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开展现代药学服务实施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我国医院开展药学服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药学服务的开展应从多个环节入手;医院药学服务的有效开展需要临床药师和临床医生、护士、营养学家、心理学家等多种技术人才的共同协作以及国家对药学服务规范的出台将是推动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外部力量。
【关键词】医院药学;药学服务;策略研究;临床药师
1医院药学服务概念
继“medicalcare”(医学关怀)和“nursingcare”(护理关怀)之后,“pharmaceuticalcare,PC”(药学服务)概念的提出和实践已有十几个年头了。PC一词国内曾有多种翻译,如药学服务、药学保健、药学治疗等,近几年逐渐统一为“药学服务”。
2我国实施医院药学服务的意义和主要障碍
2.1我国推行医院药学服务的必要性
据统计,美国大约5%的病人住院是由药物副作用引起的,25%~30%的老年人住院是因为药物相互作用或不遵医嘱所造成的。我国近10年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有上升的趋势,仅《中国药学文摘》1990-1992年间就报道了2464例,其中54例死亡。为了减少药物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药师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对病人用药的安全直接负责指导,这也是药学服务的具体要求。因此推行PC是当前大势所趋。
2.2我国推行医院药学服务的主要障碍
2.2.1观念陈旧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医院的医、药、护三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有的医生认为给病人看病、查房是自己份内的事情,不需要药师参与,药师若参与就会降低医生在病人心目中的威信,病人也习惯于听从医生的安排。
2.2.2药学人才知识结构不完整
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我国大学本科药学教育以化学为主,而相应的临床课程和基础医学则学习较少。毕业后在开展药学服务时就明显缺乏临床方面的相关知识。
2.2.3缺乏完整的情报系统和文件系统
药师要开展药学服务工作就必须拥有大量的药学信息资料,然而大多数医院的图书馆或资料室中药学资料较少,根本没有明确的药物治疗结果和跟踪结果以及程序,药师缺少或根本没有编写常规医疗文件的训练和经验。因此,药学信息资料缺乏也是制约药学服务开展的一个主要的障碍。
2.2.4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法规保障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表示医院药学服务值得探索和实践,但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的、系统性的有关推行医院药学服务的法规。医院自身也没有形成以病人为中心而开展药学服务的相关制度以及相关职务或岗位的药学服务责任制。
3我国医院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策略
3.1加强认识,转变药师观念和工作职能
药师必须接受责任,从传统处方调配工作中解放出来,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病人监护、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上。
3.2制定药学服务实践的标准
①明确陈述药学服务实践的目标;②建立能激励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并促使药师和医生、护士之间易于进行信息交流的外环境;③阐明药学服务效果认可、评价及奖励的方法;④设置促使专业人员关注具体病人及方便病人监护和信息交流的内部组织结构;⑤制定药学服务的一般常规方法。
3.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强制实施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立药学服务在病人药物治疗中的合法地位。转变传统的药房管理机制,建立能够激发药师对药学实践本质和责任进行认识并主动提供药学服务的管理机构。组织具有较强责任感并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药师,根据他们自己的选择(如内科、外科等),安排其进入药学服务的实践队伍中,并建立对监护药师的实践进行监督和评估的机制。
4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和探讨,在提出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一般策略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4.1从医院提供药学服务的供方角度看,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渐放开以后,国内的医疗机构将会面临外资强大的争夺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压力;从患者的需方角度看,我国目前所提供的药学服务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药物滥用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等时有发生。因此,在我国有效地开展医院药学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新晨
4.2要有效地开展医院药学服务,必须强调在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多个环节入手,而不仅局限于开药和取药从药学服务的全过程看,在患者入院开始直至出院以后,对患者病情及用药历史了解到药物信息的收集和咨询,从患者病痛的治愈到用药后的身心康复乃至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多个环节和过程都要强调药学服务的价值体现。
4.3医院药学服务的多学科支撑性决定了医院药学服务工作不仅仅是临床药师单方面的职责多学科支撑性是医院药学服务的基本特性,这一性质决定了医院药学服务的有效开展需要临床药师和临床医生、护士、营养学家、心理学家等多种技术人才〔医院全员)的相互协作共同参与。认识到这一点是有效开展医院药学服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祥.药师临床实践的探讨.中国药事,1999,13(5):344.
[2]王树祥.医院药学的变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