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实验诊断与临床医学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蛋白质组学中以下三项技术的进步对于实验诊断与临床医学研究进展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5]。
1•1蛋白质的分离技术
在蛋白质组学中应用分离技术有两个目的。第一,通过将蛋白质的混合物分离成单一蛋白质或蛋白质小组以简化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第二,通过标记的方法可以比较两个蛋白质的混合物样品中蛋白质的不同表现。其中主要的技术有双向电泳(two-dmiensionalgelelectrophoresis,2-DE)、高效液相层析(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毛细管电泳(capillaryelectrophoresis,CE)、亲和层析(affinitychoromatography)、蛋白芯片(proteinmi-croarray)、磁性微球(magneticbeads)和免疫组等。特别是蛋白芯片和磁性微球两项新的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克服了以往技术的缺点,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结果重复性好(CV<5~10%)、可机械化操作和方法灵活等特点。待测样品来源广泛,不需作特殊前处理,可以直接点样检测,如血清、尿液及组织液等;检测快速,一般一例标本的检测时间仅需约5min,从标本制备到出结果全过程仅约1h。蛋白芯片和磁性微球两项新的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有可能在体液中潜在肿瘤标志(tumormarker)检测方面创造革命性突破。
1•2生物质谱(biologicalmassspectrometry)技术
生物质谱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它通过测定分子质量和相应的离子电荷实现对样品中分子的分析。19世纪末科学家已经奠定了这种方法的基础,1912年科学家第一次利用它获得对分子的分析结果。在质谱分析领域,已经出现了几项诺贝尔奖成果,其中包括氢同位素氘的发现(1934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和碳60的发现(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不过,最初科学家只能将它用于分析小分子和中型分子,由于生物大分子比水这样的小分子大成千上万倍,因而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生物大分子难度很大。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在传统的质谱分析法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首先将成团的生物大分子拆成单个的生物大分子,并将其电离,使之悬浮在真空中,然后让它们在电场的作用下运动。不同质量的分子通过指定距离的时间不同,质量小的分子速度快些,质量大的分子速度慢些,通过测量不同分子通过指定距离的时间,就可计算出分子的质量。蛋白质组学常用的生物质谱有五种,分别简介如下。
1•2•1电喷雾电离质谱(electrosprayionizsationmassspectrometry,ESI-MS):在毛细管的出口处施加一高电压,所产生的高电场使从毛细管流出的液体雾化成细小的带电液滴,随着溶剂蒸发,液滴表面的电荷强度逐渐增大,最后液滴崩解为大量带一个或多个电荷的离子,致使分析物以单电荷或多电荷离子的形式进入气相。电喷雾离子化的特点是产生高电荷离子而不是碎片离子,使质量电荷比(masstochargeratio,m/z)降低到多数质量分析仪器都可以检测的范围,因而大大扩展了分子质量的分析范围,离子的真实分子质量也可以根据质荷比及电荷数算出。
1•2•2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mieoffight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的基本原理:将分析物分散在基质分子中并形成晶体,当用激光照射晶体时,由于基质分子经辐射吸收能量,导致能量蓄积并迅速产热,从而使基质晶体升华,致使连同分析物一起进入气相。MALDI-TOF-MS所产生的质谱图多为单电荷离子,因而质谱图中的离子与多肽和蛋白质的质量有一一对应关系。MALDI-TOF-MS与蛋白芯片分离技术联合应用即为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mieoffightmassspectrometry,SELDI-TOF-MS)。
1•2•3快原子轰击质谱(fastatombomebardmentmassspectrometry,FABMS):一种软电离技术,应用快速惰性原子射击存在于底物中的样品,使样品离子溅出进入分析器。这种软电离技术适于极性强、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的分析,特别适用于多肽和蛋白质等的分析研究。
1•2•4同位素质谱:一种开发和应用比较早的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只是近几年的事。由于某些病原菌具有分解特定化合物的能力,该化合物又易于用同位素标示,人们就想到用同位素质谱的方法检测其代谢物中同位素的含量以达到检测该病原菌的目的,同时也为同位素质谱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思路。
