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治疗组间歇牵引和中药定眩汤同时治疗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间歇牵引结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9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前者采用间歇牵引结合中药治疗,后者采用中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影响患者的三大主要症状及功能和心理方面进行评估,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症状与功能积分评估结果显示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后两组指标积分显示眩晕、头痛、颈肩痛、日常生活和工作积分以及症状总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对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对照组。间歇牵引通过松解颈肌的痉挛,增加椎间孔、横突孔的有效孔径,从而解除椎动脉的痉挛和压迫,改善脑部血供;中药气血双补、益肾活血、通络定眩,两者结合达到治疗颈性眩晕的目的。
【关键词】间歇牵引定眩汤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目前治疗方法颇多,多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但临床疗效不一。自年6月至年6月,我们采用间歇牵引结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
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间歇牵引结合中药治疗为治疗组,中药治疗为对照组。治疗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4岁,平均48岁;病程最短10d,最长22年,平均28个月。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26岁,平均50岁;病程最短13d,最长23年,平均27个月。以上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参照《实用神经病学》[1]制定,症状表现:所有患者均有阵发性或持续性眩晕,多于回头转颈、起床卧床、伸屈脖子等头颈体位改变时发生;并常伴有颈项强直或酸麻胀痛不适,部分患者伴有上肢麻木,或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甚至跌倒等症状。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后缘增生,伴项韧带钙化,或可见部分颈椎棘突偏移等;左右斜位横突孔变尖、钩椎关节增生;颈椎寰枢关节张口位片寰齿、寰枢及枕寰关节间隙左右不等。所有病例均经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确定为椎一基底动脈供血不足。并均排除眼源性、耳源性眩晕、神经官能症及颅内肿瘤等疾病。
2方法
2.1.1采用间歇治疗
以日本伊藤公司生产的TM300A电动自控牵引设备进行间歇牵引,行坐位枕颌带牵引,牵引角度一般为前屈工15~20度,每牵引30秒钟,放松5秒,反复交替,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等情况来决定牵引的重量,一般首次3~5kg,每日或隔日增加牵引的重量,直到患者有明显的颈部牵拉感但能够耐受所受的牵引力为宜,最大牵引力可达10~15kg。每次治疗20min,每日1次,2周为1疗程。
2.1.2采用中药定眩汤治疗
中药定眩汤(自拟):熟地15g,山茱萸15g,杜仲15g,生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2g,炙甘草6g,生地10g,当归15g,川芎10g,葛根30g,天麻12g,羌活12g组成。兼痰湿去熟地加制半夏10g;眩晕者加钩藤18g,生龙牡各15~30g;阴虚者选加鳖甲15g;阳虚者加巴戟天12g。2周为1疗程。
2.2对照组
采用中药定眩汤治疗。所用中药同治疗组,2周为1疗程。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1疗程为观察时间。
3结果
采用王怀楚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定疗效[2],对影响患者的三大主要症状及功能和心理方面进行治疗前后评估,对两组积分值作比较,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见下表。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值比较(略)
治疗前治疗组各个指标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个指标积分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后两组指标积分显示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积分以及症状总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及社会适应积分则无组间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治疗组对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4讨论
颈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肾精不足,气血亏虚,脉络瘀阻皆能致经脉闭阻,脑失所充,发生眩晕。《景岳全书·眩晕》认为“无虚不作眩:眩晕之病则上气不足或上虚则眩;其论治当以治虚为主”。由此综合景岳所用方剂自拟定眩汤治疗,方中四物汤和四君子汤加减益气健脾,并大剂量黄芪益气使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实验表明黄芪能扩张外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血流量;山茱萸、熟地伍杜仲滋阴益精;葛根能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又能解肌,葛根主要成分为葛根素,具有直接扩张血管增加冠脉和脑血流量,降低血粘度,缓解颈项部肌肉痉挛的作用[4];羌活能散风寒胜湿止痛善治肩项背部寒湿疼痛及解除项背部肌肉痉挛;并伍善治头晕之良药天麻。诸药并用共奏气血双补益肾活血通络定眩之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状况,经多年临床应用观察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颈性眩晕的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压的机械因素通过药物作用难以奏效。因此,我们在内服中药的同时结合动态间歇牵引治疗,结果表明两者相结合能明显提高疗效。
颈椎病通过牵引治疗可调节和复原已经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功能[5]。颈椎牵引的主要作用是解除颈肌痉挛,牵开被嵌顿的关节囊,调节小关节紊乱;扩大椎间隙,增加椎间孔、横突孔的有效孔径,减轻骨赘或突出椎间盘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间歇牵引和持续牵引对颈椎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关键是合理选择牵引的角度、重量和时间[6]。一般情况下,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时,在颈椎处于前倾15~20度位牵引,牵引力和颈椎运动轴心一致,符合力学要求,治疗效果最佳。[6]持续牵引重量不宜过大,否则患者一时难以适应,易产生颈项疼痛加重,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胸闷等副反应,影响效果。而采用间歇牵引因每次牵引30秒钟后有5秒钟的短暂间隔,因而短时间内达到较大的牵引力患者更容易接受,副反应少,有模拟手法治疗的舒适感。据认为节律性的牵拉和放松兼有牵引和类似按摩的作用。同时,间歇牵引能使颈椎间盘内负压产生吮吸效应,间接地使椎间盘缩小或还纳,更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和炎症的消退。[8]鉴于此,我们采用间歇牵引治疗颈性眩晕,较之持续牵引有更好的牵引效果。从而达到更好地改善椎动脉的受压状况,解除椎动脉痉挛,使其管腔变大,血流通畅,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供,增加脑血流量,从而达到解除眩晕症状的目的。
动态间歇牵引结合自拟中药定眩汤可有效缓解颈性眩晕及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