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与改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与方法亦在不断创新。水文地质灾害是影响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水文地质危害的分析,并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才能更好地确保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从岩土的水理性质着眼,对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地质的危害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工程地质勘察中如何消除水文地质危害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相关方法;改进对策
水文地质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工程区域内的水文地质不仅是工程区域内岩体的重要组成,还能够反映出工程建设区域内的环境条件。在实际工程中,水文地质环境会对土体工程特性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工程的耐久性与稳定性。但结合实际经验来看,水文地质调查是工程勘察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部分勘察单位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往往不涉及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仅将水文地质调查作为应付国家规范的任务。因此部分勘察单位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只给出对水文地质条件的简要评价,未进行更加详尽的分析。为了确保工程水文地质调查的准确性,有必要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岩土的水理性质,结合实际经验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对工程地质的危害,最后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针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提出几点改进对策,以期为提升工程勘察质量提供借鉴。
1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的水理性质对岩土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对实际的建筑工程来说,岩土的水理性质会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质量。所以,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非常有必要对工程区域的岩土水理性质进行研究。一般来说,岩石在水溶液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水理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主要包括:持水性、给水性、容水性、贮水性、透水性和毛细性等。其中,岩土在接触地下水后,其原有的力学强度会减小,一般在工程地质勘察时常用软化系数来描述岩土的软化性能,软化系数主要反映的是岩土浸水能力,岩土受到地下水影响后会变成软弱夹层,此时岩土体的软化性能增加。透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水通过岩土的能力,岩土的松散程度越高则岩土的透水性能越差,岩石的裂隙发育越好则岩土的透水性越好。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渗透系数来反映岩土透水性能的高低。容水性其主要受到岩土颗粒大小、岩土组成及其结构的影响。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岩土饱和状态下出现水体从自身孔隙流出的性能,通常用给水度来进行描述。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给水性是一项重要的物理指标,其对工程场地疏干时场影响较大。毛细性所反映的是在地下水作用下出现吸水或失水而发生土体体积变化的情况,岩土发生涨缩时土体表面会出现裂缝和凸起,进而引发地基面的变形,对工程的质量与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2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对工程地质的危害
2.1水位上升引起的工程地质危害。
引起水位上升的原因众多,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降雨量的增加。从以往的工程实际来看,在降雨量较多的季节进行施工时,一旦施工单位在现场未布设合理的排水设施则建设工程地段的水位会快速升高,影响到岩土的含水量。随含水量超过一定限值,土粒间结合力减弱,强度衰减迅速,将对依附于岩土体之上的构筑物稳定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在降雨量少、而蒸发量极大的季节,易造成地表土体板结、龟裂。随雨季来临或灌溉水浸泡,会让岩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由干燥状态转化成饱和状态,结果造成岩土体变得十分松散,不利于后期工程施工。若将这些变得松散的土体用在工程建设中则极易出现边坡坍塌、基础沉降等事故,这种情况在膨胀土地区较为典型。
2.2水位下降引起的工程地质危害。
水位的下降也是造成工程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就目前来看,生产生活用水多数依靠地下水供应,抽取大量的地下水后会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地下水位下降过多,直接造成已建工程发生较大幅度的沉降、地面下陷,对工程的地质环境造成破坏。
2.3地下水位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位的变化会让岩土发生一系列的涨缩反应,使岩土体不断出现变形,当岩土发生的变形达到限值后会出现裂缝,而岩土发生变形的过程是造成地裂问题的重要原因。岩土发生变形对轻型建筑的破坏性较大,对重型的建筑物具有持续的影响。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一般要重点关注工程区域内膨胀性的岩土,因为膨胀性岩土受到地下水位变化影响的程度更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地基进行处理时,若地面压缩层地下水位出现明显的升降变化则会降低建筑物的稳定性:当水位上升时,地基土会发生软化,导致岩土强度降低,其压缩性变大,建筑物会出现沉降现象;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岩土体的自重应力变大,会造成地基出现附加沉降,进而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
3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的改进对策
3.1重视地质勘察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完善水文地质勘察技术。
因为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环境复杂,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地质评价体系,使得地质勘察工作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如表1为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体系。从目前来看,现有的工程地质勘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逐步趋于成熟,但从业人员和企业资质管理工作仍存在部分问题,而人员又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在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时,必须将勘察工作制度更加详尽地规范与明确,保证勘察人员在勘察工程地质时严格遵循相应的勘查标准与要求,进而确保水文地质危害防范与处理工作得以高质量完成。
3.2加强对地下水位的控制、监测。
如前文所述,地下水位变化会对工程的地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勘查过程中为有效解决水文地质危害,需要对工程区域的地下水特征进行详细的勘查,根据收集整理的地下水位资料了解工程区域的气候以及地下水类型、补、排条件。此外,还需注重对工程区域内已有的排水设施进行调查,确保排水设施可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另外,为防止出现地下水位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勘察人员在勘查时应做好对工程区域内地下水位的监测工作,建立监测“台账”体系,对在建工程区域内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有着全面、合理把控,一旦发现地下水位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则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将水位变化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降至最小,确保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问题的科学处理。
3.3加强对水理性质的研究工作。
岩土水理性质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较大影响,在日常工作中,相关勘察人员以及岩土研究员应积极地开展对岩土水理性质的科学研究,找出地下水位变化对岩土的影响规律,从而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预防提供技术支撑。
3.4强化对当地水文地质的评价工作。
为将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降至最低,还需要强化对当地水文地质的评价工作。首先应将地下水位变化可能带来的岩土体变化情况及对建筑物的影响做成书面报告,并基于此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其次,在进行勘查工作时应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对水文资料进行勘查。最后,要从宏观上考虑地下水位变化对整个工程的影响,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地质评价。4结论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勘察是建筑施工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其中的水文地质分析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提高对水文地质危害的重视程度,勘察部门需要制定严格的地质勘察工作流程,完善水文地质勘察技术,从根本上提升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并根据勘察结果制定一系列的水文地质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付强,秦福锋.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J].企业导报,2015,13:140,145.
[2]薛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地质灾害,2018(5):202.
[3]杨春理.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56-57.
[4]马志超,周峰,杨一峰.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危害分析[J].科技资讯,2015(15):68.
作者:毛国芬 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云南地质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