1•2•5免疫组质谱(mimunomicmassspectrometry,IMS):质谱与抗体分离技术联合应用。免疫组质谱检测(mimunomicmassspectrometryanalysis,IMSA)的定义为一组多种(类)抗体与质谱联合来精确地鉴别变异或修饰生物标志群的方法。在一个抗体组基质上同时捕获多个生物标志,并对捕获的变异或修饰的生物标志进行质谱精确分析。可以同时检测多个生物标志群。免疫组质谱检测的主要优点为节省生物标志的排序鉴定及鉴别变异或修饰的生物标志。在实验诊断与临床医学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ESI-MS)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技术(MALDI-TOF-MS),这两项质谱技术都能与多种分离技术联合应用,例如LC-MS、CE-MS和SELDI-TOF-MS等。质谱技术在未来几年的实验诊断与临床医学研究中必然会像SDS-PAGE一样普遍和重要。
1•3蛋白质数据库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离不开蛋白质数据库的发展及检索方法的改进,同时由于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使得蛋白质数据库日益丰富。数据库的专一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强,而且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应用,可以对多个不同的数据库进行衔接。蛋白质组学常用的数据库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两类:结构蛋白质数据库和系统蛋白质数据库。结构蛋白质数据库包括蛋白质结构及蛋白质功能等数据库,这类蛋白质数据库主要提供蛋白质的序列、功能、主要结构等信息以帮助鉴定蛋白质,如NCBInr,Genpept,SwissProt,OwlanddbEST等数据库。系统蛋白质数据库包括双向凝胶电泳及蛋白质指纹图谱库等,这类蛋白质数据库主要提供生命体各个系统或器官的总体蛋白质系统动态变化帮助对某个系统内或疾病中的全景的蛋白质水平进行观察,如www.expasy.ch、等数据库。
2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用于疾病的检测[6~9]
2006年10月28日美国长滩HUPO第五届世界年会上提出疾病生物标志(biomarker)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发现疾病生物标志、鉴定疾病生物标志、验证疾病生物标志。目前在临床疾病检查及诊断方面已建立了生化检查、器械检查、免疫及遗传学检查、手术及病理检查等多种多样的方法。但在疾病早期或受各种因素干扰而未出现症状或体征前,这些检测方法多不灵敏或特异,难以对病人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而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在对临床疾病检测时,抓住绝大多数疾病都有特异的生物标志的本质,进行疾病监测和识别。即可对生物标志做直接鉴定,故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免疫荧光试验等间接测定生物标志的方法。同时,还有一套灵敏的监测系统来检测和识别这些微量生物标志;因而决定了它在临床检测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从理论上推论,任何有生物标志表达的疾病都应能被检出,并作出及时诊断。在过去五年里,部分病例检测和研究验证了此设想,特别是在肿瘤检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1肿瘤检测
2004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NCI)组织的早期疾病探测研究机构(EDRN)多中心(6大机构)三期临床实验得出结论:通过血清及仪器标准化质控,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是目前最有希望的肿瘤早期检测方法[10]。据国内外对12种肿瘤血清及尿液检测结果统计,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80%~90%,明显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故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特别对评估传统肿瘤标记物阴性的恶性肿瘤有意义[11]。
2•1•1肝癌:中国目前有1•3亿乙型肝炎的病原携带者,其中包括2300万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性肝癌主要由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引起。目前用于辅助诊断肝癌的甲胎蛋白试剂盒的特异性与敏感性都很差,无法用于鉴别肝癌与肝硬化。Liu等[12~13]在2003年《美国第94届肿瘤年会》上正式报道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可鉴别由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与肝癌。通过分析血清蛋白质指纹峰,发现下述五种蛋白质指纹(2045,3935,4469,8687及8933u)可以用于区分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肝癌(P<0•001)。鉴定蛋白峰8933u为C3a-desArg。用已知的五项蛋白质指纹,双盲验证乙肝引起肝硬化与肝癌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9%。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也可鉴别由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与肝癌。Ward等[14]通过分析182例丙型肝炎引起肝硬化与肝癌,双盲测试丙型肝炎引起肝硬化与肝癌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86%。肝硬化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而肝癌必须通过手术治疗,蛋白质指纹方法准确率为85%~90%。因此,这是目前最好的无创性检测方法。
