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疗设备应用管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了适应临床各学科工作的需要,大量涉及电子、计算机、光学、机械等各个知识领域的进口和国产设备进入医院。据统计,在我国大中型医院,医疗装备的总值已占到医院固定资产总值的30%-50%,逐渐形成医院中医疗、护理及医疗装备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医疗装备管理工作系统化是日渐重要的课题,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提高医疗技术及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医疗装置的应用管理
医疗装备的应用管理工作是一次涉及面广、矛盾较为突出的工作。
其一首先是科学而合理的配置。一台先进的大型设备的价值往往是很高的,除标准配置外,厂家根据各自设备的特点,提供了许多选购件。临床为了更好的使用设备,就需要一些选购件完善部分特殊功能,但如果缺少购买前的调研和考察,就可能购买一些暂时并不需要或者临床上并不开展和使用的选购件(包括硬件和软件),造成资金浪费和沉淀。购买计划中应避免盲目的攀比,不切实际的追求高、精、尖的技术装备。实际应用中常常由于自身医院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使得设备的很多先进功能闲置,造成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加重了患者就医的负担。
其二是完善领用手续,加强财产管理。领用不仅是填写一份领物单,登记建帐,将医疗装置从库房领到科室的问题,领用实际上包含多的内容。设备管理者应该注意帮助和指导医技科室的财产管理人员建好分户帐,管好领用的物品。这方面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1、在固定资产的分户帐上要写明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产地、厂家、单价、数量、领用时间。因为有些便携式的仪器往往要交给医生或技术员个人保管使用,要叮嘱科室财产管理人员一定要保管者写收条,并将收条放在相关的帐页里保管好,以免因日久忘记了仪器的去向而又无据可查;2、对于手术室、放射科、检验科等医用材料的消耗大户,应要求他们对已领取的物品登记建帐,并要求领用人和保管人分开,以便建立监督和制约机制,堵塞漏洞;3、科室财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时,要严格履行交接手续。
其三是强调人员资格,注重培训工作。医疗仪器的操作人员,必须是受到中专以上医学教育并经过相关操作培训的人员,不具备以上两个条件的人即无资格操作医疗仪器、就现状而言,绝大多数的医院操作人员都受过中专以上的医学教育,但不一定所有的操作人员都得到过很好的操作培训,因此操作培训是设备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合格的操作人员是医疗装置在临床使用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根本保证。在人员培训方面要做到:1、新设备引进计划要和人才培训计划同步;2、对于MRI、CT、血管造影机等大型设备,在签定购买合同时要将供方为医院培训操作人员作为一项必要的条件写进合同;3、对于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等急救仪器,要对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普遍培训,保证人人会用;4、凡有新护士到科室后,护士长要将常规设备的使用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带教,保证他们能正确操作。
其四是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许多医疗设备是双刃剑,用好了可及救人,用错了就会害人。医疗设备由于其使用的特殊性,国家对其安全性能有严格的要求。另外,由于医疗设备种类繁多,许多设备本身带有相对的危险性。例如,高电压(如X线机、除颤仪);高气压(如消毒锅、高压氧舱等);高温度(如灭菌器、电烤箱等);高频率(如电刀、微波仪等);高辐射(如X刀、r刀、加速器等放疗设备)。另外,象激光、电刀等治疗仪器操作不当都会对病人或操作者造成伤害。所以,在使用医疗设备时,一定要充分了解设备性能,认真接好地线,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真正掌握使用条件,适用范围、禁忌症,正确选择使用参数,才能确保安全。
2.维修管理工作
现代的医学仪器设备涉及到很多学科,包含着最新的科技成果,各种设备的构造更力精密复杂,要做好维修工作实在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现代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面对高新技术与先进维修方式的系统工程。它分工细致,技术复杂,组织协作要求更加紧密,因此现代医院必须有一支即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又能娴熟驾驭维修技术的医学工程技术队伍。维修人员的知识业务水平必须经常通过再学习来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同时也应当根据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各自不同的特点来进行具体的分工,真正做到维修工作专而精。
医疗设备的维护不仅仅指仪器发生故障时的维修工作,还应包括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指仪器在发生故障之前对其的性能、安全性等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是保障仪器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发生的一项重要的措施。我们曾对100例次仪器故障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电源原因占20%,接地原因占20%,环境原因占15%,人为原因占10%,自身质量原因占35%。结果表明前四种原因均属外部原因,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来避免减少。例如我院电解质分析仪由于加强了预防性维护工作,多年来未发生任何人为的机器故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预防性维护包括日常保养和定期定项维护。日常保养是预防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因仪器内部长期积累的尘埃微粒会改变线路的阻抗特性,使仪器工作异常,甚至造成部件损坏。应周期性地对仪器的精度、性能及安全性等进行检查、维护。此项工作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主要包括安全性、可靠性、仪器参数和湿度情况的经常检查,更换老化或质量不可靠的零件,仪器内部清洁工作等。
医院内CT、MRI大型血管造影机等大型医疗设备,一般由制造商采取包修的方式,其费用往往是该设备购买价格的7-8%左右,这是一笔不靠的费用。一台设备在安装后的第一年使用期内的故障由生产厂商保修,第二到第五年应该是该设备的黄金使用期,而且一般故障率应较低,利用院内自身的维修力量,做好日常维护,修理工作,能够节约大量的资金。由于医疗设备的特殊性,每当在临床使用中出现故障时,往往要求维修人员随叫随到,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设备恢复正常运行。这样就要求技术维修人员必须有高超的技术水平。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诊断和医疗工作的连续性,同时还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收入与社会效益。实际工作中,仪器设备因故障停机造成的以上双重损失往往大于排除故障和维护的直接费用。
总之,医疗仪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系统工程,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只有对医疗仪器实行科学化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确实做好预防性维护工作,才能降低仪器故障的发生率,充分发挥医疗仪器应有的作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