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综述范文

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综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综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综述

1.X线表现:18例中,异常表现16例(敏感度88.9%),于骨旁或表浅软组织见稍高密度影或软组织肿胀,病灶境界不清,较小者皮肤表面仅见局部隆起。5例局部骨质受压、变薄、吸收、破坏(图1),2例见硬化边,1例见小花边样骨膜反应,1例腱鞘纤维瘤可见骨化影。

2.CT表现:17例中,异常表现16例(敏感度94.1%),肿瘤显示良好,骨质破坏5例。2例滑膜肉瘤CT示不均匀软组织占位,内部为不均匀低密度;1例滑膜肉瘤见楔骨、足舟骨及趾骨等广泛破坏(图2),增强扫描不均一明显强化;6例PVNS及GCTTS境界显示清晰,病灶位于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密度较高,介于肌肉及肌腱之间,且不均匀,关节积液,3例骨质吸收破坏;1例腱鞘纤维瘤表现为左足第2~4跖骨周围低密度肿块,以足底侧为著,第2跖骨破坏。

3.MRI表现:44例中,均提示异常(敏感度100%)。血管瘤27例,年龄4个月~54岁,位于足背7例,足底9例,足背足底3例,踝周、骨间隙及趾尖等8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9例,肌间血管瘤2例,混合脉管瘤3例,混合血管瘤1例,伴发血管畸形1例,1例呈藤蔓状从小腿下部延伸至足背及足底。

海绵状血管瘤形态不规则或团状,T1WI较肌肉信号略高(图3A),T2WI及STIR呈明亮高信号,内可见低信号分隔(图3B~C),1例血管瘤可见较多脂肪组织,呈棉团状;18例仅见少许脂肪组织,T1WI可见斑点状稍高信号(图3A);1例伴发血管畸形见流空血管影。脂肪性肿瘤4例,边界清,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2~3cm,T1WI及T2WI呈高信号,STIR信号减低;2例脂肪母细胞瘤在STIR上见到多个小片状信号降低区。3例PVNS表现为关节滑膜及足背多个结节样病灶,T1WI呈低或等信号(图4A),T2WI呈低信号(图4B),部分信号混杂,内可见稍高信号区,STIR呈低信号(图4C),2例行MR增强病灶轻度强化,邻近增厚滑膜强化,2例见骨质破坏(图4A),1例误诊为软骨类病变。6例GCTTS,男女性各3例,位于踝关节及跟距关节2例,跖骨旁3例,足背部1例,其中局限型3例,弥漫型3例,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低信号为主,内有混杂信号,2例关节腔少量积液,1例弥漫性骨质破坏,1例误诊为神经纤维瘤。3例滑膜肉瘤均位于足底,呈团块状或宽条状,边界尚清,2例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强化,1例边界清晰,椭圆形,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较均一,误诊为良性肿瘤。1例腱鞘纤维瘤表现为较大肿块,位于左侧第2~4趾骨周,第2跖骨破坏,T1WI等信号、T2WI混杂信号,STIR呈混杂高信号,明显强化,术后复发。

1例恶性黑色素瘤呈短T1短T2信号,MR随访检查发现左侧腹股沟转移伴感染,左侧股骨干骨髓信号改变。讨论足部深处肿瘤难被体格检查所及,故影像学检查起着重要作用。本组资料中,X线、CT及MRI检敏感度分别为88.9%,94.1%及100%,由此可见影像学检查敏感度高,能有效发现病灶。CT、MRI能清晰地显示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境界、密度或信号、有无骨质破坏等情况,可避免某些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损伤神经、血管及肌腱,对于容易复发的某些肿瘤如PVNS、血管瘤的治疗尤为重要。本组资料分析发现某些肿瘤尤其是良性肿瘤影像学有一定特征,如血管瘤、含脂性肿瘤、PVNS、GCTTS等。X线和CT能较好地显示肿瘤,周边软组织及骨质情况。CT可提供多方面信息:①钙化及特点;②病灶密度,有无出血、坏死及囊变;③血供情况;④有无侵袭性,尤其是骨质改变。某些血管瘤可见细小钙化,可与痛风、骨化性肌炎及其他有钙质沉着疾病等鉴别;CT密度值能提示病灶成分,通常脂性密度介于-130~-70HU,液体0~30HU,肌肉软组织40~60HU。

