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药熏洗治疗关节炎用药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熏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现代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探讨中药熏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中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文献,对处方的用药、药类、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39篇,其中外用熏洗中药以透骨草、威灵仙、红花、伸筋草等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为主,中药性味以辛温为主,中药归经以肝经为最多。结论:中药、药类、性味、归经的作用符合膝骨关节炎“虚、邪、瘀”的病机特点,透骨草、红花、伸筋草、苏木、牛膝、海桐皮、艾叶、当归、川芎、没药、乳香等可作为外用熏洗药物。文献引用:陈子殊睿,傅海燕.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用药分析[J].中医学报,2019,34(12):2704-2707.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中药熏洗;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用药规律
笔者在进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评价体系建设项目“膝骨痹中医康复诊疗方案临床规范化研究”课题中发现,《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中中药热敷、中药熏蒸熏洗、中药离子导入项目均采用相同药物(麻黄、桂枝、细辛、制胆南星、威灵仙、白芷、鹿衔草、花椒),但笔者对现代文献的调查结果并不支持以上结论。本研究暂对中药熏洗疗法现代文献中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计算机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中以熏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文献,时间为电子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5月。
1.2检索策略
以膝骨关节炎or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r膝骨痹and中药熏蒸or中药熏洗or中药熏蒸熏洗or熏蒸or熏洗or熏蒸熏洗为关键词,检索前述数据库。
1.3纳入标准
明确诊断为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治疗方法为中药外治熏洗法,可以兼有其他治疗方法;采用的诊断标准与疗效判定标准为国内或国际公认的通用标准;所用方剂具有明确的药味组成;文章来源为中文核心期刊。
1.4排除标准
排除与膝骨关节炎相关的动物实验、文献综述、个案报道;排除药物组成列出不完全的文献。
1.5统计方法
参照“十一五”教材《中药学》与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确定药名、药类与性味归经,以上未收录的药物则参照《中华本草》。若中药在《中药学》中的药类不符合其在方中的功效时,按其方中功效归属药类,如《中药学》中艾叶归为止血药,但艾叶在方中并非用作止血药,而是作为祛寒湿药,故而将其归入祛风湿药中,余皆仿此。统计归经时将单一药物的全部经络归属皆纳入统计范围。规范药名,统计药类、性味、归经,录入数据,建立Excel电子表格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方法统计分析。
2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39篇,共用药85种,分7大类,其用药、分类、性味、归经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2.1基本用药情况
纳入文献中共用中药85种,用药406次,使用频次20次以上的中药有4种,分别为透骨草、威灵仙、红花、伸筋草。使用频次在10~19次之间的中药有12种,使用频次在1~9次之间的中药有69种。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见表1。
2.2用药分类情况
中药种类分为7类,使用次数最多的是祛风湿药。其次为活血化瘀药、解表药、补虚药等。具体见表2。
2.3用药性味情况
药味以辛味为主,其次为苦、甘,酸、咸、淡三味较为少见。药性以温性为主,平性其次,寒、凉、热三性较少见。具体见表3。
2.4用药归经情况
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脾经、心经、肾经,归属其他经则较少,如6种药入大肠经、3种药入胆经与心包经。用药次数>5%的中药见表4。
3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多见于中老年人。X线检查常可见非对称性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与软骨下骨硬化[1]。本病一般归属于中医学中“痹证”“骨痹”的范畴。其病机的中心为虚、邪、瘀。《临证指南医案》言:“其实痹者,闭而不通之谓也,正气为邪所阻,脏腑经络,不能畅达,皆由气血亏损,腠理疏豁,风寒湿三气,得以乘虚外袭,留滞于内,致湿痰浊血,流注凝涩而得之[2]。”可见气血亏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因虚致筋骨关节失于顾护,为外邪侵袭,最终因外邪闭阻与气虚推动无力,导致气滞血瘀。明代《普济方》中就已有使用中药熏洗治疗膝痛的案例,如:“疗腰膝疼,用久年陈艾一斤,浓煎,将小深桶满盛,将脚搁其上,却以衣服覆之,令其汗出透了。如汤可容下脚,则以膝脚放入浸之,觉有意思,就以洗之[3]。”中药外治与内服相比,更能发挥局部调节作用。《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4]。”本研究中药物分类、性味归经的结果符合本病“虚、邪、瘀”的病机特点。
