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甘草次酸药理作用范文

甘草次酸药理作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甘草次酸药理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甘草次酸药理作用

1.药理作用

1.1抗炎甘草次酸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的抗炎作用。甘草次酸对大鼠的棉球肉芽肿及甲醛性脚肿、皮下肉芽肿性炎症、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肿胀等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效价约为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的1/10。甘草次酸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对马血清或鸡蛋白所致豚鼠过敏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抗炎症、抗过敏反应可能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组胺或降低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性有关。

甘草次酸对多种急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不依赖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而和抑制炎症组织中PGE2生成、拮抗炎症介质组胺、5-羟色胺等的作用有关。甘草次酸钠能抑制蛋白致炎小鼠足中PG内过氧化物降解产物丙二醛的生成,此作用可被外源性花生四烯酸拮抗。

1.2增强免疫作用甘草次酸钠对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也有增强作用。18-β甘草次酸对家兔急性血清病有免疫调节作用。兔5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牛血清蛋白(BSA)为抗原造成兔一过急性血清病模型。将18-β甘草次酸溶于橄榄油中(150mg/kg),实验组动物于注射BSA后第3、5、7、9天以18-β甘草次酸200mg/kg给动物肌肉注射。对照组肌注橄榄油。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动物血清中抗BSA-IgG抗体于BSA免疫后第6天检出,第12天达最高峰,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动物循环中特异性BSA-抗BSA复合物与免疫前比较均有提高,且有显著差别,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中补体值,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18-β甘草次酸对CIC的形成未见影响。研究还表明,甘草次酸抑制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增殖,延长角膜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能强化地塞米松的效果。

1.3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1.3.1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对健康人和多种动物,甘草次酸能促进钠、水潴留,排钾增加,呈现去氧皮质酮样作用。对切除两侧肾上腺的病人每日用40mg氢化可的松肌注维持疗法时,若加入甘草次酸每日4g皮下注射,则出现协同作用,电解质保持平衡。但若停用氢化可的松而仅给甘草次酸则出现潴钠能力丧失,发生阿狄森氏危象。

1.3.2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与皮质固醇类相似。对切除肾上腺皮质及切除脑垂体的动物,甘草次酸仍能产生钠潴留及抗利尿和抗炎作用。甘草次酸25mg对大鼠所产生的水钠潴留作用比去氧皮质酮1mg的作用强。故认为甘草次酸的去氧皮质酮作用不是通过内源性的去氧皮质酮和醛固酮而产生的,可能系直接作用。也有人认为是一种间接作用,即甘草次酸抑制了肾上腺素皮质甾醇类在体内的破坏,因而血液中皮质甾醇类含量相应增加,而呈现较明显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1.3.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甘草次酸可使结扎总输卵管的家兔、大鼠的血胆红素降低,尿胆红素排泄增加,此作用较葡萄醛酸内酯或蛋氨酸强。对幽门结扎的大鼠有良好的抗溃疡作用,其治疗指数较高。

2.临床应用

2.1阿狄森氏病甘草次酸用于治疗阿狄森氏病,其剂量与维持量因人而异,持续应用数周后,剂量应逐渐减少,因患者对甘草次酸的酸感性增加,有的病例维持量仅需开始量的1/10。治疗本病的理论依据为:甘草次酸的作用与去氧皮质酮有类似之外,能使钠、氯化物及水滞留体内而血钾离子浓度降低,从而收到治疗效果。

2.2眼科炎症8%~12%甘草次酸混悬液滴眼,每日滴3~4次,治疗60例疱疹性角膜炎、角膜结膜炎及束状角膜炎患者,经治2~7天左右,56例痊愈。上巩膜炎、巩膜炎,分别观察4例和5例,用药后在3~17天内结节消失,6~34天炎症消退。卡他性角膜炎,治疗6例也有效,但停药后立即复发,再用药有能控制。

2.3其他本品可制成各种抗炎过敏制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气喘、过敏性及职业性皮疹、湿疹、牛皮癣、眼耳鼻喉科炎症及溃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