育政策。政策目的在于提高职业教育对俄罗斯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企业的工程人才质量提升的实质性贡献,以确保经济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创建高效生产岗位等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具体任务包括发展国家与私企的合作,共同组织和实施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内容和技术的现代化,并确保符合现代经济和地区发展需要;在俄罗斯教育机构和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工程技术服务中心联合共同参与基础上,发展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培训补充计划数据库。2012~2013年,俄罗斯重点企业共有11573人参加专业技能培训,超过计划指标27%,其中在俄罗斯境外培训的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588人。2012~2014年,在8个联邦区开展工程人员专业技能提升机构和培养方案的选拔,122所高校和补充教育机构参与其中。2012~2014年,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数据库收录544项补充职业教育培养方案,1361企业参与研制和实施培养计划。[5]
四、启示与借鉴
目前,中俄都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两国的工程教育都必须直面新的战略需求和挑战,并通过系统性地改革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为本国工程事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基础。中俄两国的工程教育从发展范式看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相似性和相互借鉴性,因此,通过对俄罗斯工程教育改革现状与趋势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揭示俄罗斯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独特路径,对于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宏观政策制定、微观操作方法以及环境建设具有如下启示:
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保障措施。政府应将工程技术人才的职前职后培养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总体推进方案,明确职前培养和继续教育中政府、企业和高校等相关利益主体的权责关系;进一步强化工程技术人才技能培训的保障机制和政策约束,从而促进工程教育可持续发展。
2.优化工程教育专业结构,实行分类培养。工程教育应打破传统学科分类框架,以满足地域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按职业进行分类,加强教育与产业的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在修订工程技术教育专业目录和培养方案时,应突出强化职业教育的特性。
3.推动高校与行业和企业的协同运行机制。工程人才培养只有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才能有效解决实践环节薄弱的弊端。实行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全流程的协同育人,才能实现从培养工程科学家向培养工程师转变,才能实现从学科体系向工程体系转变。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尚处在转型之中,按照“回归工程”发展思路的要求,应充分发挥企业在工程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展订单式的工程教育。
4.建立健全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高校应结合国际标准要求,修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建立职前职后工程教育大纲和培养方案数据库,对工程教育实施常态化监测,促进工程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作者:杜岩岩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田家炳教育书院暨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