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药学专业章节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中药学专业章节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药学专业章节教学设计案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药学专业章节教学设计案例

摘要:

《核苷酸代谢》是生物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为以后学习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奠定基础,本文对《核苷酸代谢》章节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从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环节和教学互动环节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讨论,探索中药学专业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致力于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互动环节;教学反思;核苷酸代谢

1教学内容分析

章节教学设计内容选自金国琴主编的《生物化学》教材中第十二章《核苷酸代谢》,本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1],特别适用于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学习。本章任务共4学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核酸化学,糖、蛋白质、脂类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生物氧化等内容,为本章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因本章内容相对抽象,不易理解,如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原理等,给本章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因此有必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2学情分析

课程授课对象为中药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化学和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已学习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课程,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主要理化性质等均有了很好的认识,且在《核酸化学》等章节中已经学习了核酸的分子组成,结构特点,理化性质等内容,对核酸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对核酸的分解、合成代谢缺少基本的认识,需要在本章学习中予以详细讲解。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两种碱基的元素来源比较复杂,参与合成的反应过程比较多,需要记忆比较复杂抽象的结构式和反应过程。另外抗代谢物作用机理多是酶的竞争性抑制,需要和《酶》章节中酶促反应动力学相结合学习,而且抗代谢物种类较多,且与核苷酸代谢过程中的分子结构相似度高,从而增加了学习难度。

3教学目的

3.1知识目标(1)掌握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2)理解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和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3)了解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机理。

3.2技能(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核苷酸代谢掌握核苷酸合成的主要方式,分解产物和从头合成途径的主要原料来源以及各种抗代谢物的作用原理,为今后学习药理学等课程和相关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2)通过了解核苷酸代谢过程相关的一些疾病,将其与临床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看书和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3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核苷酸代谢的学习,要求中药学专业学生掌握核苷酸代谢的从头合成途径,抗代谢物的作用机理等内容,了解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有关的疾病如痛风症,并分析其病因和治疗原理;了解哪些临床药物是通过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过程以达到抗肿瘤生长的疗效等。(2)通过学习与讨论,提高课堂活跃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对教学问题的思考,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难点

4.1教学难点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包括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4.2教学重点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包括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核苷酸抗代谢物的作用机制。

5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采用以PPT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的原则,充分利用PPT图片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的优点,同时因板书能突出重点,更加直观,因此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对比式,案例导入式等方式进行,提高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整合原有的知识体系,提取最有联系的旧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进行提问和分组讨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提高个人的表达能力。另外对于相似内容进行对比教学,分析其异同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2]。

6教学过程设计

本章节共4个学时,第一节核苷酸的分解代谢1个学时;第二节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1学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1学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1学时。课程开始引入现在比较流行的某核酸营养品广告,并提出问题:人是否有必要补充核酸营养品,核酸营养品是否有效?引起学生对核酸的学习兴趣和关注,然后复习《核酸化学》章节,复习核酸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等内容,引入新课后先简单介绍下核酸的消化吸收过程,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核苷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相关疾病,通过分析核苷酸的分解途径,讲解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相关反应和代谢产物,由此引出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有关的疾病痛风症,并分析其病因和治疗原理,讨论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产物的有何差异;然后讲解嘌呤核苷酸的原料来源,重点分析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整个代谢过程,嘌呤核苷酸合成三个阶段所需的酶、中间代谢产物和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接着讲解嘧啶核苷酸合成的原料来源,重点分析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整个代谢过程,嘧啶核苷酸合成四个阶段所需的酶、中间代谢产物和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最后讲解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及其作用机理。在本章讲解结束后让学生重点讨论核苷酸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异同点。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回顾课堂知识,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

7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7.1课堂互动(1)用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某品牌核酸口服液引出问题,“核酸口服液是营养品吗,有无必要补充核酸营养品?”启发学生分析思考核酸的消化吸收,和分子组成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意识,为导入新内容奠定基础。(2)多种形式的课堂大讨论:①用对比和类比引入课堂讨论: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在分解代谢过程有何异同点,可从代谢中间产物,酶等方面进行比较;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在合成过程中有何异同点,可从合成原料,合成部位,合成步骤,合成阶段,所需酶类和补救合成途径的异同等内容进行比较记忆,加深对本章重点内容的理解。②启发式提问引起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分析引起痛风的原因,以及临床多采用别嘌醇治疗痛风症的原理。思考“食用高蛋白的食物为什么更容易引起痛风?”③举例引起课堂讨论:举出治疗抗肿瘤的一些药物如5-氟尿嘧啶,氨甲喋呤,6-巯基嘌呤等,讨论这些核苷酸的抗代谢物是如何治疗肿瘤的,通过讨论进一步加深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机制。

7.2课下互动布置作业,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合成核苷酸所需的能量,如从5-磷酸核糖开始合成一分子AMP需要多少能量(用ATP表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核苷酸合成的理解。

8教学反思与改进

尚有部分同学对前期所学内容掌握不牢固,如核糖和脱氧核糖的分子组成,嘌呤碱和嘧啶碱的分子结构等内容,后期应多通过强化练习和课堂提问等环节加强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掌握。部分学生课堂互动环节积极性不高,不能进行认真思考或讨论,或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下应加强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金国琴.生物化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秦崇涛.中医院校生物化学“核苷酸代谢”说课设计[J].学园,2014(21):63-65.

[3]颜冬菁,张云霞,蔡望伟.基于自主学习的生物化学教学浅析—以核苷酸代谢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5(7):34-35.

作者:韩永光 郑晓珂 冯卫生 赵乐 马利刚 安娜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