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药学教学方式解析范文

中药学教学方式解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药学教学方式解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药学教学方式解析

我校中西医临床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是中、西医课程并重,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大多数学生对中医的认识仍停留在西医的思维模式上,《中药学》是我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基础课程,如果学习不深入就无法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中医课堂上掌握中医药知识,改善其学习中医的思维模式,通过对《中药学》的教学,笔者体会到必须对中医药课程进行优化精讲,一方面,必须坚持中医药的传统特色;另一方面,根据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应当多结合现代的科学知识,这样既不失传统又不与现代脱节,使学生对中医中药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现对《中药学》教学方法作如下探讨,供同道商榷.《中药学》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的必备知识之一,也是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必修课,因此学好和教好这门课程,对于学生今后从事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1以章节概述为纲,精简教学内容《中药学》的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收载药物达500余味,每类药物的内容又颇多相似,而每味药又自成一体,故教学过程易于重复,学生也常反映记忆困难.笔者认为学好《中药学》,应该以精讲章节概述为关键.因为章节概述都是以该类药物的性能功效为核心而概括出共性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了各类药物的普遍规律,再学习每章具体药物时,只须掌握其个性,比较各味药物之间的差异就可以了,这样有主有次、有常有变,由矛盾的一般性自然过渡到矛盾的特殊性,可以避免重复学习和记忆,省时省力,减轻学生的负担及老师备课的冗杂,收到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效果.

2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中药学》教学多采用板书的教学模式,讲课内容枯燥,呆板,也不强调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容易造成学生困倦甚至厌倦的情绪.笔者认为,教学必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并愿意主动去学,才能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中药学》在中医药各学科中可以说是相对客观具体的课程,每味中药都有各自的形态,性能特点,这是《中药学》的特色,所以教学过程务必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突出这个特色,增强学生对中药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1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初步培养视觉认识实践证明,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在课堂教学演示中,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Power-point的特点是能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于一体[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可以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增加立体感及生动性.笔者在做课件过程中,通过网络搜索中药原植物及中药饮片图片,将其载入幻灯片中,让学生对所讲的每一味中药都有个视觉认识,并且把这种方法告诉学生,学生课余也会注意自己上网搜索图片,同时也加强了其学习的主动性.

2.2开设中药标本见习课,加深感性认识课堂讲授之余,在每学完3-4个章节之后,我们适当安排2~3个学时要求学生所学过的中药饮片标本进行集中见习.学生们很喜欢这种形式,他们通过见习,能对每味药的形态、性味都有视觉、触觉,味觉及嗅觉的认识,加深了印象,并注意了彼此的鉴别.在见习中,学生也常会对教材中的内容与自己在见习中得到的认识进行比较,发现有不同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习惯,从而促进其学习欲望.比如在见习过程中,有学生会问我:“老师,为什么书上说鹿茸甘、咸,可是我尝着没味道呀?”,“书上说酸枣仁甘、酸,没吃出来呀!”.这时我就引导学生,你没尝出来是对的,书上那样写也是有原因的,为什么呢,因为中药的功效是从临床实践中来的,绝大多数药物的味道是真实的,但是当个别药物实在没有味道,原则上可以写淡味,但是淡味和它的功效对应不上,如酸枣仁它的味道实际上就是尝不出来味道,但是它具有养心安神,敛汗生津的作用,但是总不能说它一点味道没有吧,就像颜色,当它很浅很淡的时候不能说它没有颜色,所以还是可以根据它的功用推出它可能具有很淡很淡的甘、酸味,因为甘能养心安神,酸甘可以化阴,生津液酸可以收敛,所以这就是当中药的性味有时候与实际不符的时候,要上升到理论必须有所取舍,这是古人采取的一种折中的方法.

2.3注意培养学生对身边中草药的观察能力中西医临床专业偏重临床中药学的学习,没有开设《中药鉴定学》这门课,所以对新鲜的中药很少认识,课程设置上也不要求他们去山上采集药材,但是学生非常希望能实地考察亲自采集药材,认识药材.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利用有限的条件,锻炼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中药学开课的过程中,随着气候的变化,尤其是春季,许多草木开始发芽、开花,此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对身边花草树木进行观察识别.如春初,校园里玉兰花开,其花蕾就是辛夷;校园的河边常有紫花地丁,蒲公英,大蓟,小蓟,马齿苋等中草药,学校的花圃也有枸杞、金银花、麦冬、柴胡等植物,笔者课余常带学生去实地观察,这样学生会对身边的花草树木产生亲切感和好奇心,他们会注意在身边采集一些中草药,治疗自己的病痛,既省钱又有临床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4引用典故,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与中药相关的典故、传说、电视剧或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既能使学生大脑放松,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强记忆.如讲一些何首乌,当归等药名的由来,黄芩被称为妒妇、枯肠的原因[2];再如讲到西洋参时,可以联系《红楼梦》里林黛玉有一次肺痨加重,贾母特意差人送来一碗参汤,紫娟担心人参是热性的,对林姑娘的病怕无益处,鸳鸯回说这不是一般的人参,这是西洋进贡的,是凉性的,具有益气养阴,清火生津的效果,如此讲解不仅加深了对西洋参性能的理解,又与人参作了鉴别;等等诸如此类,很受学生欢迎.

3联系临床医案和科研成果,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中药学》讲的就是每味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所以必须与临床病例结合才能体现中药的功效.可以结合教师的自己的临床体会,也可以结合名老中医医案,加以讲解,加深学生对中药的个性认识,启发学生思考能力.如讲石膏时,联系张锡纯创立的石膏阿司匹林汤.他认为“石膏清热之力虽大,而发表之力稍轻.阿司匹林,味酸性凉,最善达表,使内郁之热由表解散,与石膏相助为理,实有相得益彰之妙也.”[3]常用此方治疗表里同病,解表清热,疗效显著.成为历史上把西药按中医药理论结合解说的第一人.再如中西药合用如果不合理,非但不能增强疗效,反而会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如麻黄中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有拟肾上腺素作用,能使动、静脉收缩而升高血压,与降压药同用,会影响降压药的疗效;山楂丸,乌梅丸等含有有机酸的药物,若与溶解度较低的磺胺药同服时,在酸性尿中会加重尿结晶的形成,或引起血尿[4].如此等等,让学生认识到中药的毒副作用是相对而言的,临床千万不能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小而滥用中药,而且当中西药物合用时要注意有无毒副作用,在思想上端正认识.

4结语

总之,在《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是主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教学的初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