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骨科中医护理现状及发展范文

浅谈骨科中医护理现状及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骨科中医护理现状及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谈骨科中医护理现状及发展

摘要:中医护理是基于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展开的护理工作,与临床常规护理不同,中医护理更加重视人体自身统一性、完整性及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骨科收治的患者以骨伤性、非骨伤性两种,前者多存在血瘀、肿胀,后者则多见本虚。中医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历代医术记载中展现出较好效果。文章主要通过对中医护理应用于骨科的优势、应用现状、发展前景与思考展开分析,以期为骨科中医护理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护理;骨科;应用;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更,骨科伤病谱出现了明显变化,交通事故创伤增多;据《2018—2024中国人口老龄化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发严重,骨科疾病患者逐年增多[1]。中医在骨科治疗与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骨伤患者气滞血瘀、骨断筋伤等现象,通过具有特色的中医治疗与护理介入,达到调和气血、扶正祛邪、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属于一个有机的整体,由各个部分组成,在其机构上为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除了重视人体本身结构外,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人体生理与病理变化均受到自然界程度不一的影响。对于此类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构成中医整体观念与思想,并将其贯穿于人体生理、病理、辨证及护理各方面。

1中医护理应用于骨科的优势分析

1.1中医骨科护理的人性化特点

中医骨科护理主要基于中医学思想、理论影响,与传统西医护理而言,中医骨科护理更加重视人体的个体化特点,在对疾病开展治疗中,其辨证基础在于对患者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相统一”“天人合一”的治疗、护理思路。在祖国医学中,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对骨科患者开展护理中,不仅需要结合重要展开全身调理,同时还需要设计情志、饮食、生活起居、运动锻炼等,在护理内容的开展中,从整体角度出发,确保患者维持良好的心态环境、日常饮食及康复训练等,确保了治疗的收益最大化[2]。1.2中医骨科护理独特性与多样性优势中医骨科护理依据辨证施治、辨证施护为基本原则,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寻求其病因、病性、病位、病机,以及评估疾病对于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影响,以此为证据判断邪正消长,得出病名并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3]。

2中医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现状

2.1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指的是运用中医理论,结合四诊合参收集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等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后辨明其病机、病位、症候,并依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原则与措施。在辨证施护期间强调“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中医护理个性。沈灿等人[4]的研究中对90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展开中医辨证施护,从该研究结果可见,干预后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且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价中显示表现更优,由此提出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效果。张荣等人[5]对60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展开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从其结果显示中医辨证施护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故认为中医辨证施护有助于提高患者换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护理依从性,且安全性较高。由此可见,辨证施护通过对患者神色、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睡眠、饮食等系数的观察,为后续辨证施护提供依据,抓住一系列病证中最令患者痛苦或最易导致恶变的症状列入观察的重点,并围绕主证的观察展开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2.2生活起居中医护理

《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要想获得健康,必须“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生活起居必须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比如中医强调起居有常,应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年老体弱的人来说,冬天宜早睡晚起,夏天宜晚睡早起。中医骨科护理中,生活起居的护理服务原则在于顺应自然、平衡阴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慎避外邪、形神共养等。其护理干预内容则基于如下三点,其一保持良好的康复环境,其次遵循科学的生活规律,最后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廖象英等人[6]对1216例骨伤患者开展优质的中医护理,结合中医熏洗、红外线治疗、外敷三黄散以及特色生活护理,从其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高达98.60%,由此可见在中医理论背景下展开生活护理,可提升临床服务质量,更易获得患者认可。

2.3中医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异常可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情志正常,脏气调和。《黄帝内经》中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忧思伤脾,惊恐伤肾,百病皆生于气”。中医情志护理原则体现在“诚挚体贴、一视同仁”“评估情志、因人施护”“有短有长、有阴有阳”“避免刺激、稳定情绪”。事实上在中医学中,关于情志护理的记录并不少见,如华陀遗著,孙思邈述的《青囊秘箓》记录“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又如《黄帝内经》中说“治病必先治神”。情志护理中通过说理开导法、释疑解惑法、移情易性法、健康教育法、以情胜情法、顺情从欲法等展开。江永华等人[7]的研究显示介入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后,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颜晓恒[8]的研究对80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研究中显示,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状态、睡眠质量均获得明显改善,且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由此认为中医情志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心情,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术后睡眠质量,可谓具有诸多优势。

