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微生态学医学作用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应用不当易造成微生态失调,故应在抗生素使用后,进行有效监测,及时采取生态调整治疗,以防导致菌群失调。放射使用放射线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会破坏微生态平衡。外科手术手术,特别是胃肠道手术,常会引起严重的微生态失调。许多术后所致的盲襻综后征,憩室,小肠上段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等都会造成微生态失调,都应从微生态规律出发进行相应的治疗。疾病各种急慢性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如肿瘤、慢性呼吸道与肠道感染等,除了其他原因外,正常微生物群的变化始终存在,有时是正常微生物群的变化引起疾病,有时是疾病导致正常微生物群的变化,而有时又是两者间的相互转化。各种药物药物在发挥其效应的同时,都可能通过直接对机体,或通过机体间接对微生物,或直接对微生物作用而导致微生态失调,并通过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如功能的变化而表现出来。因此,各种药物应用后,都应考虑其对微生态系统的影响。
保健措施各种保健措施对微生态平衡都可以起到良性或恶性影响,从微生态学角度对各种保健措施进行监测,可为其提供科学的依据。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可改变舌象。不同的舌象,有不同的菌群结构。研究显示某些中药确是理想的微生态调节剂,不仅能起到益生元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且具有扶植正常菌群生长繁殖的中药与益生菌同用,效果更佳。此说明中医中药的研究,特别是一些名方、验方的研究,完全可借助微生态学的研究。健康长寿国内外都有对长寿者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发现长寿老人肠道内的双歧杆菌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因此研究微生态的规律,对人类的健康长寿有很大的贡献。其他宇航员、潜水员及极地人员的肠菌群经研究发现有定性与定量的变化。在外环境发生极端变化时,人体的微生态平衡必将发生变化,对此如何看待又如何处置,将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总之,微生态学的研究在医学领域中有独特的重要性。有关胃肠道微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正在不断发展,同时利用微生态制剂调整人体的微生态平衡,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研究,也在国内外方兴未艾。微生态制剂按成分的属性分类: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1992年Fuller对益生菌(Probiotics)的定义再次做了补充,指出益生菌制剂是含生理活性细菌,能通过胃肠或定植于结肠或在肠道繁殖,调整肠道菌群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活的微生物。
益生元(Prebioties)在1982年首先由光罔指出,是指那些人体不消化或难消化的成分,这些成分可选择性刺激结肠生理活性细菌的生长和活性,从而对宿主产生健康效应。益生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多种疾病,并成为人们防治疾病重要的生物武器,其应用如下。防治多种肠道疾病益生菌制剂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改善生态环境而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肠炎、痢疾、结肠炎、小肠上段污染综合征等具有良好预防和治疗作用。防治抗生素相关性疾病、真菌感染因临床大量使用抗生素而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其念珠菌、肠球菌占优势,厌氧菌减少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肠炎。益生菌制剂能有效治疗该疾病,并解除大量使用抗生素所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缓解各种便秘益生菌在体内代谢产生多种有机酸,使得肠内pH降低,因而调节肠道正常蠕动,有效缓解便秘。防治肝脏疾病用益生菌制剂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氨水平,有利于肝昏迷缓解,能使凝血酶原时间增加,肝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能促使肠道菌群恢复正常,改善肝脏蛋白质代谢和肝脏的解毒功能。婴幼儿保健服用益生菌制剂能最有效防治用牛奶喂养婴儿引起的坏死性结肠炎及各种婴幼儿腹泻,增加婴幼儿抵抗疾病的能力。
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制剂可使胆固醇转化为人体不吸收的粪固醇。食用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酸奶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的5%~10%,并对治疗和缓解胆固醇血症具有一定的疗效。抗创、烧伤感染国内研制的枯草芽胞杆菌制剂可治疗和预防各种创、烧伤感染,使创面加速愈合。治疗妇科疾病国内已研制出治疗多种妇科疾病的益生菌制剂。防治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因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干扰肠道内正常菌群,导致雌激素再吸收能力下降,引起骨质疏松症。