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医药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范文

中医药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药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医药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治疗方法

1.1.1中医组根据患者痛经类型进行辨证治疗。

1.1.1.1阴虚内寒型吴茱萸12g、当归5g、川芎12g、阿胶5g、人参6g、半夏6g、丹皮10g、麦冬6g、甘草12g、桂枝10g、芍药各10g、生姜10g。该方中吴茱萸、桂枝驱寒活血,通络止痛;川芎、当归滋阴调经;阿胶、麦冬化瘀行血、丹皮、甘草温肾暖宫。以上药物综合施用可以达到温经暖宫、止痛扶阳的效果。

1.1.1.2气滞血瘀型当归12g、川芎6g、赤芍12g、红花6g、丹皮12g、乌药12g、桃仁25g、五灵脂10g、甘草15g、延胡索6g、枳壳5g、香附6g。方中枳壳、香附、乌药护肝理气;红花、桃仁、丹皮、赤芍活血除痹;延胡索、五灵脂止痛镇静安神;甘草调和诸药。综合调理达到理气化滞、祛风止痛的效果。

1.1.1.3气血虚弱型人参6g、黄芪8g、香附10g、当归10g、川芎12g、延胡索5g、熟地黄6g。方中人参、黄芪养血理气,香附、延胡索镇痛祛凉,综合施用达到益气止痛、调经理气之功效,可使血脉畅通、气血充盈。

1.1.1.4肝肾亏损型当归12g、山茱萸6g、阿胶10g、白芍10g、山药15g、甘草12g、巴戟天6g。方中山茱萸提升精气,护肝养肾;巴戟天温肾益冲;当归、白芍养血祛通;阿胶滋阴调经,综合施用可解寒湿毒侵、肝火上升之症。

1.1.2西医组采用痛经宝颗粒联合维生素B治疗,具体为痛经宝,口服,10g/次,2次/d。维生素B1,口服,20mg/次,3次/d。

1.2疗效评定本次研究结果评定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四个类型,治愈:经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停药3个月无复发;显效:治疗结束后腹痛症状明显改善,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好转:症状有所缓解,停药后仍有复发;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恶化。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症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综合有效率为100.00%,西医组综合有效率为83.93%,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痛经的西医理论解释目前医学界对于痛经的发生机制并无定论,通过临床研究可以证实,痛经患者体内的前列腺激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因此可以推断痛经的发生与前列腺激素分泌具有一定的关系。女性前列激素分泌期间子宫内膜以及血液中的PGF2a含量上升,刺激子宫收缩或痉挛,进而引发子宫疼痛。激素升高同时还会作用于胃肠道器官,引发一系列反应。催产素是目前已知作用相对强烈的一种子宫收缩剂,催产素辅助分娩的机制是促进G蛋白耦合,对磷脂酶C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引发细胞内部的磷酸肌醇释放信号,从而促进细胞质钙离子浓度升高,致使子宫强烈收缩。除此之外,催产素同样会作用于子宫动脉,促进子宫动脉收缩,这种调节机制很有可能参与到原发性痛经的发生。除生理作用外,精神因素也是诱导痛经发生的重要原因,由于现今学习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变快,很多女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焦虑和抑郁症状,而这些症状对于女性生理周期影响重大。根据上述对通经发病机制的阐释可知,临床治疗该病应以加强对前列腺激素的抑制作用为主要治疗策略。目前常用的西医治疗方案为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这种药物包含了诸如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服用后能有效减少子宫内膜前列腺素的分泌,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子宫收缩的痉挛程度。

3.2中医辨证治疗痛经随着近年来对中国传统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的辨证治疗思想以及药理作用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在近几个世纪人类生存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职业病、富贵病、城市病和顽固性疾病等呈现出高发趋势,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西医治疗方式具有快速、高效、作用明显的优点,特别是在修复损伤、治疗感染等诸多方面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西医所具有的局限性及其副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学理念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体系的重新认识。中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其独特的医疗理念、多元化的治疗方式特别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契合及其表现出的对人体和宇宙的认识,成为近几十年促进中药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广泛影响的重要因素。痛经病症古已有之,在我国传统医药典籍中对女性月经及痛经做了如下阐述:女性长至7岁则肾气充盈,幼齿更换,发为肾精,更为及长。至二七,天癸下至,任脉自通,太冲昊盛,月事以时下。继而血海冲同,任立胞胎,则肾气至于全盛,血脉流通,经血渐发,顺时而下。所以谓之月事,乃三旬而见,同以月之盈亏。悉身静脉起自胞内,遍成经络之海,太阳之经手少阴经互为表里,上主乳汁,下为月水。月水之成,实则经络之余,若遇调和,则月水依时而下。

从以上论述可知,中医理论将女性月经与静脉运行相联系,并将女性生长过程中的各项生理变化与月经进行了系统的辩论,进而发展出独特的观点。痛经的发生由伤及情志、六淫内侵、起居不慎等所致。痛经的发病与经期和经前的生理环境有重要关系,是内症外因共同作用所成,主要机理是气血运行畅通阻滞,致使月经排除受阻,不通则痛。痛经的发生之所以与月经发生有密切关联,主要是由于经期冲随气血发生变化,气血周期性运行,则痛经反复性发作,但其在冲任和胞内。在非经期,冲任气血运行平和稳畅,因此不会导致痛经发生。因此,中医治疗应辨证诊断冲任、胞宫气血运行机制,并施以对症药物。本次研究共涉及到四种痛经类型,即阴虚内寒型、气滞血瘀型、气血虚弱型、肝肾亏损型,虽然患者的主要临床表征相差不大,但在经络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且诊治中需要充分运用望、闻、问、切进行综合性判断,从而提升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熊荣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