2•1•2乳腺癌:Li等[15]2002年发表了通过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发现三个肿瘤标志BC1(4•3ku),BC2(8•1ku)和BC3(8•9ku)来联合检测乳腺癌。Mathelin等[16]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这些肿瘤标志的真实有效性,在49例乳腺癌,13例良性乳房疾病和27例健康妇女中进行测试。BC2肿瘤标志有效性未得到确定,但是发现了两个蛋白峰BC1a(4286u)和BC1b(4302u)能与Li的BC1相对应,在乳腺癌中表达下调(分别是P<0•00007和P<0•0002)。同样BC3a(8919u)和BC3b(8961u)两个蛋白峰能与Li的BC3相对应,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分别是P<0•02和P<0•0002)。使用BC1a/BC1b/BC3a/BC3b的组合对乳腺癌的检测准确性达33%和45%,相同的样品用CA153检测准确率仅为22%。结合BC1a/BC1b/BC3a/BC3b的组合和CA153增加了乳腺癌检测的敏感性。总体来说,实验证明Li的研究结果BC1和BC3在对乳腺癌检测中是具有帮助的。
2•1•3卵巢癌:CA125是一种广泛用于卵巢癌检测的较好的辅助诊断方法,但该抗原多在晚期病人中才能检测出来,Ⅰ期病人仅50%~60%阳性。因此,病人经临床确诊时多为晚期,五年存活率仅约35%。美国癌症研究所等最早应用SELDI-TOF-MS技术进行卵巢癌检测和研究,经对50例卵巢癌病人(包括18例临床诊断Ⅰ期病人),66例非恶性肿瘤病人及63名正常人进行血清检测,结果显示,敏感性100%,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4%[17]。提示采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对卵巢癌病人进行早期检测,可大大提高她们的五年存活率[18]。
2•1•4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目前检测前列腺癌主要的敏感参考指标,虽然它的敏感性很高,不容易漏诊,但特异性仅20%~40%,如在许多良性前列腺肥大病人中PSA亦增高。然而,应用SELDI-TOF-MS技术,通过检测前列腺癌病人血清中9种特异蛋白质生物标志,可将正常人、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肥大病人清楚的区分开来,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左右[19]。
2•1•5胃癌:Xu等[20]分析不同病理分期胃癌和健康人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进一步鉴定一个1465u的蛋白质指纹为端切纤维蛋白肽A(fibrin-opeptideA-degAla,FPA-degAla)。端切纤维蛋白肽A可作为最好的检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单个指标,双盲验证在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85•4%和100%。这些发现表明,凝血系统中纤维蛋白肽A减少或者纤维蛋白肽A的变异片段是胃癌生物学的早期事件。通过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和胃癌无淋巴结侵犯者血清中的端切纤维蛋白肽A进行分析,可用于临床胃癌辅助诊断、手术疗效、转移与复发及分期的判断。其他肿瘤诊断:我国已有38个单位应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进行肺癌、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鼻咽癌、膀胱癌和神经胶质瘤等的临床检验和研究,均取得了与国际相似的结果[21~27]。美国NCI(NationalCancerInstitute)主席Dr.AndrewvonEschenbach在2005年4月16日(美国第96届肿瘤年会上)宣布美国将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对肿瘤早期定性和PET-CT对肿瘤早期定位相结合等手段对肿瘤作出极早期诊断,使肿瘤在2015年成为非致死性疾病。
2•2其他疾病的检测
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对其他疾病的检测目前尚不普及,但一些研究报告的结果亦非常鼓舞人心。
2•2•1心血管疾病: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首先,用SELDI-TOF-MS鉴定血清载脂蛋白A-Ⅰ(apoA-Ⅰ)和载脂蛋白A-Ⅱ(apoA-Ⅱ),解决了ELISA法的抗体交叉反应问题,这对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的并发症的监控有重大意义[28]。其次,用SELDI-TOF-MS鉴定补体C3-α链及纤维蛋白原的早期降解蛋白质指纹,能更早地发现心肌梗死[29]。第三,用SELDI技术首次发现载脂蛋白C-Ⅰ(apoC-Ⅰ)和载脂蛋白C-Ⅲ(apoC-Ⅲ)可区别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30]。
