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瘀血阻滞学说
气虚或痰浊阻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于头部,不通则痛,其特点为痛点固定不移、针刺样疼痛,舌质可见瘀点或瘀斑,脉涩。根据这一病机,孙桂枝运用通窍止痛汤治疗此病:川芎、怀牛膝、白芷、丹参、天麻、菊花各12g,钩藤15g,柴胡、白芍各12g。结果临床治愈32例,好转28例,总有效率83.33%。杜培俊运用虫类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管紧张性头痛56例,血府逐瘀汤加僵蚕10g、地龙12g、全蝎5g、蜈蚣2条,有效率95.5%。陈兴奎等采用三棱针刺络法与毫针刺法进行对照治疗紧张性头痛,刺络治疗组取穴双侧耳尖、太阳穴、头维穴、大椎穴。操作:用三棱针点刺耳尖穴挤压出血,直至血液挤尽。轻轻拍打太阳穴和头维穴,使附近的血管显露,用三棱针沿血管走行方向刺破血管,使血色由暗红变鲜红色或颜色变浅直至血液流出自凝,大椎穴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火罐,总出血量在10~30ml。结果在临床总疗效方面,改善头痛程度和头痛指数方面刺络法组均优于毫针刺法组。陈奇才采用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对于气血瘀滞者在针刺主穴的同时,针刺膈俞、血海、少冲、三阴交,施以泻法取得较好疗效。单亚利等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与去痛片、谷维素等常规治疗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肝气不疏、肝阳上亢学说
由于情志因素等原因导致肝郁气滞、肝气不舒、木失条达、肝经循行到巅顶、经气不利头痛,可伴有胁肋胀痛、嗳气等症状。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淸窍导致头痛,可伴有头晕目眩。刘叶辉等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紧张性头痛30例,有效率90%,痊愈率16.7%。杜改焕等应用佛手定痛汤治疗紧张性头痛70例,取得较好疗效:当归30g,川芎20g,白芍10g,僵蚕、白芷、羌活各9g,细辛3g,防风12g,随证加减。周学志应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紧张性头痛30例,总有效率93.33%。张强等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天津天士力制药公司生产)治疗紧张性头痛72例,其主方由决明子、钩藤、夏枯草、白芍、珍珠母、细辛、延胡索和鸡血藤等平肝息风养血止痛之品组成,经4周治疗患者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头痛指数及强度均有所改善。吕明华等应用黛力新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紧张性头痛,发现治疗组能显著减轻头痛程度,同时显著降低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汉密顿抑焦虑表评分。陈卡玲等运用疏肝和血汤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38例取得较好疗效,有效率达76.3%。韩明亮也认为此病是由于肝失条达、气机失和所致,并运用解郁活血法治疗紧张性头痛取得较好疗效。吴利利等认为此病多因病生痰,故应先治其病,以疏肝理气、清肝泄火为先。
3心神不宁型学说
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心气不足,心神失养,不荣则痛。心火亢盛,扰动神明,发为头痛、头晕,可伴失眠不寐。沈红强采用传统中医针灸治疗时重视调心,并有选择地增加宁心安神穴位(大陵、内关、神门、膻中、中脘、巨阙)。按照国际头痛诊疗标准对头痛指数进行评估,发现传统针灸加调心穴位组对疼痛指数改善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和传统针灸对照组。颜武等[17]在局部针灸选穴的同时,加针刺调心穴位(中脘、大陵、神门、内关、巨阙)取得较好疗效。
4局部选穴针灸为主,结合特定穴、经验穴王彤
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77例,方法为穴位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和5mg地塞米松注射液,按2∶1比例混合。患者取坐位,取患侧风池、天容、率谷及阿是穴2~3个,隔日1次,穴位注射后患者仍取坐位,用1.5寸毫针针刺患侧风池、率谷、百会、足三里,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其临床总有效率92.2%。朱振富采用太阳、风池配八脉交会穴治疗紧张性头痛57例取得较好疗效。苏巧珍等采用平衡针治疗紧张性头痛59例,选取的穴位有升提穴、颈痛穴、头痛穴、胸痛穴和肩痛穴,总有效率100%。彭建民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63例,选穴为风池、太阳穴、头维穴、合谷及阿是穴(于紧张颈肌处取1~2对),前头痛加印堂、上星,头顶痛加百会、四神聪,后头痛加天柱,有效率达到93.65%。(本文来自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杂志简介详见)
5讨论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紧张性头痛方面效果明显,针灸、中药治疗本病各具特色,针灸与中药并用,疗效可起到叠加作用。从以上的文献可以看出,我国的针刺研究工作具有病例来源丰富、中医基础理论扎实、辨证论治准确、国家和地方支持等优势。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一是重复性研究较多,创新性研究较少;对于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针刺时效关系、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基础问题研究较少;二是诊断与疗效评价体系问题。今后研究最好选用国际头痛学会对紧张型头痛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CHD-Ⅱ)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三是研究方法学问题,目前尚缺乏随机、对照、盲法、重复原则指导下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和大规模、大样本、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研究;四是要记录不良反应及随访状况,以便进一步研究中医药疗法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作者:张凯刘宇蒋戈利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