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致使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到社会安定、和谐。地质灾害发生时,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何能够更为客观、全面的了解地质灾害问题,选择合理的防治措施显得十分重要。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种角度对地质灾害进行阐述。认识论强调地质灾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地质灾害发生的根源在于地质体重力作用失衡,地质体边界条件、激发条件和初始条件发生不同的组合搭配,导致地质灾害出现。方法论则是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角度开展工作,寻找问题的合理解答,为后续防震救灾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和依据。由此,本文主要就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改善措施。
关键词:
地质灾害;灾害防治;认识论;方法论
经过多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研究,在防治工程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尽管当前理论研究成果较多,分析技术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在实际管理决策中运用的技术却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针对性不强、不准确问题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持续增长。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工作未能得到正确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指导,致使实际工作出现偏差,影响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由此看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认识论与方法论概述
1.1认识论
认识论主要是对人类认知本质和发展过程的理论研究,通过对发生、发展和影响全过程的规律摸索,寻求事物本质所在。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逐渐上升,更为深刻的探究事物本质发展规律。就认识论本质来看,可以将其看作是自然观的具体成效,结合自然科学的发展来不断创新和完善人类对社会的认知,深入挖掘信息观、时空观、运动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的适应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1]。
1.2方法论
方法论是一种对认识过程的图示,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为形象的展示出来。科学方法论是在科学认识研究相关方法和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到各种理论、结构和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自然科学方法中观察法、数学法和实验法,哲学方法中则包括了思维与实证、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自然科学方法和哲学方法在逻辑上是存在密切联系的,均是强调内容和形式、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和谐统一[2]。在利用科学方法探索客观事物本质内涵过程中,主要包括对理论和实践、结构和功能、组合和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究。系统科学是由于学科特性,方法论中涉及内容较广,除了部分与整体、简单与复杂以及原因与结果传统哲学内涵以外,进一步整合了要素、结构、功能和层次等新式内容,具有更为深远的哲学意义。对于自然观的认识论,则主要是强调探究事物本质内涵,了解到事物的矛盾论,主要是指事物运动个性是具有的独特本质,为自己特殊矛盾规定。自然科学观方法论并不仅仅局限在理论层面上的研究,更加倾向于实践活动,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积累经验,获取更多的知识。科学行为的方法论主要包括分割论和整体论。
2地质灾害研究的认识论
2.1地质灾害共性
地质灾害的共性主要是强调地质灾难事件在发生、发展和运动过程中存在相同的属性,即自然属性、资源属性和社会属性。就地质灾害事故来看,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崩塌等均属于此列,这些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后将造成岩土变形和破裂运动,进而带来严重的危害。地质灾害共性成因要素主要包括地质体所在区域的水文条件、气象环境因素以及地层地貌等,其内在本质则是重力作用失衡,呈现出来就是地质体微观到宏观的破坏运动,在条件的诱导下渐变逐渐超临界变化[3]。
2.2地质灾害的个性
地质灾害个性表现为地质事件的发生、发展和运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殊性,更多的是反映出地质灾害本身的成分和环境作用特性,伴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在受到不同外部作用力影响下呈现不同的形式。认识个性则是为了更进一步认识这一特性,从而有针对性建立模型进行修复,降低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几率。崩塌作为地质灾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具有十分突出的运动特征、突然性特点,崩塌事故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转化为滑坡和泥石流更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带来更大的损失。滑坡灾害的发展过程是水平运动,表现为牵引式、推移式和坐落式等等,进而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地质危害。地面塌陷是岩体内部结构断裂发生沉降,地表出现连续性的变形,带来危害。
3地质灾害防治的方法论
3.1方法论的选择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内容较广,在防治相关研究中应该注重复杂系统非线性科学思维的吸收和培养,更要充分的掌握分割论的核心思想内容。地质灾害防治的整体论则是实际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结合实际情况为工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和支持,优化工程布局。分割论在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中应用,主要是用来深入解剖地质灾害个性,客观阐述地质灾害的成因,探究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将最终得到的计算结果反映到整体论层面上,进而通过全局的对比和分析,实现逼近实在[4]。
3.2基于整体论的方法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更加倾向于整体集成方面的研究,通过提炼主要问题,对比概念设计。整体论的方法主要包括归纳、类比和演绎。其一,归纳是指深入挖掘事物本质,对比多个事物的发展规律,总结出一般性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产生结论[5]。其二,类比是利用已经被证明的公式去验证案例,对比研究对象,从而为后续决策作出更正确的判断,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其三,演绎则是从普遍性理论知识角度去探究个别事物本质内涵和规律,得出特殊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4结论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是一种可以了解和认识的问题,在充分认识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防治对策,由于地质灾害的个性和共性具有复杂性特点,所以从宏观角度去衡量是可以将其简化为线性、可确定问题进行处理,以此为后续防灾工作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传正.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J].工程地质学报,2015,11(5):809~820.
[2]周彬,朱晓强,杨达源等.长江三峡水库库岸消落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4,31(11):43~45.
[3]王得楷,马琦明,陈怀录等.甘肃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2,22(3):53~56.
[4]刘广润,徐开祥.三峡水库岸沿岸移民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3,11(1):85~88.
[5]刘正伟,徐震,曹丹京等.山东电网高压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防治研究[J].山东电力技术,2014,14(z1):29~34.
作者:王鹏瑞 张煦 单位: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