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人才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医药学,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技术、高水平、高素质的中医人才队伍。要想成为名医,熟读经典著作是基础;拜名师学习是捷径;临床实践是提升疗效的有效途径。中医学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源于数千年前的民族医学,有西医学不可替代的优势,被称为“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中国社会科学家田森语),其疗效已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也是正在走向世界的一门医学科学。要使这一医学科学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技术、高水平、高素质的中医人才队伍。
1读经典夯实基础
从古到今,没有一个成功的医家不熟读经典的。因此,要培养中医人才,必须要求他们在读经典上下功夫。首先要精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医学家曾形象地把中医学比作一棵大树,四大经典著作则是树根(本),其余各科及各家学说才是树干和树冠,可见四大经典的重要。我认为要想在中医学上有所建树,必须熟读经典著作。但中医典籍浩如烟海,内容广博,医论精深,要真正学好,并非易事,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终生奋斗的决心。我们的先贤曾说,“志不坚,智不达”,就是志气不坚定,则智不达。勤能补拙,业精于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勤奋刻苦,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效。我院的名老中医汪从献享誉周边县市,每天找他看病的不低于80人次,全使用中药或中成药,疗效显著。尽管如此,他多年来始终坚持一点,就是无论工作再忙,每年都抽出两个月的时间潜心学习中医精典,结合疑难病例撰写读书笔记,目前已撰写了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正因为如此,他的医术才达到出类拔萃的地步,被我们当地群众称为“活神仙”。
2拜名师获得捷径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有众多的学派、模糊的定性定量、独特的诊治方法。每一位老中医,通过几十年的实践积累,都各有独到的经验,这些活的经验是很宝贵的,他们的指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代的许多名医,如张仲景、孙思邈等大家,他们都有师承的记载。清代名医叶天士,先后拜过17个老师,终于能成为清代的一代大医。拜名师是迅速成为名中医的捷径。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今天,我认为尤其需要跟师学习,学习他们的临床经验,怎样看病,怎样处理疾病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这如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很快使医术得到很大提高。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是离不开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的。有继承才有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很好的继承。过去培养中医都是师带徒,一个一个的带出来。现在的硕士生、博士生,我认为也是师带徒。我院现有的名中医都是名师带出来的,如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张连友,师承享誉皖地区的“张半仙”——张仲田;李成才师承名中医滑修身;韩雅师承中医妇科名医韩允龄等。当然,拜名医要像到庙里拜菩萨一样,很虔诚的、尊敬的心态去拜师,潜心学习,脚踏实地,谦虚诚实,这样才能学好中医。
3多实践提升疗效
名医是群众推出来的,主要靠疗效高,因为疗效最体现中医药学的生命力,而疗效主要来源于临床实践。著名医学教授朱良春曾说:“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检测在于疗效。”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后,必须经过临床大量病案诊治的检验,才能学验俱丰,在诊治疾病时才能得心应手。当然,也应辩证地看,熟读理论指导实践,临床实践反过来丰富理论。名医之所以称之为“名”,主要是能比一般医生更快地、更彻底地治愈常见病,能治愈一般医生治不好的疑难病,这与临床实践密不可分。在临床实践方面,我院一是加强病例如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结合临床研制出新方药、新技术,提高临床疗效;二是加强临床指导,对中青年医生多放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技能;三是开展中医知识、技能比武,如今年以来,我院临床结合科室特点,广泛开展了“每周一方”活动,要求每位医生熟背,并用于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之,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认真继承中医经典理论,重视名老中医经验,指导临床诊疗实践,是培养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