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膝关节周围损伤后功能康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舒武兰,杨玉芝,刘琼蓉,张静荣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损伤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措施。[方法]针对膝关节周围不同的损伤程度、不同的手术方式、不同的内固定器材及不同的个体,制定个体化的锻炼方法。[结果]随访108例经该方法锻炼的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患者12~28个月,平均20个月,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占92.6%。[结论]对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后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措施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损伤;康复
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最大、运动量大的重要关节,结构复杂。因此,膝关节周围骨折及损伤后选择好的治疗方法及康复手段,是骨科一项重要的探索内容。回顾本科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不同程度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108例,经相应治疗及功能康复锻炼,膝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8例,男67例,女41例,年龄18~5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5例,摔伤15例,砸伤8例;股骨下段骨折34例,髌骨骨折32例,胫骨平台骨折17例;其中多发性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11例,开放粉碎性骨折7例,膝关节损伤3例。
2膝关节周围损伤后功能康复措施
2.1固定期间的锻炼
固定期间预防膝关节僵硬的有效锻炼是患膝肌肉等长收缩[1]。目的是消除疼痛,防止或减轻肌肉萎缩及炎性反应,保持肌张力,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此期可适当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扶他林片剂、双氯氛酸钠栓剂等。固定当天疼痛减轻后或手术即日麻醉反应消失后即可进行康复锻炼。特别是早期股四头肌有效的等长收缩锻炼,是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力早期康复的手段。股四头肌是伸膝装置的动力部分,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的扩张部有着重要稳定和平衡的作用[2]。其观察护理要点:熟悉病情,了解内固定器性能,观察股四头肌有无萎缩,下肢外固定物是否牢固,有无石膏、夹板及牵引压迫并发症;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疏导;制定膝关节功能康复计划及目标,组织实施、评定疗效。
2.1.1屈膝肌的锻炼仰卧,患肢下放软枕、大腿后群肌收缩,足跟向下压,先轻压再逐渐加大压力,然后再减轻压力,即轻→重→轻,反复训练,20次/组,每日3~4组。
2.1.2伸膝肌的锻炼仰卧两腿放枕上,收紧股四头肌,使膝部向下压,轻→重→轻,反复训练,20次/组,每日3~4组。
2.1.3膝关节以外的肌肉关节运动踝、趾关节屈伸防小腿前、后肌群的萎缩,也是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经常抬臀防压疮;上肢支撑躯体或借助拉环抬起上身,练深呼吸等预防其它部位肌肉的萎缩、关节僵硬及呼吸道并发症。
2.1.4CPM运用骨折手术固定牢固无外固定者、关节软骨损伤切除术后、关节松解术后,可早期行CPM训练,痛苦小、消肿快,是防治关节疾病,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避免关节软骨僵硬、粘连致活动度受限的良好方法,使损伤的关节迅速愈合。CPM训练实施方法,可根据病情,调节不同的活动范围、运动速度、持续时间,以关节活动在无痛范围内运动为原则[2]。一般术后早期CPM应用宜缓慢、小范围、长时间持续被动活动关节;恢复以后和炎症缓解以后,可酌情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缩短持续时间,加快运动速度,直至过渡到主动训练。(1)CPM运动角度:开始角度控制在20°~30°,逐渐加大角度,2周后在CPM机上活动范围伸达0°,屈达100°~120°[3];(2)速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3)CPM持续时间:一般术后1~3d开始,持续时间2~4周,术后第1周,宜24h连续进行,仪器工作1~2h后停10min;以后根据情况缩短为每日持续12、8、4h或Bid,每次1~2h。
2.2外固定解除后的锻炼
外固定解除后可进行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训练[1]。目的是获得正常关节活动范围,逐渐获得最大肌力,并能提高耐力,强度以患者每次不感到过度的疲劳和损伤为宜。
2.2.1增加膝关节屈曲度方法:(1)足沿墙下滑训练:患者于墙垂直仰卧,屈髋90°,足底垫毛巾放在墙上,在重力作用下足缓缓下滑,患膝被动屈曲,至有牵张感为止。可双足交叉,健足在上,将患足下推,也可将健足置患足下支托患足,下滑到一定程度将其托起;(2)仰卧,健足前交叉,将患侧足轻轻向臀部拉靠,至有牵张感为止;(3)俯卧,健踝前交叉,将患侧足轻轻向臀部拉靠;(4)股四头肌牵张训练:健腿站立,伸直躯干,屈患膝同侧手握患侧足,并轻轻向臀部提拉,增加股四头肌柔软度使髋关节能屈曲达0°,膝关节能屈曲达135°[1]。
2.2.2增加膝关节伸展度训练由于膝关节经固定后常挛缩于基本伸直位,也由于生活与劳动中常要求能充分下蹲,因此在功能锻炼时,患者往往注意膝关节屈曲度的活动范围练习,而忽视伸膝活动范围的练习,更容易忽视伸膝肌的练习,致膝关节不稳定,增加步行困难,且易引起膝关节炎、骨关节炎改变[2]。锻炼方法:(1)仰卧,健肢伸直,患肢髋屈90°,双手环抱于患肢股后方,慢慢伸膝使足指向天花板,目的是增加大腿后群肌的柔软度,使屈髋达90°,伸膝达0°[2]。每个动作维持5~10s后放松,重复20次/组,每天3~4组;(2)俯卧,健踝后交叉,轻轻推直患膝,至膝部有牵张感,维持5~10s后放松,重复做20次/组,每天3~4组。
2.2.3患肢下地负重三步走[4],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初次负重量。第一步:以双拐、健肢“三点”支撑身体重量下地活动,患肢不负重;第二步:在“三点”支撑的同时,让患侧的足尖轻触地面进行半负重;第三步:患肢以全脚掌着地进行完全负重。
2.2.4增加肌力,续行股四头肌、大腿后群肌的等长收缩。增加训练膝伸与屈肌的肌力,各20次/组,每天3~4组。方法:(1)背靠墙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前,胫骨与地面垂直,慢慢下蹲至膝屈曲45°~60°后返回站立,此训练目的是使膝伸、屈肌肌力增加;(2)双手叉腰,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外分膝蹲,使双膝均向前外侧屈曲,半蹲后返回站立,目的也是练习屈伸膝肌力;(3)直腿抬高增强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平躺床上,伸直膝关节并抬腿,臀部不离床,足跟离床面25cm左右,坚持1min,然后慢慢放下,坚持时间越长越好。当每次重复20次练习很轻松且每次坚持1min以上,可在踝关节上加沙袋,继续练习负重下的直腿抬高,进一步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重量可从1kg开始逐渐增加到5kg。
