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采矿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新范文

采矿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采矿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采矿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新

1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主动性不高,学校未引起足够重视紧缺人才的学生来源不同于高校普通日校学生,学生年龄和知识结构差距较大,普遍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较差,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对学习影响较大。他们很难在学校的教学或是实践环节中主动的去汲取知识,更别说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对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的教育重视不足,各项要求标准都低于全日制的学生,包括考试、出勤及学术活动等等,大环境影响下教师对人才班学生的教育也放松,要求降低,从而从另一方面造成了人才班的学生自己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对课程引不起足够重视,糊弄平时作业,对考试敷衍了事,考风不正;对教学要求的实验也是态度不端正,做不到精益求精;对于学校组织的实习项目也没有好好的利用参与。

2)课程设置偏重理论,轻视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节,实践力度欠缺,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太少,专业特色不明显,学生学的内容无法迅速应用于生产实际中。由于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教育实行的是三年制教育,与四年制普通本科教育在时间上仅差一年,使得紧缺人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受普通本科教学模式的影响,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打基础”,学了许多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未突出采矿工程紧缺人才应有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使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就业需要。

3)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目标,所采取的教与学的活动方式的总称。目前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的教学方法还属于传统式教育,教师忽视学生参与,而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与学缺乏有机结合。另外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互补性,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的教学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解+学生听课”这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简单,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很多有用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涉及。一些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教师所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与实际相脱离。上课讲课也只是“纸上谈兵”,缺少与实际例子结合,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对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兴趣。

4)师资队伍需要优化采矿工程的师资队伍在近些年得到迅速发展,教师以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得益于高校扩招对教师的需求,但是不少青年教师的从教模式仅仅是课堂,对矿山一线的生产运营缺乏具体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的讲解拿捏的也不够精确,经验明显不足。而且青年教师面临人生很多新阶段的压力,把时间和精力大量投入到职称评定、各种科研项目等中,在教学上较为欠缺。具有丰富教学以及现场经验的老师相对缺乏,这就需要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多下工夫,以此来更完善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

2采矿工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1)课程设置应突出实用课程设置是指对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所进行的系统组合和科学安排。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设置取决于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是为专业人才的培养直接服务的。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培养煤炭企业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其课程设置理念应突出实用。

2)注重实践教学实验室是理论联系实际、验证理论知识、培养科研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及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为进一步提高分析研究能力提供更加宽厚的思维基础和创造园地。发挥实验室作用,加大实验室教学力度。构建实习平台,增强实践效果,现场实习是培养紧缺人才大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观念的重要环节,通过现场实习使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巩固已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了解社会,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专业实习分为三个阶段,安排如下:第一阶段为矿井认识实习,安排在专业基础课之前,时间为1周。第二阶段为生产实习,安排在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习后、课程设计之前进行,时间为3周。第三阶段为毕业实习,安排在所有课程学完之后,毕业设计(论文)之前进行,时间为3周。

3)教学方法应多样化针对采矿工程紧缺人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教学方法的走向是:教师应把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上面,把传统“授人以鱼”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授人以渔”。教学方法应该由注入式逐渐转变为启发式,丢掉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方法的整体改革,教学方法向多层次、多样化、协调、配合的方向发展。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及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最终使教学方法选择趋向最优化。

4)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从社会的角度看,大学教师的思想道德,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而且也间接影响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按照我国关于高校教师职务结构比例的规定以及学科建设的需要,合理设置教师职务岗位,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教师考核办法和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教师素质进行评估,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使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而促进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许多国家以法律形式明确大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任用制度等,各高校也纷纷采取措施,确定教师的地位,维护教师的权益,为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供了保障。我们要重视和关心教师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其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把一线教师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免除后顾之忧,安心教学。

5)加强目的性教育学校培养的目的要明确,是让他们学知识,不是来镀金。所以治学要严谨,高标准高要求,比如严抓考勤率,平时作业,平时实验,考试要严等等,而且授课的知识点可以偏工程实践方面,因为太多基础知识他们也掌握不了学生目的要明确,来学校不是单纯的混学分,不应该对自己太过于放纵,不能把在社会上的习惯带到学校,影响学习氛围,对自己要求要像学生的标准。企业要有目的,送进来的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功底,要有潜心研究的潜质,有选择的送进来镀金,要站在改善煤矿技术的大局上来看待。

6)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要想有效的建立并实施激励机制,必须对激励对象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学生需求,掌握学生特点,如此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合理的激励机制。笔者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要求不强烈;自我意识强烈,纪律观念淡薄;无找工作压力,竞争意识不强等特点,提出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成长成才。

3结语

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这一特殊群体,应采用何种模式及方法对其进行培养?采用何种手段对其进行管理、教育?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分析了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素质偏低等问题。最后对采矿工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课程设置应突出使用、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及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等几点建议,为以后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作者:韩颖张飞燕李东印郭健卿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