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采矿工程供配电设计思路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国家实施“十三五”规划相关政策引导下,金属矿山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生产能力提升,技术改进发展,均面临很大的压力。如何将金属矿山企业改造的预期目标,达到国家相关政策要求,需要金属矿山企业针对自身的生产及管理特点,“量身定做”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的方案思路及实施办法。针对此情况,以某金属矿山采矿工程的实际改造,进行供配电设计思路的阐述。
关键词:供配电;负荷中心;节能金属
矿山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随政策深化改革,加强矿山整顿,将分散资源整合,关闭小规模矿山,十分必要[1]。
1工程概况
以某采矿工程改造为例,此工程地处丘陵,始建于2003年,地下开采方式,斜、竖井联合开拓,矿体有六条,分成五个独立开拓系统[2]。长期无序开采,采掘失调,缺少统一规划,造成大矿小开,秩序混乱,安全隐患大,效率低的现象。鉴于此,矿山企业根据资源分布和现有设施情况,进行技术改造,采用一套开拓系统,将原3号采区内竖井改造为主、副提升井,兼做入风井,各采区风井为回风井,坑内排水采用倒段排水。整改后处理原矿石达到100万t/a,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3]。通过资源优化,结束无序开采,减少对环境破坏,充分体现现行矿山环保政策前瞻性。
2电源及电力负荷
根据改造后资料,重新进行供配电系统规划设计。由于坑内采矿,井下排水和竖井提升人员用提升机等为一级负荷,经与矿方技术沟通后,矿区周边有两所区域变电站,分别距离矿区1.2km和3.5km,电压10kV,满足双重电源要求。在地表坑口负荷中心处,设置坑口变电所,双重电源进线,电源分别引自矿区周围两处区域变电站,电压为10kV,供配电范围:井下排水、主副提升机、空压机以及附属设施。经负荷计算,坑口变电所10kV母线侧(经高低压补偿后)矿区正常涌水时,计算结果为:
3系统设计与布置
以地表坑口变电所为电力中心,采用放射式配电,向主副井提升机房、井下中央变电所、主通风机房变电所及附属设施变电所供电,电压10kV;采用铠装电力电缆埋地敷设方式,其中向井下供电采用阻燃粗钢丝铠装电力电缆[4]。依照节能要求,优化供配电系统,在各工序负荷中心处设变电所,减少线路电能损耗,在工序变电所设补偿装置,减小变压器容量;主要变电所有坑口变电所、400m中段井下中央变电所、0m中段井下变电所、采区变电所、主通风井变电所。(1)坑口变电所在地表负荷中心处设变电所一座,双重电源进线,10kV单母线分段;设变压器一台,容量630kVA,电压10/0.4kV,采用节能型干式变压器。(2)400m中段井下中央变电所在400m中段主排水泵站旁设变电所一座,10kV单母线分段,双重电源进线,电源分别引自坑口变电所不同10kV母线段。水泵房内排水泵三台,正常涌水1用1备1检修,最大涌水2用1备,排水泵电机功率315kW,电压10kV。设两台变压器,容量125kVA,电压10/0.4kV,采用矿用一般型干式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3)0m中段井下变配电所在0m中段水泵房旁设变电所一座,10kV单母线分段,双重电源进线,电源分别引自400m中段井下中央变配电所不同10kV母线段。水泵房内排水泵三台,正常涌水1用1备1检修,最大涌水2用1备,排水泵电机功率280kW,电压10kV。设两台变压器,容量125kVA,电压10/0.4kV,采用矿用一般型干式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4)采区变电所设两座采区变电所,位置随采矿生产进度设置,每座设一台变压器,容量315kVA,电压10/0.4kV,采用矿用一般型干式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在每采区变电所内布置一套电机车牵引装置,为井下运输供电。(5)主通风井变电所在各处主通风井分别设变电所一座,内设一台变压器,容量500kVA,电压10/0.4kV,采用节能型干式变压器。电源进线分别引自坑口变配电所10kV母线段。主通风机采用变频调节及计算机控制系统。
4电能质量及继电保护
电能质量要求电压允许偏差控制在额定电压±5%以内;采用高、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将功率因数控制在0.95以上。在10kV配电进出线回路设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对10kV变压器采用温度保护、过负荷、过电流及电流速断保护并辅以小电流接地保护。以上配电保护措施,可使10kV配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5总结
由于采矿工程自身特点,结合实际需求,分析其工艺,按节能要求,设计供配电系统,对矿山企业安全可靠生产至关重要,是矿山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原冶金工业部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有色也近企业电气设计手册》.
[2]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3]国家标准《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中国计划出版社.
[4]国家标准《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规范》(GB50595-2010).中国计划出版社.
作者:左双杰 单位:沈阳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