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护理干预全麻术后患者的效果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术后恶心呕吐是麻醉和手术相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手术相关的最不愉快的经历之一,严重时还需要肌肉注射或静脉输入止吐、护胃药物缓解症状,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是引起患者术后不满意的一个普遍原因。中医护理技术是通过在护理中应用中医传统疗法来优化护理,包括耳穴压籽、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20多种独特操作手法。科室以中医护理技术为基础,以耳穴压籽、穴位贴敷、穴位按摩护理技术操作干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7月期间于本科行全麻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59.8岁。髋关节置换术13例,膝关节置换术22例,腰椎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20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对照组按骨科护理常规护理,即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h,予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轻度恶心呕吐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术前一天给予耳穴压籽,取穴为神门、耳中、肝、胃、膈;首先使用耳穴探棒,探得患者耳部穴位敏感点,用75%的酒精消毒后,用王不留行籽耳贴(上海泰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准探得穴位进行贴压。贴压后一天按压5~6次,每次每个穴位30s,以患者感觉酸麻胀痛但能忍受为准。术后6h取患者中脘穴(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神阙穴(位于脐窝正中)、气海(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处)及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清洁局部皮肤,将穴位敷贴(本科自制)贴在穴位上4~6h。穴位贴敷完,选取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及内关穴(位于腕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经之间),进行按摩,以局部感觉酸麻胀为宜,时间10~20min。
1.3评价方法
1.3.1根据药物不良反应标准[1],将恶心呕吐分为0~Ⅳ度。0度,无恶心呕吐;Ⅰ度,恶心,无呕吐;Ⅱ度,恶心呕吐,通过中医护理技术可控制;Ⅲ度,通过中医护理技术不能控制,需进行药物治疗,如甲氧氯普胺、昂丹司琼等;Ⅳ度,频发呕吐,药物治疗也难以控制。根据恶心呕吐程度,完全控制为0度;部分控制为Ⅰ度;轻微控制为Ⅱ度;未控制为Ⅲ~Ⅳ度。0度加Ⅰ度为控制。
1.3.2护理满意率根据自制问卷调查表,让患者对住院期间术后恶心呕吐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加满意为总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24h恶心呕吐控制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3讨论
3.1中医护理是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原则基础上,更重视整体的护理,较西医护理更具独特优势。且中医护理技术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疗效快、经济适用、百姓易接受的特点[2]。同时,护理过程为护患交流创造了有利机会,可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帮助患者消除生理和心理不适,使其感受到被关爱、被重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2中医学认为术后恶心、呕吐属于外邪侵扰,引起脏腑气机紊乱导致胃气上逆,三焦气化升降失常,胃气逆于上则嗳气欲呕。耳穴压籽取耳穴的肝、胃、膈、耳中、神门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降逆止呃[3]。穴位贴敷疗法是通过中药在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足三里皮肤的吸收和经络传导,可使脾胃经气疏通、消积导滞、气血平衡。但在贴敷过程中,观察组有1例患者皮肤出现了剧烈针刺样的疼痛和瘙痒不能耐受的过敏反应,因而终止贴敷,去除后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逐渐恢复正常。穴位按摩合谷穴、内关穴通过由表及里经络传导,腑气通则胃气降,气不上道,故恶心呕吐止。由此,在不增加患者术后痛苦的基础上加快了机体的康复。
3.3本研究表明,通过早期干预,如手术前的耳穴压籽,术后的穴位贴敷、穴位按摩,可显著控制骨科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且减少了药物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安全、高效、创新和低耗原则,值得推广。
作者:夏小喻 邱云芝 高艳波 单位: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骨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