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思路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首要任务是以人的生命为本。人类对生存安全的认识和掌握的方法只有提升到足够高的水平,才能保证自身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安全行业随之逐步产生并发展完善,监察、监管、检查以及生产工艺环节中的安全技术,包括生产条件的安全评价、事故发生后的损失评估等逐步系统化和规范化。行业的存在和发展为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设置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也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明确了方向。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必须立足于安全工程的行业背景。
一、人类对安全的认识发展过程与人类的安全观
17世纪以前,人们对安全的认识还处于蒙昧阶段,几乎是被动地在自然界中接受生存的选择,也就不可避免地伴生了宿命观,即把自身的安全寄托于命运的抉择。17世纪至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寻找规律,避免同样的事件再次发生,把对安全的认识由蒙昧阶段推进到经验阶段,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传统的安全观,把安全的程度归结到对经验的掌握。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人们广泛地运用系统论来思考安全问题,认为生产系统的总体安全状况决定了安全的水准,形成了综合的安全观,把安全程度定位于生产系统的综合安全度。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21世纪,有学者提出安全文化论,逐步被人们所认可,把人、物、环境三因素相结合的和谐程度界定为安全的程度,演绎出了人能够抑制隐患、实现安全的预知预控观。未来人们所推崇的是安全本质论,通过实现隐患零状态而实现安全持久,是一种安全始终位于生产之前的超前观,进而实现真正的本质安全[1]。
人们对安全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安全行业的工作目标定位。当然,人们的认识要受到各个特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有何种层次上的认识就会构建出符合该层次实际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行业发展状况也就相应定位于该层次,与其需求相对应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思路也就随之确定。
二、与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相对应的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早在1993年7月,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就提出,要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后来不同行业围绕这个框架对此进行了逐步充实与完善,构建了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行业是对应这一体制而形成的。
1·政府安全执法需要一批相对稳定的执法人员。这批人员大多属于国家或地方公务员,行业的准入条件决定了他们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对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能够充分掌握,并以此作为执法依据,代表政府进行安全生产的监察、监管。国务院设有直属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向下立足于属地管理设有不同的分局。各个省市设有安全生产管理局,承担着对不同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随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安全监察、监管体制的逐步规范,政府安全执法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业。
2·企业内部安全管理需要一批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法》对不同行业的专兼职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要求阐述得十分具体,实践也证明,只有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分开设置,采取不同的目标考核机制,形成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才有助于安全生产的实现。这部分管理人员不同于国家或地方公务员,他们是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而设置的一批内部专职安全督管人员,一般是由具有相关专业的懂得安全生产流程和工艺并且具有很强责任心的人员组成,企业按照法定要求进行配备。有关法律法规在矿山、建筑、机电、化工等诸多领域对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人员都有明确的要求,并且涉及领域也在逐渐拓展,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也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业。
3.中介机构对企业安全状况的评价需要一批相对稳定的评价人员。政府依托中介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价并报批,同时由中介机构承担连带责任。政府对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中介机构的审批以及运行管理十分规范,需要具有不同专业且同时具有国家安全评价师资格的诸多业务人员作为基本支撑条件。这就需要从工程领域的人员中遴选出一批安全评价师,他们依托于中介机构,却代表政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以及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审核和验收,同时指导和督促企业按照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开展生产。具有评价师资质的安全评价人员组成了开展企业安全评价工作的队伍,进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安全评价行业。
4.企业内部生产环节中的隐患防治需要一批安全生产技术人员。就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现状而言,大部分企业难以实现真正的安全生产,这就必然使隐患的防治问题成为安全生产的核心问题。企业要针对生产实际,经常性地对安全生产的隐患进行排查和治理,在保证生产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杜绝事故的产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一批懂得安全技术的生产技术人员,个别时刻还要单独设置专职安全技术人员,实现对隐患的排查和防治,保证生产安全。企业内部生产环节中的隐患防治逐步形成了一个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技术行业。
5.高校、研究所等机构内要有对安全生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研究人员。隐患的存在状态、事故的产生机理、事故的预测与控制以及事故损失评估等理论和关键技术需要有专职的人员进行分析和研究,高校、研究所等机构的一批学者承担这些项目的研究工作。他们从实际生产中选取项目,经过深入的研究,把得到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的生产中,用于解决安全生产中的各种问题。这部分人员受教育的层次较高,大部分为专家和学者,为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2]。随着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高校、研究所等机构对安全领域学术问题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形成了一个对安全生产理论和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的研究领域,随之在这些机构汇聚了一批安全领域的学者和专家。
三、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思路
行业的产生与发展必须要有持续的人才补充做保证。基于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截止到2009年全国先后有108所本科高校依托不同行业开设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服务于安全生产领域的专业人才。各个高校人才培养思路互不相同,各有特色。笔者认为,要想把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到行业的发展需要上,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操作:
1.将安全法律、法规、相关产业政策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安全生产要在国家立法,监察、监管执法必须依法而行,对安全生产的责任追究也必须是依法追究,安全行业及领域的行为都需要法律、法规的直接约束。产业政策是某个行业或领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呈现出很强的动态性,政府应依据行业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作为安全领域的从业人员,掌握国家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领域的产业政策,不仅是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而且不能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必须做到熟练掌握,理性遵循,这是立足于安全行业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2.专业课程要与行业安全规程、国家及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紧密结合。任何行业都有十分具体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特殊行业还有其法定的安全规程,这些指导性文件是在前人宝贵经验基础上凝结的,有些甚至是用血和泪的代价换来的。安全生产只有遵循这样的规范和要求才能得以保证,任何企业的生产都要遵循这些法定标准。培养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专业课程教学必须与行业安全规程、国家及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产环节中牢牢把握安全尺度。对这个尺度的有效把握是安全工程专业人员的本职,如果忽略了这点而盲目生产,安全技术人员便丧失了其业务职能。
3.安全工程的思维方式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安全工程与安全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安全工程立足于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分级、应对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制订,是一种防范于未然的超前思维;而安全技术大都指应对措施中的具体环节,是事发后的控制。前者是针对任何企业的任何生产环节和工艺去分析,后者只针对生产环节的具体不稳定因素的排除。安全工程的思维方式在生产过程中总能做到时刻介入其中,并调控生产环节和工艺过程,实现可控制下的安全生产。安全工程专业的人员必须具备这种思维,安全不是救援,在构成事故前排除隐患是安全工程人员的职能,而不只是进行事故后的处理。
4.人才培养规格中应该保持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色定位。目前,开展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基本都有一定的行业和领域背景,多年来的服务面向,打造和积累了一定的学科特色和实力,使得各高校所开设的安全工程专业服务面向均有所侧重。因此,各高校应该针对服务面向的优势,选择适合本校学科优势的方向,培养某一领域的特色人才。虽然,这样的人才规格会出现服务面不宽的问题,但专项上的服务技能却增强了。不同的生产领域有不同的自身特点,完全适合于任何领域的人才短期内难以实现。只要培养人才的服务领域选择恰当,其固有的专项实力短期内就可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