2.4中医饮食护理

饮食在中医理论中素有“性味理论”之说,即“温、热、寒、平、凉五性,酸、苦、辛、甘、咸五味”;又有“升降浮沉理论”作进一步补充,即“药物或食物的升降浮沉作用与其自身性味存在的密切关系”。在开展中医饮食调护中其基本原则包括:饮食有节、按时定量,调和四气、谨和五味,食宜清淡、吃忌厚味,卫生清洁、习惯良好,辨证施食、相因相宜。其中相对典型的饮食护理方法如汗法,即解表法,主用食物为姜葱等;下法,即泻下法,采用食物包括香蕉、蜂蜜、菜泥等;温法,即温里法,食物包括辣椒、花椒、酒、羊肉等;清法,即清热法,主用食物为黄瓜、西瓜、苦瓜、茶等。总之,中医饮食护理强调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护,如虚寒体质和有寒性病症的人,应多进食一些羊肉、鲫鱼、桂圆、茄子等温补类食物;而对于热性患者则宜选用清淡之品。若进食不分寒温,则会加重病情。现阶段,关于骨科的中医饮食护理研究并不少见,如石玮玮等人[9]的研究中显示,经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后,有助于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2.5中医康复护理中医康复护理主要对于损伤局部展开的治疗措施,在骨伤科治疗中展现出可观的应用前景,且现阶段临床外用药物主要包括敷贴药、熏洗湿敷药、热熨药等;其中又以湿敷法、熏洗法最为常见且适用,前者主要作用可疏通腠理、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散结,适用于骨伤后局部肿胀、疼痛以及瘙痒等症状;后者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可起到杀虫止痒的功效,常见用于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中。王鑫钰[10]的研究对39例骨科康复患者展开中医护理干预,即每日定期予以患者局部熏洗湿敷法,从其结果显示患者Barthel指数以及FMA指数获得明显提升,由此认为中医康复护理有助于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预防脊髓功能的损害,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中医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发展前景与思考

中医护理在现阶段骨科患者治疗的研究中展现出可观的发展前景,体现了诸多优势,为患者康复提供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以其整体概念在骨科患者预防保健、康复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系统性。正如上述所说,中医护理在干预中强调“三因制宜”,护理人员通过依据不同患者、不同病情展开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为骨科患者多样化服务需求提供针对性护理。中医现阶段的局限性也相对明显,即缺少高素质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加上中医护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等对骨科护理的发展形成制约,这也是骨科护理在后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1)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开展中医护理工作期间,应持续、不断完善中医护理学科的教育体系。现阶段临床以相继开展了中医学、中西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中医护理学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2)重视经济型向科学型转型,结合循证护理原则确保中医护理在骨科中正常开展,结合临床护理人员技能、经验及患者实际情况、院方、当地医疗环境等内容,以不断完善护理方案,通过批判性、探究性思维,拓展临床实践。(3)重视教育是中医护理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培养适应新世纪中医护理人才”为教育核心,培养出一批具备扎实基础、丰富经验的高水准人才。同时将建立的高水准护理人才建立一组专业队伍,积极展开临床科研项目。(4)加强国际与地区性的交流、合作,以进一步促进中医护理在骨科中学术的繁荣。现阶段中医已然出现“走出国门”的态势,需要不断加强国际护理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学习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之短”。

4结语

中医护理在我国骨科中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临床应结合中医骨科护理优势不断深化其护理思路,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护理模式,而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种种局限性,如临床护理人员缺乏科研力度与意识,培养出一批具有责任心、自主性强的中医骨科护理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春梅,王倩.中西医护理结合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7):1454-1456.

[2]董丹辉,朱琳.中医综合护理疗法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运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4):808-810.

[3]刘丽.中医护理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601-603.

[4]沈灿,俞红,马茜.中药湿热敷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8(12):26-28.

[5]张荣.中医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及功能活动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6):971-973.

[6]廖象英.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3):96-98.

[7]江永华,梁丽群.中医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疼痛及关节恢复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7,17(9):217-219.

[8]颜晓恒.中医情志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焦虑状态及睡眠质量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4(2):204-207.

[9]石玮玮,鲁丽莎,马士辉,等.中医特色疗法联合早期康复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四川中医,2017,23(4):203-206.

[10]王鑫钰,陶蕾,崔镇海,等.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1):130-132.

作者:刘佳琪 单位:金华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