2•2•2感染性疾病:艾滋病是一种传播越来越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种严重免疫缺陷病。在艾滋病感染的人群中,有2%~3%的人并不发病。自1986年以来,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认为是被称之为“CAF”的抑制因子抑制了HIV-1的复制。但对其确切机制并不十分清楚[31]。2002年美国著名艾滋病专家、鸡尾酒疗法创始者何大一教授借助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在短短三个月内检测发现在2%~3%艾滋病感染者而不发病的人群中,存在三个蛋白质指纹,鉴定为α-defensin1、2和3抗艾滋病病毒的生物标志[31]。这不仅极大推进了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抗艾滋病机制的研究,也将推动临床艾滋病的防治进展。对鼠疫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原学诊断,特别是发病早期的检测有时比较困难,通常主要依靠临床和流行病调查进行诊断。现在通过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在发病早期即可进行病原学诊断,研究已发现有五种生物标志与鼠疫杆菌发病有关[32]。中国学者对早期SARS病人血清进行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检测,发现病人在临床发病早期(1~7d),即可检测出相关的特异蛋白,其敏感性为98•6%,特异性为94•6%[33]。
2•2•3老年性痴呆症:老年性痴呆症是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病,过去由于缺乏可靠的检查方法及客观诊断标准,所以主要依靠病人的临床表现加以诊断,而且一经确诊病人病情则已比较严重。一些研究曾发现,一种β型淀粉样多肽增高与该病发病有关,但由于缺乏精细的检测方法,对引发该病的多肽确切片段和分子质量不甚清楚。因此,不能将其作为确诊的标准。现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则能确定抗原变异片段,发现β型多肽中的片段1~42,分子质量4514u是引发疾病的关键生物标志。该生物标志不仅可作为诊断的主要参考指标,还可为病人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34]。
2•2•4慢性肾病:慢性肾病是临床常见病,既往临床上主要依靠肾小球滤过率及血清肌酐水平检测进行诊断及评价肾功能的受损程度。但这些检测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血液的稀释度及其他非肾脏疾病的影响,均可能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及肌酐水平的改变,因而并非慢性肾病所特异。然而,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已从慢性肾病病人中检测到有一种分子质量为26000u,鉴定为Lipocalin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PGDS)的糖蛋白,在慢性肾病时增高,对诊断有特殊意义[35]。
2•2•5移植检测:肾移植排斥反应目前主要依靠肾活检。但这种创伤性检查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应用的局限性。现在,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进行尿液检测,可无创性、24h不间断地监测病情变化,鉴定急性肾移植排斥反应,其准确率高达91%~94%。这对肾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用量的调整、并发症与疗效判断有重大意义[36~37],也将对其他移植(肝、心)技术的精密组织配型、疗效判断、并发症的研究提供重大参考价值。
3免疫组质谱检测
质谱与抗体分离技术联合应用即为免疫组质谱(Immunomicmassspectrometry,IMS)。免疫组质谱检测(Immunomicmassspectrometryanalysis,IMSA)为一组多种(类)抗体与质谱联合来精确地鉴别变异或修饰生物标志群的方法。在一个抗体组基质上同时捕获多个生物标志,并对捕获的变异或修饰的生物标志进行质谱精确分析。可以同时检测多个生物标志群(biomarkers)。目前ELISA等技术主要依靠间接的化学或放射测定法,因而无法直接鉴定抗原的变异,而用免疫组质谱技术能测定抗原变异片段的分子质量。另外,还可以将多种疾病的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同时标在一个基质点上。即用质谱同时可检测多种疾病特异性抗原的分子质量(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及进行窗口期检查,而ELISA技术及免疫荧光技术无法做到[34,38]。我国Xu等[39]首创用抗FPA(纤维蛋白肽A)、抗C3a(补体C3a)、抗ApoA-I(载脂蛋白A-I)、抗ApoA-II(载脂蛋白A-II)抗体组联合标记至磁珠上,通过分析正常人及消化系统肿瘤病人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峰,发现1465u(纤维蛋白肽A其N端除去了丙氨酸)、8938u(补体C3a其C端除去了精氨酸)、28078u(载脂蛋白A-I)、8707u(载脂蛋白A-II)生物标志可以用于区分正常人、消化系统肿瘤生物标志群变异表达。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胃癌95%(198/208)、肝癌81%(183/226)、结直肠癌病人87%(158/182)。而消化系统肿瘤中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的AFP和CEA检测灵敏度为:46%~60%。免疫组质谱分析发现对AFP和CEA表达阴性的胃癌、肝癌、结直肠癌检测阳性,故免疫组质谱技术特别对评估传统肿瘤标记物阴性的恶性肿瘤有更大的意义。
