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校企合作构架下电气工程人才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建立“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性环节,增强学生适应能力,构建“3+1”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基础+实践+专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即通识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特长培养为特色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四年学习中,前三年让学生在学习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门课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同时,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时期培养过程中,适时安排在企业进行短期见习,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找出理论与实际工程的差距,使学生具有初步实际工程意识。在第四年,根据专业方向培养,结合工程实际在企业完成实习、实践以及毕业设计。“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四年一贯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分为四级:第一级为认知性实践教学,目的是专业入门和培养学习兴趣;第二级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目的是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结合的学习;第三级为课程设计教学,目的是综合技能形成和素质培养;第四级为校外实践,目的是适应专业、社会和企业。另外,根据实践教学需要编写实验大纲、实验教材、实训指导书。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按照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就业素质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2.建立一支由学校专职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所谓“双师型”教师指的是集普通教师素质与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素质于一体的、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即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技术改造,支持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通过承接企业的项目,让部分师生参与项目,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锻炼其处理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项目的开发,实践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参与水电厂的冬修冬试,对其构造、运行及控制等方面就有更深刻的认识。聘请以企业工程师、高级技师、退休技术人员为主的“专家型”兼职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自身的职业经验、工厂实例和个人的成长经历,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3.建立面向工程应用实际的课程和教材体系(1)课程体系的构建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学科基础课,然后进行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对《电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结合笔者所在院系“新能源发电”、“电力传动与控制”两个专业方向课程群设置专门的课程建设组,鼓励由课程、课程组负责人牵头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课题,以课题为依托,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有益的改革探索,课程组中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安排、课程之间内容衔接等方面的问题,课题组成员进行定期讨论研究,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一旦取得成效,就以完善和修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方式,形成成果。依据“重基础、宽口径、强应用”原则,建立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构筑先进的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协调的专业实验平台。将过去分属于不同课程的分散的实验课和实验内容整合,重新修编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并充实、更新相关实验内容,调整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要求;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实行必做实验与选做实验相结合、课程实验与独立综合实验相结合、开放式实验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2)教材建设与选用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措施。教材建设是专业教学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资水平、反映教学改革成果、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注重教材建设、教材选用工作。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选用的教材均为国家精品教材与规划教材,且争取50%以上为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另一方面,根据专业发展和生产实际需要,针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工程技术联合开发一批适合实用性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教材,教材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技术水平,为今后学生从事实际工作位打下了良好基础。
4.在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电气工程专业理论、方法的理解与研究,都必须建立在实际工程基础之上,建立在掌握实际现场电气工程技术的需求与发展的基础上。在原有的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线路实习的基础上建设校内工程实践中心,将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经验融于学习环境中,设立支撑活动的实践场所,使得校内实践教学更加符合工程实际。使得校内实习教学不仅促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学会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熟悉一些基本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工程经验,完善知识结构,使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湖北民族学院所处的武陵地区水电资源、风电资源丰富、电力企业众多,具有得天独厚的实践环境和行业支持。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巩固已有的电网公司、水电站、风力发电厂等实践教学基地基础上,努力与电气装备制造和研发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从而实现“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
5.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标准,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管理,每次实训都有报告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作好记载,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进行质和量评定。改变传统的结题检查考核为实践教学活动过程的多样化滚动考核。即采用记录、报告、自评、互评等等形式,建立学生实践活动滚动支持的指导考核模式,以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为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工作方案和工作进度,学生分阶段确立研究目标,分阶段推进实施,教师分阶段检查督促。更重要的是,通过有规律地检查、评估整个培养计划的实施过程和学习效果,能够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6.构建校企联合办学的新型管理体制学院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企业实质性参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环节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成才的培养模式,探索出多赢的实现途径,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创新注入原动力,从而建立能使学校满意、企业乐意、学生得益的新型管理体制。完善专业的日常教育教学体系,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搞好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还要改革学生成绩的考核办法与评分标准,在成绩评定中充分体现实践环节的价值,引导学生积极认真地主动地参与实践环节。总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体制,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大批专业性、高素质、懂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
7.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调动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积极主动性学习的主动性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它促使学生把对任务目标的认识从外部诱因转化成内部需要。没有相应的学习、实践动机,学生根本不可能从事实践活动。由于实践能力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缺乏实践动机的学生其实践水平注定是有限的。首先,要善于给予学生适度的实践压力,使学生开始能在教师的要求下实际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其次,要善于保护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再次,要善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源于主体获得认可、称赞的内在需要。对学生来说,从一个成功实践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实践,更容易培育起他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欲望。在当前人们普遍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情况下,教师应把保护并促进学生实践兴趣和实践成就动机的成长,循序渐进提升工程能力,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首先关注和落实的重要对策。
二、特色与创新点
1.特色(1)吸引企业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将企业创新与高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实现互动双赢。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同时提供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者和使用者,为学校提供资金援助,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与实践岗位,提供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校企合作实现了人员、教学场所、生产设备等的资源共享,弥补了相互间的不足。(2)充分体现“低重心”办学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工程、面向社会,培养“肯干、实干、能干”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本研究以强化基础、拓展知识面、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充分体现学校的低重心办学定位,形成有别于其他学校、其他专业大类的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创新点(1)依托资源优势,面向工程应用,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建立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参加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共建研发平台、参与企业工程项目及技术服务工作等方式,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产学研究紧密结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格局。(2)建立学生广泛参与科研的活动。鼓励学生课余独立或联合开展各类科研活动,并通过实验室开放项目、毕业设计等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横向科研项目。学院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课题的申报程序,配备专门教师对学生课题的申报及实施加以指导,实行导师制。
三、结语
通过改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建立符合学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意义重大。同时,对于深化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钟建伟 郎建勋 方海兵 龙洋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