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同质服务管理下的中医护理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方法
(1)成立中医护理专业小组。在护理部领导下成立院内中医护理专业小组,组织结构:组长1名,秘书2名,组员10名。小组人员素质要求:①组长和秘书从现任护士长中选拔,要求中医知识扎实、中医护理技能熟练,且具有丰富的中医辩证施护经验,较强的教学科研和指导带教能力。②组员需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中医护理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且院级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考核位于前50名,中医护理技术月操作例数超过100次。专业小组职责:①根据国家和医院发展规划,制定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负责院内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考核和资质认证。②参照《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2],结合临床实际,不断修订完善中医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③结合病人治疗康复需求,不断引进和开发中医护理技术,实施前做好调研论证,培训后组织实施,同时做好效果观察和安全性评价。④指导临床中医辩证施护、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工作,定期考核评价。⑤根据需求进行院级中医护理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⑥对中医护理工作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和建议等。
(2)穴位点按推压法资质申请、培训、考核和认定。穴位点按推压法缓解急性尿潴留操作的资质认定,每年6月和12月组织2次,凡符合基本要求的临床护理人员,由科室推荐,填写资质申请表,培训前一个月上报至护理部,由中医护理专业小组对全院申请人员的条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根据本期申请人数制订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中医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中,中医经络理论培训一周10个学时,技能操作培训两周20个学时,循经取穴定位和按摩手法4个学时,该技术系统操作培训16个学时;技能培训采用老师示范指导和学员实操互评相结合,便于强化记忆。
考核评价和资质认定工作由中医护理专业小组,依据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组织进行。①该技术操作规程,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年的《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穴位按摩法操作规程制订,内容包括:评估、目标、操作禁忌、告知、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护理及注意事项等。临床实施时需结合骨伤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与医生有效沟通后,合理选择适应症和把握操作时机。②操作评分标准依据管理年和等级医院的评审标准制订,评价细则包括操作者素质要求、操作前准备、操作方法、操作后处理、操作熟练程度、理论知识掌握等。③评价内容包括理论提问和限时操作,总分100分。3个评委为一组,评价得分取平均值,分值在90以上人员护理部签发培训合格证书;低于90分者,延长半年认证,重新进入下一轮的培训考核。④新获证人员前两次临床实际操作,需在取得证书半年以上老师指导下进行,并可通过操作视频不断强化学习。以分批培训层级带教,达到该项操作全院的同质化服务要求。2结果全院36个临床护理单元,目前开放床位1269张,2009年1月~2013年12月符合条件申报该项操作认证的护士人数352人,获得资质证293人,通过率83.24%。全院接受该项操作病人次逐年递增,详见表1。
2讨论
2.1以微创传统护理技术缓解病人痛苦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在疾病治疗康复及预防保健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平乐正骨穴位点按推压法,通过循经取穴,以适宜的穴位刺激,达到调理阴阳、疏通水道缓解急性尿潴留的目的,避免导尿减轻病人痛苦,降低侵入性操作引起潜在院内感染风险,同时节约成本,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2.2符合规范化和专业化培训要求中医护理专业小组的建立和专业化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我院中医护理专业化水平,利于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符合国家《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大力培养与培训护理专业人才,建立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要求。并依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不断提高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开展中医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大力发展中医护理事业。
2.3资质认定实现同质服务要求同质服务是JCI国际标准对医院服务的要求,指在同一医疗机构的任何一个部门,具有同种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病人,都有权利得到相同质量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为了使不同操作者实施穴位点按推压操作时达到同一水准,医院建立保证执行一致性的制度和流程,在培训举措上,加大力度,注重实效,求真务实,打破了以往培训走过场的情形。采用专业小组进行规范化理论和技能培训,采用临床层级带教指导和视频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实现操作的同质服务。
医院同质服务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目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对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处于医疗体制改革的中国医疗市场而言,JCI标准要求的医疗护理服务同质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在为病人提供同质服务的道路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如何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在为病人提供同质服务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海婷周丽媛李小玲单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