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教育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探析范文

医学教育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探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学教育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医学教育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三导向”医学教育理念的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系统4个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3月—6月我院护理学专业145名2016级在校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运用《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在授课前后进行人文关怀能力的测评。结果授课后,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88.68±6.31)分,高于授课前的(69.72±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8,P<0.05),授课后8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授课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三导向”医学教育理念的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护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

关键词:“三导向”;医学教育理念;护理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护理专业的本质,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是护理职业的最终价值目标,也是护理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1]。人文关怀教育已经成为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高等院校的护理教育如何培养改革创新、充满人性关爱的护理工作者,是每名护理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2]。本研究从护理专业的特点和人文关怀教育的理念出发,结合我校“三导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多维度植入人文关怀理念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系统4个方面对我校的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以全面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3月—6月我院护理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共147名,运用基于“三导向”医学教育理念的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进行护理学相关课程的授课,在授课前后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47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6%。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模式构想“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培养、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所构建的新型医学教育模式,主要包括3个模块: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身心素质养成[3]。为了加强护理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教育,我们基于“三导向”培养模式中“以职业精神为导向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植入护理人文关怀理念,重点突出关怀目标,创新教学模式。

1.2.2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实施基于“三导向”医学教育理念,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系统4个方面构建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使护生掌握“三导向”的三大要素,在原有教学目标中融入关爱生命、职业操守等关怀理念,提升护生人文关怀意识及能力。(2)课程设置:开设护士职业素质与能力、护理伦理学、护士人文修养、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等人文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多维度植入护理人文关怀理念,以分享关怀理念、案例引导、情景模拟、躬行实践4种课程形式划分教学任务,同时每次课程结束时设置讨论环节,逐步加深护生对人文关怀的认识与理解。(3)教学方法: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开展小组讨论法激发护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角色扮演让护生体会患者感受;应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法引导护生进入职业角色,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整个学习过程以护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有意识强化护理人文关怀理念,引导护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模仿、认识感悟、体验和实施关怀行为。(4)评价体系:改革以往终结性试卷考核的单一考评方式,采取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结合的方式,采用动态考评的方法,定期对护生的专业知识、临床实践及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考核,根据护生的测评结果持续改进教学方案[4-6]。

1.3研究工具

采用黄弋冰[7]在2007年以Watson的人性关怀理论及十大要素为基础编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评价授课前后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该问卷为自评问卷,包括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人道利他价值观、科学解决健康问题、协助满足基本需要、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情感交流、帮助解决困难8个维度共45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各条目回答选项均对应5个代码值,从“完全符合”至“完全不符合”代码值分别为4~0,问卷采用百分制计分,每个条目的计分方式为(100/N)×(x/4),其中N为问卷的条目数,x为该条目回答选项对应的代码值。其中反向计分条目10条,反向题统计时先将反向代码调整为正序代码,问卷总得分范围是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关怀能力越强。问卷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4,内容效度为0.960。1.4调查方法研究者在授课前后现场发放问卷,统一解释调查目的及填写要求,护生匿名作答,独立完成问卷后回收。

1.5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量表得分以(x±s)表示,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得分的差值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资料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调查中授课前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得分的均值分别为(69.72±5.23)分与(88.68±6.31)分,各维度得分的比较见表1。授课前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三导向”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三导向”医学教育理念,在护理学相关课程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使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到了提高(t=2.718,P<0.05),在与患者进行有效情感沟通、给患者以安全感等方面的人文关怀态度发生了改变,提示以“三导向”为基础的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提升。授课后,护生对“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认知更加深刻,体会到合格的护士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临床技能,更应具备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与患者之间要有语言、情感方面的交流,及时有效地发现他们潜在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项具体的护理操作中[8-10]。同时,以“三导向”为基础的人文关怀教学模式也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使其学会理解体谅患者的情绪反应,进行换位思考,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组织出更体贴、更生活化的关怀性用语,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护理操作,有效提高护理质量[11]。在护理学相关课程中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使护生在人文关怀的知识、感知和行动方面,均较授课前有大幅度提升。可见,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护理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使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更好地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3.2基于“三导向”医学教育理念的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探析

近年来,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得到各医学院校的重视,但总体教育效果不佳,分析原因:一是人文关怀课程设置与专业课教学相分离,且教学方法较单一;二是人文关怀理念没有充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仅靠开设课程难以全面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三是高等护理教育过度强调专业化,使护生忽略了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缺乏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12]。我校研创的“三导向”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是: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职业精神,具备初步执业能力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13]。在人文素质培养目标中,强调实施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职业精神是医务人员的第一必备素质,要求从医者具有对患者的同情心、怜悯心和爱心,有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14]。“三导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为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教师关注护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着重提高护生进入临床后对患者的支持、照护及人文关怀能力,巩固和加深其对护理知识和关怀品质的理解,鼓励护生在课程学习中积累关怀经验,然后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继而将体验与感悟升华为实践中的关怀能力,有效地应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15]。综上所述,人文关怀能力是护理学专业人才必备的职业素质,也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我院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创新护理专业教学模式,多维度植入人文关怀理念,通过施行以“三导向”为基础的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达到了培养护生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的多重效果,但在推行过程中仍需我们不断完善其运行方式,努力创设蕴含人文关怀元素的教学情境,为护生提供多样化的人文关怀实践平台,使护生逐渐具备良好的情感观察、表达和人文关怀能力,真正培养出适应护理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孟密,张丽凤,廖海涛,等.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3):1-3.

[2]乔雪,郝玉芳.我国高校护理专业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教育的策略[J].中华护理教育,2014,12(8):639-640.

[3]刘吉成,张晓杰,云长海.“三导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及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1):1081-1084.

[4]于红霞,张洁冰,陈玲,等.《护理学基础》授课过程中人文关怀技能的培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9):2136-2137.

[5]张翠娣,鲁剑萍,严海珠.护理综合操作实践教学中融合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6):4520-4522.

[7]黄弋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7.

[11]郭瑜洁,姜安丽.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内化机制的理论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60-61.

[12]刘霖,刘于晶,胡韵,等.对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区域性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6):1817-1818.

[13]董海影,林岩,肖薇,等.“三导向”医学人才科研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1):1101-1103.

[14]张晓杰.基于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医学教育管理,2016(4):576-580.

[15]张春庆,刘忠锦,韩俊岩,等.基于“三导向”的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1):1094-1097.

作者:刘红敏 李强 张晓杰 杨立群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