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课外科研中医学本科生动物实验开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文章从合理安排,鼓励学生及早接触动物实验;多次培训,逐步熟练掌握动物实验技术;开展讲座,了解动物实验研究最新进展;联系临床,注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和应用的四个方面探讨了课外科研中医学本科生开展动物实验的策略。
关键词:课外科研;医学本科生;动物实验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更新也越来越快,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医学人才不仅体现了医学高校的竞争力,也是医学高校的社会责任。医学人才只有具备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才能引领新时代、创造新知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参加科研活动是培养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动物实验是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必要手段,包括一定的基础理论及大量的实际操作,因此学生在课外科研中掌握动物实验技能十分有必要[1]。西安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目前每年有一百余名医学本科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2],其中大部分课外科研活动会涉及动物实验,笔者依据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的经验,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顺利开展动物实验十分有效。
一、合理安排,鼓励学生及早接触动物实验
医学本科生了解与熟悉科研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课外科研项目涉及动物实验,指导教师就要合理安排时间,在早期阶段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动物实验。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近距离接触动物,熟悉动物习性和动物实验的健康与安全防护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快速投入后期的动物实验中。然后学生在早期接触动物时,指导教师在动物饲养与使用中可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理解动物实验的意义,珍惜动物实验,规范操作,尽可能减少动物的痛苦。早期接触动物实验还可以及早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观察力,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强调学生去观察动物,发现动物是否有异常行为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从而为后期实验打下基础。同时早期接触动物还可以让学生感触到动物实验的复杂性,理解个体差异和统计的重要性,学会分析影响实验的因素,为后期正式开始动物实验做好充分准备。医学生要完成多门专业课程,学习任务繁重,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协商,尽早确定学生参加课外科研的时间。依据以往经验,学生主要是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完成科研课题,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学生接触动物实验,并让学生参与实验室正在进行的动物实验中。指导教师可安排学生值日,检查动物实验的饮水、饮食和垫料。指导教师也可安排学生对动物进行称重,让学生及早熟悉动物实验。指导教师可以制定培训计划,分阶段地给学生讲授动物实验的基础理论。
二、多次培训,逐步熟练掌握动物实验技术
动物实验不仅需要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熟练的动物实验技术,尤其是与科研内容相关的动物实验操作技能。动物实验技术需要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掌握。指导教师可通过技术讲解、示范操作、学生操作、教师纠正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动物实验技术。指导教师先教会学生动物实验的分组与标记等方法,然后教导学生完成动物实验麻醉、给药、取血、手术操作等常规技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掌握与课外科研课题相关的一些复杂技术。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精细实验操作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例如,小鼠清醒状态下的尾静脉采血与给药等操作,需要学生反复练习才能实现较高成功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指导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练习这些实验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进行示范操作培训,在操作中讲心得体会与操作要点,这对学生快速掌握实验技术十分有益。指导教师还需要不断鼓励学生,使其坚持练习,不能放弃,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有助于课外科研工作的成功。
三、开展讲座,了解动物实验研究最新进展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动物实验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动物实验技术也随着各领域科研技术进步而不断推陈出新。学生课外科研的内在动力源于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指导教师可定期开展科研讲座,介绍国内外和动物实验有关的新进展,尤其是与学生课外科研相关的前沿性和应用性强的内容,这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课外科研的主动性。动物克隆、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敲除动物制备、人类疾病动物新模型等知识和小动物活体成像、脑功能成像、光遗传等新技术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动物实验在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科研动力。近年来我校教师增设医学科研实验的理论及技术讲座,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师讲座,并安排有特色的动物实验专题讲座,介绍典型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动物实验的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指导教师每个月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报告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拓展动物实验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对动物实验学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以上措施,笔者发现学生在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得到了增强,能够更自觉地做好动物实验。
四、联系临床,注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和应用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为生物医学研究而建立,模拟人类疾病,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研究中,成为现代医学认识生命与疾病客观规律的重要工具。医学院校主要以培养临床医生为目标,因此让医学生掌握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种类、特点、应用等知识十分必要[3-4]。联系临床,在实验设计中多应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这对医学生的培养十分有益。例如,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在肥胖研究中,高脂饮食喂养C57BL/6J小鼠的肥胖模型和瘦素缺乏的ob/ob小鼠肥胖模型是常用模型。指导教师在介绍肥胖模型中比较两者的异同,联系临床肥胖患者,从遗传和饮食等方面加深学生对发生肥胖的不同原因的理解,为医学生毕业进入临床后治疗肥胖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糖尿病研究经常使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小鼠和自发性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指导教师对这两种模型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差别,用以指导学生毕业后在临床的工作。基因修饰动物是目前人类疾病研究的重要动物模型[5],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应用与临床疾病相关的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敲除动物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外科研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给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五、结语
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是医学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医学人才的一个重要方法。现如今多数医学院校都会为学生参与课外科研创造更多机会和良好条件,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动物实验技术和方法,会更好地适应医学科学研究的需要。指导教师做好本文所述的四个方面将有利于医学生开展动物实验,让学生从中获益良多,最终达到良好的课外科研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俎德学,诸葛毅,王小同,等.医学动物实验学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探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2010,23(5):328-330.
[2]赵妍妍,张碧琳,梁向艳,等.医学本科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9,5(6):190-191.
[3]师长宏,张海,王四旺,等.三维医学动物实验学教学体系的建立[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289-291.
[4]宋国华,高继萍,轩瑞晶,等.医学动物实验学培养科研创新思维教学体系的建立[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5):58-60.
[5]薛丽香,张凤珠,孙瑞娟,等.我国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学,2014,44(9):851-860.
作者:梁向艳 赵妍妍 吴金玉 董和曦 赵玉峰 单位: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基础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