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临床资料
21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4岁~73岁,平均63.32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7.25年;坏疽发生7d~4个月,平均63.50d;坏疽三期I级4例,三期Ⅱ级6例,三期Ⅲ级11例;中医辨证分型:气阴两虚型3例,湿热下注型8例,热毒炽盛型7例,阴寒偏盛型3例。
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口服以自拟通脉愈疽汤为基本方,药物组成:全蝎10g,牛膝10g,当归10g,金银花10g。气阴两虚型加黄芪20g,党参10g,麦冬10g,石斛10g;阴寒偏盛型加干姜6g,熟附子6g,肉桂6g,炙甘草20g;湿热下注型加黄柏10g,薏米10g,赤芍10g,苍术10g;热毒炽盛型加连翘10g,地丁6g,蒲公英10g,贯众10g。局部处理:局部红肿未形成脓腔者,局部用金黄膏外敷。形成脓腔者,应及时切开,充分引流。坏疽与健康组织界限比较清楚时,逐步清除坏死筋膜、肌腱,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局部湿敷有效抗生素纱布(如庆大霉素等),周围红肿处用金黄膏外敷。微循环得到改善,大部分坏死组织清除后,局部用生肌玉红膏换药。全身治疗:根据血糖监测情况,皮下注射胰岛素,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4mmol/L~8.0mmol/L;0.9%生理盐水250mL加入脉络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2w为1个疗程。间隔5d~7d,可连续治疗3个~5个疗程。感染严重者,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及支持疗法。
3结果
3.1疗效标准
治愈:坏疽创面完全愈合,已形成痂皮或瘢痕。好转:坏疽溃疡局部分泌物减少,坏疽组织大部分脱落或部分肉芽新生,创面显著缩小。无效:创面无明显缩小,分泌物无明显减少,局部无显著变化或恶化者。
3.2疗效观察
所有病例治疗后治愈15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48%。
4讨论
糖尿病坏疽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脱疽”范畴,消渴病日久不愈,阴损及阳,致阳气不达;加之毒邪外袭,凝滞血脉,经脉瘀阻,四末失于温煦濡养,故有肢体发凉、怕冷、麻木、疼痛等证。寒凝郁久化火生热,加之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火热与痰湿互结,下注于肢体,可见肢端红肿溃烂,甚者变黑坏死而成为“脱疽”之证。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错综复杂。本虚以阴阳气血不足为主,标实以瘀血、寒邪、湿热、火毒为主,病机关键在于瘀阻经脉、血行不畅。临床上患者均有血瘀证的表现,表现为肢端青紫、剧痛或麻木,舌质紫暗、有瘀点。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此类药物能够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扩张血管,促进侧支循环,改善肢体血运,使血液瘀滞状态好转。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我们将本病分为气阴两虚型、阴寒偏盛型、湿热下注型、热毒炽盛型,治疗时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配合益气养阴、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等法,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对本病的治疗,局部处理很重要,如果局部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坏疽加重,甚至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局部未形成脓腔,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用中药金黄膏外敷清热解毒。治疗过程中如发现脓腔、腱鞘感染,应将脓腔、病变的腱鞘全部切开,逐步清除坏死肌腱、坏死组织,使引流通畅,局部选用敏感抗生素。大部分坏死组织清除干净,感染控制后,则应用中药生肌玉红膏祛腐生新,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