对此需在饮食疗法中增加钙、镁离子治疗的同时,辅助加服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对癌症的防治益生菌可促进吞噬细胞的活力,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解肠内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同时还对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自从人们认识到益生菌的重要性后,首先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原苏联展开了益生菌研究应用热潮。目前,各国益生菌制品研究应用的热点是双歧杆菌制品。其中又以日本为研究应用之首。在日本,双歧杆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其产品形式主要有两大类:①双歧杆菌食品:包括双歧杆菌酸奶,双歧杆菌奶粉,双歧杆菌面包及饼干食品,双歧杆菌保健食品等。②双歧杆菌药品:该类药品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用于临床,根据这类药品使用菌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即单菌株制剂和联菌株制剂。前者必须以食品形式出售,须同正常食品一样供人们食用,而不得作成片剂、锭剂或胶囊,后者则需遵照医嘱。我国益生菌的研究开发相对较晚,目前我国活菌微生态制剂至少有十几种。2001年3月26日卫生部文件规定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的名单: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ifidum)、婴儿双歧杆菌(B.infantis)、长双歧杆菌(B.longum)、短双歧杆菌(B.breve)、青春双歧杆菌(B.adolescenti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acillus.bulgaricus)、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科(L.Caseisubsp.casei)、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
国内益生菌制剂发展迅猛,产品种类繁多(药品、食品及保健品等),剂型多样(胶囊、片剂、颗粒剂、口服液等)。菌种种类也多,以双歧杆菌的应用居多。根据益生元的定义和必须具备的条件,目前只有不被宿主消化的功能性寡聚糖可作为益生元。在益生元中能选择性地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功能性寡聚糖(双歧因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益生元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如下。能选择性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多数益生元可选择性刺激双歧杆菌的生长而不被其他细菌利用。主要原因是:①这些寡聚糖可作为双歧杆菌的选择性的生长底物被双歧杆菌发酵。②双歧杆菌通过发酵产酸及其代谢产物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③双歧杆菌产生的生物素又可促进其自身的生长。由于寡聚糖很难或不被消化吸收,其甜度为砂糖的30%,热值仅为1.5kcal/g,能量很低,因此可应用于低能量食品,为糖尿病、肥胖患者提供糖源。对宿主代谢的影响益生元可增加镁元素的吸收,减少其排出量。
此外,益生元还通过增加双歧杆菌的数量而发挥双歧杆菌的代谢调节作用,如对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作用。预防龋齿由于大多数功能性寡聚糖不能被口腔内细菌分解而减少了细菌发酵产酸的作用,因此可以预防龋齿。减低血氨作用益生元可增加双歧杆菌的数量,减少分解尿素细菌的数量,能有效降低血氨及内毒素水平,对治疗肝昏迷有帮助。由于功能性寡聚糖独特的生理作用,近年来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其开发和应用发展迅猛,特别在医疗保健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日本在这方面的开发与应用位居前列,已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的品种就达十几种,并已发展成为功能性食品的一大支柱。国内对功能性寡聚糖的开发应用的速度虽起步较晚但并不慢,自1996年以来,全国已形成5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主要是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以及大豆低聚糖、水芽糖、低聚木糖、低聚甘露糖、低聚壳糖等也已研制成功,及木糖醇、乳糖醇等糖醇。合生元又被称为合生素(Synbiotics),它是将益生菌与益生元同时合并应用的一类制品。它即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性细菌活性,又可选择性地增加这种菌的数量,使益生作用更显著持久。
合生元的作用:①增进双歧杆菌在食物中的存储活率,增加双歧杆菌到达结肠中的活菌数量,刺激内源性或外源性有益菌在结肠的定植和生长,激活有益菌的代谢活性,有益于宿主的健康。②增加肠内有益菌的数量不但可治疗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而且还可以调整机体的失调,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道感染、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回肠炎等。③在防治肝炎、肝硬化、阴道炎、消化道功能紊乱、高血脂、皮肤病、泌尿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合生元的显著特点,它将是微生态制剂的又一发展方向。综上所述,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不腐败蛋白质,通过产生抑菌素、有机酸、二乙酰、乙醛等物质可有效抑制肠道腐败菌生长繁殖,减少内毒素,促进排便,改善肠功能,发挥其保健及其治疗功能。不同菌株功能不同,相互配合恰当可发挥良好生理功能。由于国内基础研究工作滞后,生产工艺较落后,新资源利用不够,今后研究、开发工作尚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