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研究采矿工程中的英语教学改进范文

研究采矿工程中的英语教学改进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研究采矿工程中的英语教学改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研究采矿工程中的英语教学改进

一、目前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及课堂教学现状

1.专业英语的内容要求基本覆盖本专业的所有新技术领域,而且课文多是介绍性的文献。目前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材较少,内容也比较陈旧,而且随着我国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逐渐在国际处于领先水平,因而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采矿工程的专业英语课堂不再有太大的意义,学生从思想上不愿意接受。

2.专业词汇量大,文章长句、复杂句多。这相应地增加了阅读的困难,句子的复杂性加大了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运用英语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能力,不仅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而且要求熟练的英语听说能力,掌握英语教学方法。在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任教师中,老教师们相对来讲专业理论功底更扎实,知识面更广,并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如果担任专业英语教师的话,相对来说显得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不强,所以课堂一般采用纯专业知识介绍;而青年教师因为刚走出校门,在英语语言上相对占有一些优势,但却缺少对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解,因而课堂多采用词汇、语言分析+翻译的模式。这使得我们的专业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把班级学生分组,要求每组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本专业的前沿资料及国外相关的先进技术。每个小组课下先以小组集体讨论的形式学习收集到的资料,大致了解文章的意思,然后再把这些收集到的材料拿到课堂上,每组每次选派不同的人员进行介绍,开始可以完全用汉语,逐渐联系英汉结合讲解。这样既锻炼了同学查阅专业文献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对专业英语的翻译、表达能力。比如露天采矿方面,国外的机械设备相对国内来说有很多先进的地方,对这些资料的收集使同学们在锻炼上述能力的同时又能接触到新鲜事物,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2.对此,学生常觉得无从下手。甚至有些段落或句子即使老师给翻译过了,当时学生也理解了,课下自己看的时候又出现不能自己准确翻译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传授翻译长句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将典型的长句呈现出来,让学生先自己多读几遍,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并且标注不同的颜色,先只翻译主语和谓语,最后再把修饰成分加入进去,连起来理解。每堂课可以根据所讲内容适当安排两三句有代表性的复杂语句,教师给予语法和翻译技巧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尝试翻译,最后老师再帮助整理、捋顺。并且,教师课前多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为学生搜集一些前沿的、热点的英文资料,诸如ChinaDaily中对各大矿井事故的报道。对于有些专业词汇的学习,也可以通过实物图片呈现在多媒体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联想记忆。另外,对于学生收集到的资料,也建议学生配合使用多媒体与大家分享。

3.由于现有教材的陈旧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老师在要求学生收集国内外先进资料的同时更应该具备广泛收集资料的能力,提前做好中英文翻译结合的准备。对于同学们收集到的拿来课堂上分享的资料,要求老师能够同步做到中英文的结合,使同学们加深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的理解。其次,专业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不但要单词发音准确,还要能用英语表达意思。建议学校加大师资培养力度,特别是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广博、英语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的骨干教师,担当专业英语教学以及探索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方法与规律的主力军。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聘请外语教师一起从事专业英语的教学,交流经验,解决疑难,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课堂和课外并重,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具备查阅并理解外文文献的能力。可以以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上网检索或者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英文的专业文献,阅读并用中英文写出文章的要点和摘要。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对本专业的兴趣,提高专业英语学习的质量,把原来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多姿多彩。大学专业英语担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只有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授方法、革新教学手段,才能达到培养国际型、高水平科技人才的目的。对于采矿类学生来说,专业英语的学习主要在于应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三、结论

本文针对我校现行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特点及存在弊端,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落实这些方法,期待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提高同学们对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获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待于所有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

作者:宋佰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