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药学教课效果的思考范文

中药学教课效果的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药学教课效果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药学教课效果的思考

1以药物功用为核心,层次递进安排教学内容

在《中药学》教学中,除药性理论内容外,重点在对单味中药的讲解,每味中药的功效、应用则是重中之重。目前我们使用的《中药学》教材都是以药物最主要的功效应用进行分章、节的。教学应围绕功能主线,按照从共性到个性,从同点到异点,由浅入深的思路,将《中药学》各论内容分解为章节、药物、综合等几个层次,在此过程中既要突出药物共性特征,又要明了药物个性特点。例如,在讲授发散风寒药概述部分进,强调辛温走表,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是本节所有药物的基本共性特征。

掌握了这些共性,就可找到提纲挈领、触类旁通的学习捷径。在讲具体药物时,可把药物功用分解为基本功用与其他功用两个层次,在基本功用层次还应注意体现本章节药物共性特征与具体药物个性特点之间的关系。如麻黄,基本功用为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这是麻黄属于发散风寒药的一个依据,而其个性特点则为发汗力强,善发汗解表,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其他功用为平喘、利水,主治肺气壅遏咳喘、风水水肿等。单味药物讲完后,还可从综合层次对药物的功用进行对比、总结,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药物功用的理解、记忆。如麻黄与桂枝,桂枝与肉桂,肉桂、附子与干姜等相似药对的功用异同点比较;不同章节药物的安胎、止痛、消痈功用总结。经过这几个层次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中药学》知识的前后贯通,构成一个记忆的基本框架,从而达到强化重点,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

2针对不同专业层次学生,调整教学内容

近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呈现出多专业、多层次的办学模式,《中药学》的授课对象也随之多种化,如我校有五年制的中医临床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四年制的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护理本科专业、预防医学等多个不同专业层次。这些不同的专业层次,其培养目标、学生就业方向也有各有不同。因此,应依据各专业层次特点的不同,相应调整《中药学》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如医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临床,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可重点介绍有关中药实践运用中的知识,包括常用配伍药对,相似药对的比较,药物新用、辨证用药案例等内容;中药学专业,可多介绍中药、中成药新药研发思路与技术等;中药英语方向,可结合具体药物向学生介绍中药在国外的应用现况、发展前途,并适当开展中英双语教学;护理学专业,可侧重介绍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调护知识。

3补充中药现代研究内容,印证传统功用

《中药学》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学科,从其形成发展过程来看,其内容随着临床实践的积累、认识手段的提高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在《中药学》授课过程中,应及时引入能反映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科技成果。在《中药学》之药性理论部分,可对中药临床应用、实验研究现状的进行总结归纳,补充中药药性理论的文献研究、现代研究方面的内容,以期从更深的角度、更广的视野拓展学生对中药药性的认识,使其奠定坚实的中药学理论基础。如,现代药理学中血药浓度的概念,与中药归经理论的印证等。在各论部分,可以借助中药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成果,阐述中药发挥疗效的机理,从而进一步说明中药疗效的确切性。如金银花“抗病毒”的药理作用,就与其具有的“清热解毒”作用有关;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连素具有抗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的药理作用,与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痢的功效有关。在关于中药“毒性”方面,除对传统有毒药物(如附子、乌头、半夏等)的毒性进行介绍外,还可补充近年来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新认识,如关木通等来源于马兜铃科植物的中药,因含马兜铃酸类成分,故具有一定的肾毒性。

4穿插趣味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在《中药学》授课过程中,为避免学习的枯燥性,可适当增加与所讲药物有关的典故、歌诀、药物释名等内容,为理论讲授增加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讲苦杏仁时,可以介绍“杏林”一词的由来,还可顺便以董奉的高尚医德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在讲一些比较繁杂、难记的内容时,可采用背诵歌诀的方式来记忆,如十八反歌、十九畏歌等。同时,也鼓励学生自编歌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便于记忆。

5开展饮片辨识实训,进行实践教学

传统《中药学》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缺少对中药的直观认识,以至于“知药而不认药”,最终导致“医药分离”,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一弊端,我们尝试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图片、实物标本展示的方式,在临床专业中开展了中药材饮片辨识实训。实训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取100味临床常用中药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借助饮片实物,给学生讲解中药饮片的特点、真伪鉴别、易混用品种鉴别等。学生通过亲身的看、摸、闻、尝来认识、辨识药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药的认识。

6丰富教学手段

《中药学》教材各论部分包含500种左右中药,主要介绍这些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主治、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等。每一味药物编写体例一致,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1应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中药学》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粉笔加嘴巴”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受到书写速度、能力的限制,传递表达信息量少,缺乏药物的形象化展示,课堂教学形式单调枯燥,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现在,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图、文、声、像”有机结合,全面、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依托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使得一些繁杂的内容条理化、简洁化;课件中插入药物图片,形象展示药物的同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强化了学生对药物的理解、记忆;对于相似易混淆的药物,采用图表对比的方式,使得异同点一目了然;对于学习重点,用颜色醒目的大字体标出,便于学生课堂做笔记,课后复习。这样,不仅大大提高课堂传递的信息量,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6.2引入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不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而是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总体课堂设计为“: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我们选择在中医临床专业开展PBL教学,每个班选择2~3个章节,共计约10个学时的教学内容。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中药学知识体系的特点以及章节的内容安排,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在前一次课结束时发给学生,以便于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预习、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在课堂上,为了便于讨论,将学生分组,并设置小组长,每位学生都要求发言,有争议的问题,小组长负责记录。讨论结束后,由各小组长就本小组讨论过程中存在分歧的问题以及讨论的结果发言。教师对于学生意见一致、结论正确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对于学生存在疑惑、意见分歧,及理解有偏差的内容,教师要做详细重点的讲解,以保证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PBL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了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改变了枯燥的“我讲你听,我做你看”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思考学习,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考虑教学的开展,这样才能保证《中药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学人才。

作者:冯静崔瑛单位: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