脂肪可见于良恶性脂肪性肿瘤、错构瘤、血管瘤等。脂肪瘤边界光滑,密度与皮下脂肪密度相似,脂肪肉瘤多见于40~60岁,病灶较大,有厚分隔或结节,脂肪含量较良性肿瘤少;脂肪母细胞瘤(lipo-blastoma,LPB)多见于婴幼儿,属良性,男性较多,90%见于3岁以内,弥漫性生长则称脂肪母细胞瘤病。某些肿瘤密度混杂不均提示有出血、坏死及囊变等。CT可敏感发现微小骨质破坏,3D重建等后处理技术能更直观显示病灶毗邻关系,增强CT提供病灶血供信息,CTA可清晰显示足部血管,对于鉴别足部良恶性肿瘤有重要意义。MR检查对于足部软组织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是诊断软组织肿瘤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MRI多平面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足部解剖结构,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序列成像可提供多种信号。本组资料中,44例行MRI检查,术前均对病灶准确定位,根据病灶影像特征及临床资料准确诊断39例,显示出MRI对足部软组织肿瘤诊断有较高价值。MRI能判断大多数软组织肿瘤良恶性,Kalayanarooj认为可通过病灶T2WI信号是否混杂、灶周有无水肿或浸润及坏死判断,本组3例恶性肿瘤根据其信号特征、周边侵犯情况等提示肿瘤恶性,但另3例因缺乏明确恶性征象而误诊。

本组资料分析发现大多数足部良性肿瘤信号较有特征:(1)血管瘤是足部最常见良性肿瘤(本组27例,占49.1%),发病年龄跨度大(本组4个月~54岁),有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及静脉血管瘤等多种分型。海绵状血管瘤居多(19/27),形态可不规则,T1WI上通常表现为低或等信号,部分病灶有脂肪、纤维组织等成分(图3A、B),T2WI及STIR上呈明亮高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伴动静脉畸形则可见粗大扭曲流空血管,血管平滑肌瘤通常位于皮下,较小(通常0.5~2.0cm),圆形或卵圆形,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2)含脂性肿瘤MR表现很有特征,T1WI及T2WI信号通常较高,STIR能见到信号减低区,提示脂肪存在,对于LPB结合患者年龄(本组2例平均10.5个月)等临床资料,不难诊断。(3)PVNS是一类原因不明的关节病变,主要累及关节滑膜、滑液囊和腱鞘,而GCTTS主要起源于腱鞘及韧带,在组织学及超微细胞分子学上两者被认为是同一类疾病,以30~40岁多见,两者均有局限型及弥漫型。PVNS、GCTTS的MR表现相似,呈长T1短T2信号,常难以鉴别,由于病灶成分复杂(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纤维母细胞等)通常T2WI信号混杂,增强不均一强化,有骨质破坏吸收、软骨下囊变等伴随表现,两者钙化少见,据此可与滑膜骨软骨瘤病鉴别,本组1例因外院X线片显示钙化而误诊。(4)滑膜肉瘤多见于年轻患者,男性居多(本组3例均为男性),起源于邻近肌腱、腱鞘、滑膜等,MRI示病灶呈实质性肿块,大小不一,边界不清,T1WI及T2WI信号不均,可伴有坏死出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当肿瘤较小且信号较均匀时易误诊(本组1例),滑膜肉瘤可复发或转移,本组2例随访见原位复发。(5)透明细胞肉瘤(clearcellsarcoma,CCS)又称软组织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MM),多见于年轻患者,下肢好发,尤其是足踝部,与肌腱和跖筋膜关系密切,肿瘤恶性程度高,易转移(本组1例腹股沟转移),本组3例均无钙化,约2/3CCS肿瘤细胞能产生黑色素,故呈短T1短T2信号,但当肿瘤信号均匀,边界光整,信号均匀时易误诊为良性肿瘤。(6)纤维瘤病在X线及CT上无特异性,但MR表现有一定特点:病灶通常与趾筋膜中间表面部分相联系,由于纤维成分存在,T1WI、T2WI信号通常较低,有侵袭性时MR可提示。(7)神经鞘瘤可见包膜,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且不均一;神经纤维瘤无包膜,约70%脑外神经纤维瘤T2WI上可见“靶征”。此外足部骨肿瘤、非肿瘤性包块(如Morton神经瘤、风湿结节等)的MR表现与原发软组织肿瘤影像表现有重叠,应结合临床资料仔细鉴别。由于本组资料分析仅限于足部原发软组织肿瘤,其特点与其他部位可能并不一致。

总之,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有效发现足部软组织肿瘤且能准确定位,对某些特征性肿瘤也能作出定性诊断,熟悉足部常见软组织肿瘤的影像表现将有利于临床诊疗。

作者:姚庆东许崇永王营营张硅王小蓉程小杰杨建生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