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药学课程系统革新研究范文

中药学课程系统革新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药学课程系统革新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药学课程系统革新研究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中医药人才。我校药学院中药学专业为了培养既熟悉传统中医药理论又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能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传统中药,创新能力强,符合中药现代化要求的中药学高级专门人才,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原则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现代中药学不同于传统中药学,因此中药学专业课程开设需要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现代中药发展需要的高等人才。2010-06,学校对2006年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对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课程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是:加强基础理论,优化课程结构,拓宽知识口径,增设个性课程,构建专业方向模块,重视实验教学。

2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新的课程体系实现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统一。通识教育是鼓励本科生在宽口径、厚基础的积累上找到更多通往成功的可能性,而专业学习可以更快地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成功方向,个性教育则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1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通识教育的内容与选修课制度相结合,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利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新的课程体系中,除了在大学一、二年级安排大学公共英语外,部分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如“中药化学”“药物分析学”,教师采用英语、或英汉双语教学,以保持英语教学的连贯性,学生在不同阶段都学习和应用英语,大大提高其英语水平。二是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受过计算机基础的教育,因此把原课程体系中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整合为“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在选修课中推荐学生学习多媒体图形制作技术、中医药标准化概论、数据库系统理论、中药文献检索等课程,以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对药学研究的重要性、提高获取专业资料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三是其他通识类课程。中药学专业的通识课程更多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如: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经济与社会类、沟通与领导类、科学与研究类等课程,每类课程均规定了必需的学分,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人爱好可在全校的课程平台上选择各类课程,以拓宽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架构。

2.2专业教育

2.2.1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现现代中药研究的特点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中药”,而应该具有较扎实的现代药学知识基础,在教学阶段就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接触中药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特色,从2006年开始我们不断改革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2010年重新修订教学计划,重点是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改造、提升。具体如下:合并相关性较强的课程,“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合并为“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中医学概论”“中医诊断学”和“方剂学”三门合并为“中医学基础”;改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把“分析化学”调整为“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增设有现代中药研究特色的课程,如“有机化合物波普解析”“分子生物学”和“中药新药开发概论”。

2.2.2改革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中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应该体现本学科发展的变化。例如,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中药炮制的很多方法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中药炮制作为制剂前中药材的处理过程,有些内容可并入药剂学,因此我们进行了“中药鉴定学”“药剂学”“中药炮制学”等中药学专业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拓展和整合教学内容,增加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删减陈旧和与其他学科重复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系统性。缩减中药学专业的总学时,由原来的2800学时减为2700学时,给学生以学习自主权,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必备的条件;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原来较死板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PBL教学、CAI课件电化教学、专题讲座、案例教学、读书报告、课堂讲座等多形式、多手段教学,开展多课堂教学,把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展到学生自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去,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开设半开放科研参与型综合实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分析化学”“药剂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中均开展以开设综合性实验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真建设省级品牌专业及教育部特色专业“中药学”及省级精品课程《中药鉴定学》与《药剂学》。

3加强实验及实践性教学的创新

实验及实践性教学是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更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3.1建设教授、重点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通过发挥教授、重点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带动作用,指导学生早期接触和参与任课老师的科研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基础创新活动。学校为培养和引进的专家教授和学科带头人配置专门的实验室和设备条件,并设立了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较好地保障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通过制定科技奖励制度,并把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纳入工作量考核,鼓励老师引导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就接触科研,老师严谨的科研作风、研究思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科研思维,促进学生科研创新意识的逐步形成。

3.2建设科研机构及重点实验室,构建培养专业技能的特色平台该平台包括各相关研究所和重点实验室。特色平台集中了我校优势的学术领域,拥有优秀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实验设备,承担了大量的研究课题,产生了一系列成果和先进技术,学生参与高水平的专题研究,是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场所。近几年来,学校发挥以中药为主的应用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加大对研究机构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改革,推动体制创新,健全和规范管理,加快研究所的建设,使我校的研究机构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向。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强重点实验室,湖北省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教育厅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现代生物技术与制药重点实验室及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平台等获得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企业的联合共建,构筑了先进的新药研发基地。该平台每年接受近800名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学生涉足到高水平的科研实践,开拓了视野,创新能力、专业技能水平迅速提高,为创新人才自身素质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建立实习与校外其他实践环节有机衔接的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多元化发展,建立校内外集中与分散实习结合的生产实习新模式,创设了教学类、科研类和野外实践类三种命题探究式生产实习新体系以及自主选题、自主探究、主动实践的教学新方法;在校内外建立了20个实习基地和一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实习点,使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有机衔接,实现了“学研产”结合多途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完成学生向企业员工的实际能力转换,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