由于每种特异性抗体所捕获生物抗原的分子质量是不同的,故免疫组与质谱联合应用时,质谱仪就非常容易地将这四种抗原同时分开了。用三种以上抗体组标在磁珠上与质谱联合,可同时检测出多种(三种以上)的生物标志及一种或一种以上变异或修饰的生物标志。这样产生了一种新型可用质谱仪直接进行分析多种(三种以上)生物标志及一种或一种以上变异或修饰生物标志的方法。三色免疫荧光法可以同时分析三种生物标志,但无法达到三种以上的生物标志的分析或像免疫组质谱检测来精确地、高效地确定一种变异或修饰的被分析物(抗原或生物标志)。这些生物标志组合可以用于同时鉴别正常人及不同种类疾病的检测方法。目前用于临床疾病治疗疗效监测的方法和评估预后的指标多为宏观和粗略的。如根据肿瘤包块大小变化,阴影消失与否;血象和生化指标的改变;根据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的百分比作为判断白血病缓解与否的指标;有时还采用的是回顾性分析指标。因此,难以反映疾病本身本质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如果根据疾病生物标志类型和含量的改变,可能更符合客观实际,更有助于临床治疗。
4蛋白质指纹图谱库建立及标准化
目前,由于全世界实验室在质控血清建立及仪器标准化状态、仪器自动化应用方面存在不统一的标准,故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发现疾病标志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干预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多中心和三期临床质控验证。只有经过如上所述的严格验证,才能将此技术用于疾病生物标志的检测与临床诊断[10,40]。2004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NCI)组织的早期疾病探测研究机构(EDRN)多中心(6大机构)统一了血清及仪器标准化质控[10]。蛋白质指纹图谱仪也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中国市场[41]。中国的质谱标准化质控血清制备定义符合如下标准:供血者男女各半,血型为O型;年龄为18~30岁;民族,汉。生化指标正常,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无遗传病家族史;无重大传染病史。女性无怀孕,男性无吸烟史者。使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比较蛋白质组学和发现生物标记可选用的方法,尤其在多肽及低分子质量蛋白质指纹图谱分析的研究中非常有用[13,20~27]。但是,我们在进行蛋白质指纹图谱分析时发现血液样本离体后如不及时分离血清,对结果影响很大,因而及时分离血清成为实验的首要保障。分离血清的操作也比较简便可行。
接下来便是血清样本的质量和保存的稳定性问题了,这对一些需外送检测的样本显得尤其重要。用WCX阴离子磁珠与质谱的实验结果建议血液标本的处理、运送、操作及储存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分析的标准条件是:4℃下处理血液标本,2h内尽快分离血清及细胞。用9mmol/LUrea缓冲液稀释血清后,可以在24h内室温下运送或对血清及磁珠结合过程进行操作。血清可长期储存在-80℃,但限冻溶1次。对溶血标本,应重新取血。蛋白质指纹图谱仪标准化质控及定量性质谱调控:每次测试前,用质谱的标准化质控血清,将标准化质控血清中用于定量的标准峰4091•1u或6634•0u等强度调至50%信号强度的最大值[42]。建立统一的、标准的质谱技术流程,整合国内约20~40家三甲医院及研究机构开展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多肿瘤、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每种肿瘤将选择经病理诊断确诊的肿瘤患者各200名进行临床试验。每年测试完成2000例以上我国常发肿瘤的指纹图谱,建立中国的肿瘤蛋白质指纹图谱库,以期大幅度提高我国肿瘤的早期检测能力。采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目前国外已经找到了大约上百种直接来源于肿瘤的标志物,这些标志物是由肿瘤的生长、扩散而产生的。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是古老的种族之一,目前已拥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数的1/5,由于中国幅源辽阔、地大物博,肿瘤等多种疾病蛋白有地域种族细微差别,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肿瘤蛋白质指纹图谱库。
目前国内已初步完成此类数据库,该数据库可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癌症早期检测的数据平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健康普查,以便及时发现疾病和及时防治。已有研究证实:前列腺癌的蛋白质指纹较PSA增高提前3~5年,当发现受检者有这类生物标志出现即进行严密追踪观察,及时治疗,可能使病人痊愈。随着治疗学的进展,相应蛋白质指纹图谱亦可能有质的变化,即正常生物标志出现,异常生物标志的消失,甚至出现新的生物标志,如耐药蛋白等,都将为微量、精确测定法在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领域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43]。如果发现老年人有1~42片段β淀粉样多肽水平增高,经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可延缓病情进展[34]。相信随着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将在实验诊断与临床医学的研究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