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药学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随着国家产业快速转型升级,专业优秀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但现阶段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数量和质量与国家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存在较为严重不一致。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必须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社会需要人才。但高校教育的传统模式形成了较为封闭的环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一直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这个大环境下,高等院校必须走出去,与企业和市场相结合,促进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要能够与经济发相适应,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从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学习模式向联合企业,参与科研实践项目,从生产实践中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教学模式转变。结合产学研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药学教育实行重理论、重知识、轻实验,轻操作的教学模式。经常把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实验技能训练,忽视了它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性,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代药学人才培养的核心是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校学历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药学人才培养改革
人们根据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培养需求,以山东飞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实践平台,开展对药学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将药学专业教学与该公司的科研研发生产相结合,将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验教学与该公司的生物技术实验室研究及生产实践相结合,积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第一,与山东飞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联合,结合医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创建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1+1+1”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理论学习”+“科研创新”+“顶岗实习”的无缝对接。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人才需求”为目标,统筹专业课程体系,增加合作企业实践教学比重,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兼顾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
第二,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构建一支“有较深的理论造诣,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能型”的教师队伍。应该首先从“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抓起,采用自主培养+企业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上,不再单纯以学历、主持项目的级别、多少作为考核标准,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成果推广和产业化等工作,激励教师深入实践,参与企业的科研工作,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储备师资,建立一支符合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教师队伍。
第三,采用“1+1+1”(“课程理论学习”+“科研创新”+“顶岗实习”)分阶段的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学生入学后,进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学习,全部在学校内组织进行;第二阶段:学生入学后的第二、三学年,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到山东亦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进行系统的实验、实训和实践等,在学校和实习基地之间交替进行;第三阶段:最后一个学年,学生在山东亦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企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导师”,对其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进行指导和考核,全部在合作企业进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现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无缝对接,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大平台的基础上,增加合作企业实践教学比重,并与企业方面合作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管理和考核办法。注重提高学生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能力以及药学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建设考虑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合作企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践学习一段时间后,在学校和企业的统筹安排下,自主选择实践岗位及实践方向,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就业志向和人才市场需求,灵活地选择发展方向,以增强专业方向优势。开展课外学术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活动参与合作企业的课题,也可通过请企业的一线人员作为学术活动的指导教师,为学生讲解学科的最新动态、实验管理的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尽早地接触到实战经验、积累行业知识,实现“研学互动、促进技能培养”。
第五,将学生的实习与企业产品生产研发相结合,由学生在校外和合作单位完成,充分保障实践教学时间,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药学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框架,创新药学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将高校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培养其药品开发和生产管理及设备操作维护的能力,使生产实习内容和将来的工作岗位紧密地对接,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得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真正做到产学研紧密对接。
作者:刘宏强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