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对中医发展一些范文

对中医发展一些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对中医发展一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对中医发展一些

1正确认识中医

我认为所谓“中医”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医疗实践活动,而从事这个过程的人员才是中医人,可见基础理论的重要性。目前社会上部分机构和个人,为了某些目的,打着中医的招牌,掩人耳目,缺乏系统的、正确的中医理论的依据,参与医疗和科研活动,这类单位和个人其实不是中医,只是“伪中医”。

中医的理论是不是“严重落后的”?“是伪科学”?“要求废除中医”?那如何评价中医理论是所谓的“超前的”还是“落后的”?个人认为必须要以历史发展的观点来评价,“物质决定意识”这是更古不变的哲学真理,世界上应该不存在超时代的东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一定会进一步加深。

《辞海》对科学的注释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故科学存在相对性,科学的基本特征是可以重复的,可以用数字语言来表达,而中医学是介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更多的倾向于自然科学的,绝对不是“伪科学”!

2中医需要与时俱进

近期经常可以听到一种声音“中医不行”“取缔中医……”这种现象值得深思,目前中医在医疗服务中所占的比例,从古代的主体到现代的20%左右,其服务功能明显下降。我国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三种医疗体制并存,但多数领域的医疗水平(包括疾病的防治能力,国民体质及平均寿命等)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且只采用西医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没有优势。

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中医的一部分功能已经被现代医学所替代,另一方面是“伪中医”在作梗。负责任的说,中医是有疗效的,只是随着时空的变化,很多老的内容不适应了,与现代医学的发展比较相对落后了,目前的中医学理论大多是几千年、几百年前的,中医理论萌芽、发展、成熟的存在环境与今天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1)对象改变。古代中国人平均寿命50岁左右,农业社会中生存,农耕体力活动为主,生活节奏慢,饮食结构简单、自然,生活相对规律,仅以中医作为单一治疗方法;现代中国人平均寿命达到70~80岁,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中生存,工作强度大,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结构复杂,生活缺乏规律者较多,以西医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2)药材改变。古代的中药绝大多数为野外自然生长,污染少;现在中药人工培育为多,很多遭到工业污染,许多药材已经无条件使用(例如:虎骨、犀角等)。(3)疾病谱改变。古代中医面对的患者各种疾病均可见,“伤寒”、“温病”多见;现在面对的患者以代谢病、慢性病、老年病多见。(4)需求改变。古代的求医者多有“听天由命”的想法,信息来源单一,信赖医生,现在的多数患者,不单单治疗疾病,对预防保健、改善生活质量有较高要求,信息来源广泛,医生信赖度相对降低,循证医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既然中医的生存环境变了,中医不变怎么能适应!

3中医需要创新

学科的灵魂是理论,没有理论的创新,学科的生命力也就会终止,中医理论必须创新。其实古时的中医医家就有人提出“古方不能尽后人之病,后人不得尽泥古人之法”的道理,“变则通,通则久”中医的现状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境地。不然他的服务功能只会越来越低,最终被时代进步的大潮淹没。

中医要改变一定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绝对不应该以再去发掘“土中之物”、“复古遵经”为主线条,应该吸收借鉴人类社会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创新者需要耐下心来,注重积累,顶住压力,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进,保留中医的精华,放弃糟粕,从疾病的“证”、“证候”特征、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干预作用……等着手,在继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中医理论,指导现实中医实践,着手于提高总体医疗疗效的高度,放弃中医、西医的门户之见并从目前的中西医嵌合发展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或者融合在一起的工作,使中医成为一门全新的医学,造福人类。

【摘要】中医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医疗实践活动,而从事这个过程的人员是中医人。中医学是介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更多的倾向于自然科学的,绝对不是“伪科学”。生存环境变了,中医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中医要改变一定要创新。

【关键词】中医学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