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思考范文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思考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社会各界对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也要求越来越多。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加快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希望为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策略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设备的快速更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子信息工程的广泛应用已成大势所趋,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目前,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我国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起步较晚,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

1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问题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市场具有教育水平高、市场规模大、人才储备和技术研发先进等优势,并呈现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然而,我国现代电子信息工程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

1.1缺乏核心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技术主要是引进国外的技术,但是对于核心技术的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往往处于保守态度,不与其他国家分享。此外,受国内相关技术研发和创新力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往往因为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持和受他人的控制,在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这样,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1.2处于建设探索阶段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建设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保证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建设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建设。同时,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现阶段仅限于生产和制造业,创新比较薄弱[2]。

1.3战略发展布局有失完善目前,虽然电子和信息工程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会,可以继续巩固其在企业发展的地位,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方向的许多因素影响,大多数中国企业仍然缺乏良好的战略布局,特别是技术储备和后备人才相对缺乏,在电子和信息工程发展的投资比例低,主要是因为资本和经营成本集中在工业建设中,这将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2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策略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很好地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持续、稳定的发展。针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的现状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有效的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发展。

2.1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的重要保证,可以有效的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要在经济和政治上要给予企业极大的支持,努力改善电子信息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其次应该严格的规范电子信息市场,这样才能降低我国电子信息市场的风险,电子信息工程才能符合国家的政策,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整个信息市场的良性发展。

2.2发展目标要明确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产业。为了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一定要明确目标。结合我国的国情,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这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3]。加快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建设,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从而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2.3加大支持力度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外界的支持,因此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的建设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以促进我国新产品的发展。其次国家还应该加强对市场竞争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的引导电子信息工程市场,这样才能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随着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和普及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春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探讨[J].电子制作,2015,(20):63

[2]张金菊.浅析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J].经贸实践,2015,(9):29.

[3]夏长林,陈见辉.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5,(21):17

作者:翟哲锋 毕永 王子霆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