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1地质灾害类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托里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少量的泥石流、地面塌陷、滑坡,部分地区有少量的土壤盐渍化。目前该县所辖区域内分布各类地质灾害点139处,其中崩塌及崩塌隐患128处、泥石流5处、地面塌陷5处、滑坡1处。同时在所辖区域内盐渍化比较发育的地带布设了6处土壤盐渍化调查点。根据该区域已发生地质灾害的规律可以看出,主要呈现出分布较分散、规模小和危害轻的特点。
1.2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1.2.1行政区域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托里县所辖7镇(乡),由于所处地貌单元、地层岩性、人口分布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地质灾害点分布不均匀,7个镇(乡)的地质灾害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崩塌(隐患处)是该县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在所辖的7个镇(乡)中,铁厂沟镇发育的地质灾害点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26.62%,而庙尔沟镇发育的地质灾害点密度最大,达到0.0116处/km2;此外,由于托里镇位于托里盆地中部偏南,地形平坦,地质环境条件较好,所以受地质灾害影响程度最小。
1.2.2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托里县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地形地貌条件较为复杂,地质灾害的地貌分布差异较为明显。根据对该县所辖内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隐患处)点的统计数据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看出,中高山区、中山区基岩风化裂隙发育、加之人类活动频繁,地质灾害最为发育,达到65.47%。低山丘陵区山坡低缓,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冬季草场牧道两侧,达到33.09%。平原区地形平坦,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只在铁厂沟镇采煤区,因采矿活动形成了地面塌陷地质灾害1.44%。
1.2.3地层岩性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地质灾害的分布、发生与地层岩性关系十分密切,根据对该县所辖区域内地层岩性与地质灾害(隐患处)点的统计分析,具体数据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由于古生界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奥陶系岩性主要为火成岩、碎屑岩、灰岩、凝灰岩,属碳酸盐岩类,易风化,节理裂隙发育,所以该地层中分布的地质灾害点最多,占总地质灾害点数的61.87%,地质灾害类型均为崩塌(隐患处);侵入岩发生崩塌灾害39处,占总地质灾害点数的28.06%,是因为该处断裂较发育、基岩风化较强烈,崩塌沿侵入岩岩石节理裂隙面发生;第四系中发育地质灾害8处,占总地质灾害点数的5.75%。其中崩塌灾害2处,泥石流灾害5处,滑坡灾害1处。分布于第四系地层的崩塌点多位人类工程活动所形成。泥石流多发育在第四系松散物厚的沟谷中,因暴雨侵蚀、剥蚀坡面、坡体而形成;第三系、侏罗系岩性主要为砂岩、砾岩、页岩夹煤层、泥岩,上覆盖有薄层亚砂土,属软岩,该处煤层开采,煤层采空区顶板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地面塌陷、崩塌地质灾害,据调查有1处崩塌点、5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点,所占总地质灾害点数最少,达到4.32%。
1.2.4地质灾害水平分带性规律(1)地质灾害主要沿交通线和牧道呈线性集中分布。如崩塌地质灾害主要沿公路及牧道发育,泥石流灾害也主要分布在S221省道托里之庙尔沟镇公路段,但是只有在暴雨条件下才可能发生。(2)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煤矿开采地区。由于煤层采空区顶板岩性主要以砂岩、砾岩、页岩夹煤层和泥岩为主,稳定性较差,煤层开采后造成煤层塌陷坑呈串珠状,地面塌陷展布方向与煤层走向一致。(3)土壤盐渍化灾害主要分布在冲洪积平原区。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铁厂沟镇白杨河一带及阿合别里斗乡西南面,该段处于冲积细土平原的中下游,地下水位埋藏浅,地面蒸发强烈,地表土层中盐份聚集形成盐渍化,影响农作物及植被生长。
1.2.5地质灾害时间上的分布规律根据对托里县已发生的灾情统计及野外调查了解,该县地质灾害多发生在5~8月份的汛期。由于汛期降雨量较大、次数多,间或有暴雨,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1.3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受多种因素共同控制的结果[2],所辖区域内地质灾害类型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对所辖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分布起到了控制作用,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下水和大气降水等条件;而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到了诱发和加剧的作用,如人类不合理的工程经济活动、矿产资源的开发、不合理灌溉和过度放牧等因素。
2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
地质灾害易发区具体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其划分依据为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现状、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与研究工作程度,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简明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在对辖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分为4个大区。
2.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该区主要分布在铁厂沟镇,铁厂沟镇至克拉玛依市公路沿线及S221省道托里至庙尔沟镇公路段。高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密集,地质环境条件差,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稳定性多较差—差,已发生多起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高易发区面积123km2,占调查区面积的0.6%,共发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4处,占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31.65%,平均点密度0.36处/km2,其中崩塌(隐患)34处,地面塌陷5处,泥石流5处。此外,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位置的不同,又可以分为4个亚区。
2.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该区主要分布于玛依勒山、加依尔山断裂以西,面积8276.07km2,占调查区面积的41.43%。中易发区共发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2处,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44.6%,平均点密度0.0075处/km2,其中崩塌(隐患)61处,滑坡1处。中易发区处属中高山、中山构造侵蚀地貌,地形复杂,高差相对较大,河谷深切,横断面呈“V”字形和“U”字形,边坡坡度一般在40°~50°。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灰岩及花岗岩。因断裂构造及风化剥蚀作用,节理裂隙发育,地质环境条件较差。该处为冬夏季牧场,沿牧道两侧基岩出露,风化裂隙发育,易引发崩塌灾害,进而对牧民和牲畜构成一定的威胁。
2.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该区主要分布于低山区和丘陵区,面积7491.5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7.5%。共发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3处,均为崩塌(隐患)地质灾害,占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23.74%,平均点密度0.0044处/km2。根据地貌类型又可以分为2个亚区。
2.4地质灾害非易发区(D)该区主要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面积4086.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0.47%。根据分布位置又可以划分为5个非易发亚区。由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地层以第四系冲洪积沉积为主,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因此不具备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的条件,在野外实际调查中也未发现各类地质灾害。
3主要结论
(1)在对托里县境内各类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该县地质灾害发育的类型主要有崩塌、少量的泥石流、地面塌陷、滑坡,部分地区有少量的土壤盐渍化,根据以往发生的地质灾害可以看出,主要呈现出分布较分散、规模小和危害轻的特点。(2)从行政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平分带性以及时间上等角度对该县所辖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每种地质灾害类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3)在对辖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规律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分为4个大区,即: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地质灾害非易发区,又根据地质灾害类型的不同和灾害分布位置的不同,将高易发区分为4个易发亚区、低易发区分为2个低易发亚区。
作者:张菊秀 单位:新疆地矿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