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任务由来
2012年6月8日凌晨2时5分,位于平陆县张村镇太阳渡村太阳渡口附近突然发生崩塌,致使沿黄旅游公路交通阻断,严重威胁过往行人的人身安全,同时,使不稳定斜坡体后缘关帝思乡庙、下阳城遗址及周边文物受到威胁。
2项目地理位置
太阳渡不稳定斜坡位于平陆县张村镇太阳渡村,太阳渡村至平陆县城有S337省道,距县城有9.1km,项目区前缘为沿西沿黄扶贫旅游公路,不稳定斜坡体后缘为金鸡堡及关帝望乡庙遗址和下阳城遗址,不稳定斜坡体前缘为西沿黄扶贫旅游公路,交通条件较为便利。项目区地理坐标:北纬34°47'11″~34°47'44″,东经111°07'12″~111°07'28″。
3工程概况
太阳渡不稳定斜坡为一土质不稳定斜坡,不稳定斜坡体物质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粉土和第四系下更新统细砂,不稳定斜坡体总体呈南北长,东西短分布,该不稳定斜坡长约190m,宽约80m,厚度约70m,体积为53×104m3,其后缘有弧形裂缝,前缘仅有微小裂缝,前缘处于西沿黄扶贫旅游公路上坡拐弯陡坎处,并在前缘陡坎处有次生小型崩塌,崩塌体积约5m3~8m3。该不稳定斜坡已造成200余米西沿黄扶贫旅游公路路基、黄河堤坝、上部关帝思乡庙、下阳城遗址及周边文物失稳,威胁人数8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50万元。因此,对太阳渡不稳定斜坡进行初步治理十分必要而紧迫,这也成为保卫灾害危险区内民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4治理工程方案设计
充分掌握不稳定斜坡分布范围、规模、性质及不稳定斜坡特征,分析其发展趋势,定性和定量评价其稳定性,计算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系数,综合评价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针对不稳定斜坡的发展变化趋势和危害性,有选择性对不稳定斜坡采取适量、适当的工程治理,使斜坡不再产生变形破坏,进而保护坡前人民生命财产和建筑物的安全。其原则是针对不同变形破坏模式提出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实事求是、经济、合理、有效地布设防治方案。
防治工程以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绿色环保为总的原则,同时兼顾重点防治与一般防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尽可能不破坏斜坡固有的良性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应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坡的扰动和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避免大挖大填进一步恶化斜坡环境地质条件;防治方案要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力保防治工程与人居环境的协调;防治工程设计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遵循各类工程配合使用。确保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不稳定斜坡治理方法很多,根据该不稳定斜坡区(黄土区)的特点,同时参考国内有关不稳定斜坡等的防治经验,并考虑到太阳渡不稳定斜坡后缘有较好的汇水条件,为避免大量雨水渗入坡体,对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确保坡体整体稳定和避免出现局部次级滑塌,防止造成危害,治理工程可采用抗滑支挡、地表截排水等进行综合治理,根据以上特点提出以下治理方案:1)灌浆。坡体表层残坡积及崩坡积物土体结构松散,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均匀地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赶走土颗粒间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后占据其位置,经人工控制一定时间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好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石体”,保证修整坡面施工安全及坡面修整后的长期稳定性。灌浆范围主要为崩坡积体范围,及两侧高程341m以下区域。2)削方减载。在不稳定斜坡体上部削减土方,按1∶1边坡,每高10m,设置2.5m宽的马道,其中第三节马道宽5.0m,马道中设立平台中部设0.4m×0.4m矩形截水沟。3)支挡工程。主要布设于西部陡坎处和东部沿黄公路,防止边坡进一步垮落、变形。抗滑桩位于滑塌地段,桩间采用挡土墙。挡土墙位于非滑塌地段,共布设AB,BC,CD三段,其中BC段间隔分布于抗滑桩之间。4)护坡工程。削方减载后坡体暴露,下部一、二、三级边坡修筑护面墙,上部四、五及不完整的六级边坡修筑矩形混凝土格构,格构空格内喷播植草。5)截水工程。在坡体上修建排水系统是必要的。主要布设于马道及边坡顶部设置排水渠,防止雨水进一步渗入不稳定斜坡体,从而导致对不稳定斜坡体的不利因素。排水沟总长约425m,马道截水沟1030m。平台截水沟、天沟水流需引出公路以外与桥涵连成顺畅的排水系统。
作者:李嘉贞 单位:山西省地勘局 214 地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