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药化学试验教育革新证明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本文作者:王瑞贾琦刘祥兰谭红胜吴迎春吴耀萍李医明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形势下创新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医药专业本科生是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中药将是我国创新药物研究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是新世纪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1]。《中药化学》是基于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实践,运用现代化学、物理学、分离分析科学、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来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中药学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2]。《中药化学》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实验课所占比例大(60学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中药化学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中药化学理论课讲授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中药有效成分及基于有效成分的创新药物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3]。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中药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4-5]。同时我们根据实践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验室的具体条件,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进一步深入开展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现就采取的改革措施与实践过程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1.1在传统中药化学实验中引入“生物活性指标跟踪下进行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理念
我们在保留经典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介绍中药化学成分活性研究的意义、基本思路和常用方法,希望学生除了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知识,还应重视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与评价,以提高对有效成分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了使学生对生物活性指标跟踪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在“槐米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中增设了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筛选槐米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环节。首先分发2篇相关科技文献,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文献内容以此类推,讨论槐米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并设计实验方案;之后再与老师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对比与修订;然后在实验课堂上进行实践。学生通过薄层色谱结合生物自显影显色,可以观察到槐米中含有多个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且其中有2个成分含量较大。通过碱提酸沉、酸水解和重结晶等基本操作,可以获得这2个单体化合物;通过聚酰胺薄层色谱与对照品对照,可以鉴定这2个化合物为芦丁和槲皮素;再通过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验证了芦丁和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活性,是槐米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经过上述过程,将槐米这个中药化学经典实验内容集提取、分离、鉴定和活性测试于一体,既达到了实验教学目的,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后续实验课上将要开展的设计性实验做好铺垫。而且不需要添加特殊的仪器设备,操作简便快速,结果明确,实验耗费低,适合在学生实验课堂上使用。
1.2重视技能设计性实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设计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时,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尽量覆盖课堂上讲授的理论重点内容,包括防己中生物碱类成分、虎杖中蒽醌类成分、槐花米中黄酮类成分、穿山龙中皂苷类成分等不同种类化学成分。在每一个实验中又包含多个基本操作,包括冷浸、煎煮和索氏提取等常用提取方法,碱提酸沉、酸提碱沉、pH梯度萃取、酸水解和重结晶等常用分离方法,以及纸色谱、硅胶和聚酰胺薄层色谱等常用的鉴别方法。将学生每2人编成一个实验小组,通过四个完整的综合实验锻炼,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思路和技能以及团结合作精神。在学期末的实验课堂上,结合平时的实验内容,选择防己(含生物碱)、虎杖(含蒽醌)、槐米(含黄酮)、秦皮(含香豆素)和知母(含皂苷)五种含有不同类型化学成分的常见中药材粉末,将任意2~3种混合在一起,制成未知样品,分别编号。实验小组的学生分成2批进入实验室,每次1个人,采取双盲的形式随机抽取1包样品粉末,即带教老师和学生均不知道样品中包含几种药材粉末。学生根据所学中药化学知识和前期实验经验,使用实验室提供的常用仪器和试剂,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独自完成实验操作。通过适当的提取、分离和鉴别方法,根据实验现象鉴别出混合药材粉末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别;再通过核对样品编号以确认结果的准确性,并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在这种对与错的反思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编写双语实验教材尝试双语授课寻找新的教学增长点
中医药在世界各地的声誉和影响越来越大,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突破“语言关”至关重要。因此,培养本科层次的既懂专业知识又熟悉英语的复合型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强化英语教学是必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创新力的有效手段。
我们根据多年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经验,在原有校内自编教材《中药化学实验讲义》的基础上,依托我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组织多年在教学一线从事中药化学教学的骨干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编写了《中药化学实验(双语版)》教材。近年来我们坚持使用新版的双语实验教材,引导学生预习时尽量先看懂英文部分再看中文部分,推荐学生阅读相关英文科技文献,并尝试部分实验课程采用双语授课。我们尽量在每一个实验中都安排一部分双语内容,带教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一部分实验内容,要求学生上课前要预习,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授课。从常用的英文专业词汇入手,逐步增加英语比例;从逐句中、英文对照讲授,逐步过渡到整段讲授,然后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补充中文讲解。学生从看懂、听懂英文授课内容,逐步过渡到撰写一个完整的英文实验报告。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及自主探究的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培养高水准的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中药人才奠定基础。
3课内课外相结合拓展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的目的除了教会学生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更要培养学生具有充分应用这些理论和技能进行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我们利用我校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和“神农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平台,将中药化学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吸引并鼓励学生科创小组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题,进行创新性试验研究。在选题上我们也与中药化学实验内容紧密结合,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设计与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穿山龙中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中,采取“酸性水解-连续回流提取-重结晶精制-定性鉴别”共四个步骤。针对带教实验过程中存在学生做产品得率普遍偏低和定性鉴别现象不明显等问题,科创小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酸水解浓度、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优化了薯蓣皂苷的水解工艺与条件,改进了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工艺,并调整了薄层色谱的显色剂。改进后的实验可操作性更强,提取效率高,鉴别现象明显,实验成功率高。改进后的工艺不但获得了“神农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的优秀奖,而且被编写到新版的中药化学实验教材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了自信心,也提高了创新能力。
再例如在防己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实验中,原来采用氯仿作为脂溶性生物碱的萃取溶剂,带教实验中发现实验室内溶剂气味大,且由于氯仿毒性较大,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以环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替换原来毒性大的氯仿作为萃取溶剂,在保证实验结果的情况下,绿色环保,改善了学生实验环境。
4结语
实践结果表明,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药化学实验改革工作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地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基本实现了课程功能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但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仍需我们积极探索和不懈开拓,为中药化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