3.1单味药分析
使用频率前10次的中药分别为透骨草、威灵仙、红花、伸筋草、苏木、牛膝、桂枝、海桐皮、艾叶、当归。透骨草既能祛风湿,又擅活血止痛,散瘀消肿。《本草纲目》言:“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寒湿脚气[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透骨草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6]。威灵仙功可祛风湿,蠲痹除痛,通经络。《证类本草》言其“疗手足顽痹……腰膝冷疼,久立不得”[7]。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威灵仙可镇痛抗炎消肿,并能改善血液微循环[8]。红花可活血散瘀止痛,有改善血管微循环、抗凝血、抗炎镇痛作用[9]。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可治疗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伸筋草可抗炎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10]。苏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可治疗跌打损伤等引起的瘀滞肿痛,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11]。牛膝效兼攻补,补可益精填髓,攻可祛风寒湿痹,并逐瘀血。现代药理表明,牛膝可抗炎、镇痛、抗凝血、改善血液流变学[12]。桂枝可疏风解肌,温通经脉。现代研究表明,桂枝可抗炎、舒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13]。海桐皮可祛风除湿,疏经通络,《证类本草》言其“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7]。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海桐皮有抗炎、镇痛作用[14]。艾叶除了止血功能,还可理气血温经络,并逐寒湿,《本草纲目》言其“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5]。现代研究表明,艾叶具有抗炎作用[15]。当归功可补血活血止痛,又可祛除风湿,《日华子诸家木草》言其可“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癖”[7]。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可抗炎镇痛、抗血小板凝聚[16]。膝骨关节炎主要病理变化是软骨的破坏,这种破坏是生物力学上的机械磨损与细胞因子等因素共同造成的。中药熏洗可能通过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17],从而增强膝关节周边软组织功能,减轻疼痛症状,延缓软骨的破坏进程。
3.2药类分析
使用频率>10%的药类依次为: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中主要为祛风寒湿药,而祛风湿热药较少,这与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的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也相符合[1819]。祛风湿药是功用长于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的一类药物。活血化瘀药功可通和血脉,消散瘀血,并能止痛。风寒湿痹阻日久,则致瘀血阻滞,因而加重疼痛,即“痛则不通”[20]。活血药可活血以止痛。瘀血阻滞又妨碍气血生化循环,使风寒湿邪难以消散。活血药可通和血脉,利于消散风寒湿邪,即李中梓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20]。解表药可解散在表风邪,通常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在治疗痹证中使用解表药则有助于解散风邪,温通经络。此外,温中、补虚药可扶正祛寒邪;利水燥湿药可祛湿消肿;清热药可清热消肿,宜于郁久化热者。
3.3性味归经分析
外用药的性味以辛苦、温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性味反映功效的共性。温性可祛寒邪,温通经络。气血得温则易行,得寒则凝滞。《素问•调经论》言:“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21]。”寒邪、瘀血得温则易于消散。辛味有行散和润养的作用,可散风邪,行气血,润肌肤;苦能燥湿。《本草纲目•五脏五味补泻》言:“辛能散结润燥,致津液,通气;酸能收缓敛散;甘能缓急调中;苦能燥湿软坚;咸能软坚;淡能利窍[5]。”辛苦合用可解风湿之闭,辛开苦降还有疏通气机的效果。归经体现了药物对人体作用部位的趋势。本研究发现,药物以归肝经为最多,其次为脾、心、肾。肝主筋,而膝为筋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言:“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21]。”中医的筋包含了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组织[22]。现代研究认为,膝关节周围的股四头肌肌力下降以及韧带稳定性下降,都可使关节稳定性显著下降,使关节软骨受到的应力增加,从而加速软骨的破坏[23]。此外,归经趋势也与膝骨关节炎内应肝脾肾,外应经筋、经穴的整体病机观念较为符合[24]。综上,膝骨关节炎中药熏洗法的用药情况以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为主,药味以辛苦温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病病机,依以下条件筛选中药,即单味药的使用频次超过10次,药类归属于祛风湿药或活血化瘀药(频次>20%),药味包含辛、苦、甘中至少一种(频次>10%),药性为温性或平性(频次>10%),归经包含肝经(频次>20%),推荐使用以下药物作为熏洗法组方中的主要药物:透骨草、红花、伸筋草、苏木、牛膝、海桐皮、艾叶、当归、川芎、没药、乳香。
作者:陈子殊睿 傅海燕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