2.3肢体负重适应性训练,此期为恢复阶段,由于膝关节是承重的主要关节,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后,可定时、定地点练骑自行车、慢跑等以适应将来正常运动。
3功能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3.1详细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文化程度等,向病人反复讲解康复锻炼的目的,具体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3.2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
3.3康复锻炼运动量以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原则。
3.4应高度重视、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指导病人先练健肢,能正确掌握方法后再练患肢,确保安全及疗效,避免损伤。如:股骨下1/3骨折的下肢内收活动及胫腓骨骨折后小腿内、外旋活动[6]。又如髌骨骨折有暴力直接致伤,也可能由股四头肌强烈收缩牵拉所致。在治疗中均需固定膝关节,不能过早地收缩股四头肌,难免出现膝关节僵硬[2],解除固定后应严格制定膝关节康复计划并实施。主动、被动结合,同时配以中草药薰洗,舒筋活血,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3.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功能为主,如下肢主要是负重,步行能力。
3.6任何锻炼都不应引起剧痛,有时有轻微的疼痛,但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
3.7锻炼不应让患者感到过度疲劳,不能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如运动后剧痛,局部浮肿,提示运动过量。
3.8锻炼应制定个体化计划、措施,并实施、检查,多与医生沟通,确保医护观点、措施一致;详细指导、检查,动作是否正确,有无不良反应,功能康复有无进展等,随时评估并记录。
4结果
对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不同程度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患者108例,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5],经12~28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防,优82例,约占75.9%;良18例,约占16.7%;可5例,约占4.6%;差3例,约占2.8%;总优良率占92.6%。
5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关键在于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最大限度的膝关节功能恢复[6]。下肢的损伤:如股骨干骨折、股骨髁上、股骨髁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膝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等,需要长时间固定膝关节。若固定时间过长,固定期间未进行有效的锻炼,拆除外固定后锻炼不充分,必致膝关节僵硬[2]。治疗是用于逆转原始的疾病程序,而康复护理则集中于功能锻炼与恢复。它的宗旨是减少和防止残疾的发生[1]。有效的康复手段是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关键,心理护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康复的疗效。功能恢复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工作中应医护密切配合,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给予有效的心理康复,特别是早期多数病人怕痛和怕影响伤口愈合而不敢活动,通过耐心的解释,患者全部积极配合。
早期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膝关节软骨面的生理机能,因为关节软骨营养依靠滑液运送,同时还要受到压力才能吸收,以减少关节积液,促进消肿,防止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早活动、早下床能增强病人的信心和自理生活能力。恢复期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粘连、促进骨折愈合。医护人员协助、指导康复锻炼,加深了医护患间的关系,而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有积极促进康复的作用。
早期CPM锻炼加强了关节诸肌群的收缩,增加动力肌对关节的稳定作用,改善了膝关节伸屈活动范围,防止了静脉血栓形成。林亚君报道术后3d内CPM锻炼终止角度<40°对膝部伤口皮肤缺血缺氧及伤口引流无影响[7]。所以采取术后24h进行锻炼,术后1~3d终止角度<40°。
锻炼应以病人能耐受,而不影响下一次锻炼为主。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程度、骨折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法及运动量,按要达到的目标来设计运动处方。根据个体化锻炼的情况积极、科学地进行有效指导,讲清原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随时修订康复护理措施及运动处方,达到设定的目标—让患者最大限度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廖瑛.骨科患者康复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47-5
0.
[2]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87.
[3]战民庆,高振湖,牟宁科,等.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上A1型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103-1104.
[4]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M].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5-57.
[5]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275.
[6]付伟标.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6.4:360.
[7]林亚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与护理[J].国外护理分册,2001,6:256-257.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