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饮水安全建后管理问题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安全工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把这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管好、用好是摆在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为了把这项工程管的好、用的起、长受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制定管理办法,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切实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建立可持续发展供水的运行机制。
1明确管理主体
自治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建成各类供水工程18000多处,其中管道入户的集中供水工程11006多处。由于工程地域和规模不同,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有行业部门管理、村民(包括乡镇级政府)集体管理和个体私人管理等3种体制。根据3种体制存在的不同问题,自治区制订如下规定:国家投资建设的村以上集中供水设施,由旗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苏木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其他集中供水设施和单村供水设施,由村集体或者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供水设施的入户部分和以户兴建的分散式供水设施,由用水户管理。凡因管理不善造成供水困难的,根据管理权限负责投资修缮。
2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饮水工程良性运行机制是保证工程持续运行的前提。
2.1旗县级应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
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优势,拓展农村供水事业。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量大面广,特别是相当多的单村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由用水户直接管理,专业化管理程度低,根据《自治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调研报告》(2008年10月)和2010年统计,全区已有43个旗县建立了专管机构。目前,运行状况最好的是有专管机构管理工程,由于其有专业特长和稳定的机构和人员,以及多年来水利事业在社会上形成的良好形象,运行时有专业人员的维护,具有设备更新的优势和群众的支持,目前这种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如杭锦后旗、土右旗和科左后旗。根据以上特点,各地在饮水安全工程确定管理主体时首先要考虑运行的安全,业务部门肩负着国家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的重任,农村供水事业的运行管理也应当是研究和拓展的领域。
2.2建立旗县饮水安全维修基金,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全区95%以上的已建饮水工程分布在丘陵山区和边远牧区,有个人承包,也有村集体统一管理。一方面,大部分工程管理粗放,水费仅能收取日常的费用和管水员的工资,无法提取大修和折旧资金。村集体(包括部分乡镇所在地)经济好的村屯,维修费用能自己解决,其他大多数单村供水的维修费用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工程越建越多,包袱越来越重。另一方面,大部分村屯缺乏自己的维修和保养人员,而且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短期行为突出等问题,业务部门由于战线长,交通不便,服务鞭长莫及。这就需要旗县政府一是要建立集中供水工程大修、折旧维护专项资金,从法律层面上保障工程运行中短缺的维修基金,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利用。二是要重新加强基层水利服务组织建设。鉴于基层服务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建议应定期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的技术服务到位和工程运行监督到位。
2.3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认识饮水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几十年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些影响比较大,群众积极性较高,原生性水质严重超标的地方,都基本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剩余的部分地区属于老大难问题。一是地域性缺水,如准格尔旗、清水河县和库伦旗,由于地质构造等原因,除了有一些浅层水以外(不具备成井),找不到好水源;二是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浅层水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居民祖祖辈辈留下的传统意识比较强,吃水原则意义上不花钱,对饮水安全的认识不足;三是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涉及交通、电力、通信和税务部门,需要各职能部门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加大饮水安全的宣传力度,切实把国家对农村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2.4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
以盟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大集中供水工程为依托,建立由县级水质检测、监测管理中心和乡镇级水质监测管理站、点及各重点嘎查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化验室组成的三级水质监测体系。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和《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SL308)的要求,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检验。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规模较大的供水工程,设化验室,配备相应的水质检测设备;规模较小的供水工程,配备自动检测设备或简易检验设备,也可委托具有生活饮用水化验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建立地表水、地下水动态水质监测网,建起全区供水水质督查体系框架。积极鼓励民间组织和私人企业及用水户参与水质监督,加大公众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信息获取程度和公众的参与程度,完善农村牧区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实行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质检测和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