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提高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以中药学学科属性合理定位人才培养模式
一直以来,中药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发生、形成、进步和发展,历代统称“医药同源”。中药学不仅具有医学性质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是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体。中药学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底蕴和思维,以整体观和系统论指导中药学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并以中医学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从整体联系上把握天然化的用药取向和防治原则。中药学学科是以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君臣佐使、七情和配伍组方为理论基础,具有严密的规律性;其增强药效、减少毒性、改变性味归经,形成适用辨证用药的独特技能体系,及其据证拣方、即方用药,宜丸、宜散、宜膏、宜汤、宜酒等的中药制剂,形成了丰富的中药剂型和剂型选择原则;中药道地药材的选择以及栽培技术,保证了中药材的优良品质和地区特色;中医“证”的动物模型使中药研究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推进了中医药现代化。几千年来,中药学从药性理论、道地药材、加工炮制、中药制剂、配伍组方到辨证用药及临床使用评价,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技术和方法,构筑了科学的中药学学科体系。中药学专业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最早设置的专业,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为中药学的学科发展、专业分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药现代化以及中药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中药现代化的加速,中药学学科不断分化,中药学专业结构布局呈现新的发展态势。依据国家颁布的新专业目录,不仅有中药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等专业,还出现了与中药学相关的专业。尽管如此,中药学专业仍然是中药学类专业的母体专业,仍然是已分化出新专业的基本专业。但中药学专业与已分化出来的新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侧重面上、在主干学科的划分上、在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上、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上等,都急需科学界定和厘清。目前中药学专业建设存在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课程体系庞杂,知识结构零乱,社会服务面向随意性大,实践适应性差,人才培养模式定位论证不足等问题,需要结合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的发展进行改革。中药学专业作为母体专业在面对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和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大格局下,应根据中药学的学科属性合理定位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中药人才成长特点明晰培养过程,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传承、求创新”的培养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应针对社会服务面向科学定位中药学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制定中药学专业教育质量标准规范中药高等教育办学,使中药学专业教育充分发挥基础性、统领性和全局性作用,同时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为其他分化专业发展提供借鉴和人才支撑。
2以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明晰中药学人才培养类型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升级,在国际健康大趋势和国内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改变的大背景下,大健康概念应运而生。国内中药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中草药饮料、中药日化品、中药保健品等为代表的中药衍生品行业逐步成熟,成为引领“大健康”产业壮大的中坚力量。中药衍生品进军“大健康”产业具有双重天然优势。中医讲“药食同源”,中医药理论与中华养生文化相辅相成,为中药新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老龄化社会到来的今天,大健康产业已成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由此,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依据大健康产业发展进一步明晰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类型。
2.1培养中药应用技术型人才
目前中药应用技术型人才需求量大,需求范围广。如中药农业发展需求的中药栽培技术人才;中药工业发展需求的中药加工、中药炮制、中药鉴定、中药产品包装人才;中药商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市场开发人才、中药国际营销人才;中药知识产业发展所必须的中药科技信息人才、中药外贸外语人才及熟知国际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的人才等。中药类专业教育应积极调整中药学专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在打好宽厚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广适应、快转型的应用技术型中药人才,从而适应中药健康产业发展需要。
2.2培养中药创新型人才
我国加入WTO后,先进工业国家的技术、产品向国内的广泛渗透,为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药事业,使我国中药产业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应有的地位,必须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高层次、适应性强的中药创新人才。现代社会需要中药类人才具有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熟练规范的实践实验操作能力,熟练掌握专业的思维和方法,具有能进行传承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与技术和中药新药的开发与研制,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能开展社会人文工作和解决管理过程问题等能力。中药学专业教育应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重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培养途径,强化教师的指导力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精神,营造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培养中药国际化人才
中药学专业教育要服务于中药现代化和中药国际化发展,必须通过调整中药学专业教育计划和培养方案,以大中药为基础,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中西文化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打好中医药基础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使学生中西医药贯通,实践能力强。培养学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的能力,能用现代化学、药理学知识阐明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制。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能够熟悉植物药国际市场开发规划,具备推进中药国际市场开发的能力。
3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改革中药人才培养模式
中药高等教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虽然共识大于分歧,但中药学专业教育仍然存在着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争议。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天然药物的开发研制与中药传统理论和技术在中药人才培养上的矛盾,直到现今也没有明确处理好关系,仍然在中药学专业教育计划、培养方案和课程整合以及实践教学过程中反映不一。因此中药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中药学的学科属性为基点,尊重中药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传承有特色、创新有基础、服务有能力”的中药人才培养原则,积极改革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1传承有特色
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坚持中医药的理论与技术的传承,这是中药学发展的根,更是中药学应用的源。几千年来形成的中药理论与技术在现代医疗实践中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尽管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先进医药技术对中药研制取得了重大进步,仍然没有打破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智库体系,仍然保持着看得见、用得上、摸得着、疗效客观的价值。中药研发的事实一再证明,中药道地药材的品质,中药制药的优质产品,中药加工炮制的精湛工艺,中药配伍组方原理,中药性味,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和辨证用药以及中药衍生品等无不是现代中药研制的源泉。由此,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应坚持中医药特色优势,增加中药传统理论和技术教育内容,只有不脱离根本,才能使中药人才发展有后劲。
3.2创新有基础
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中药学创新的基础一方面是中医药文化基础,要具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和中医药思维,把握中药运用的整体联系、功能、变化的演变规律;另一方面是现代医药学基础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特别是能利用世界上最新的高、精、尖技术为发展中药学服务。中药人才培养要实现创新有基础,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厚基础、重传承,要坚持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反映。要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中药学的科学发展。
3.3服务有能力
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坚持以服务求发展,以提高岗位胜任力求适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易、廉”和中医药在构建“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一体化的医疗模式方面所具有的明显优势,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提高中药人才社会服务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的提高,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是中药继承与发展的核心。中药学专业应坚持“传承有特色、创新有基础、服务有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中药人才培养质量,以推动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作者:匡海学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