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舞蹈症影像学的特征探微范文

舞蹈症影像学的特征探微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舞蹈症影像学的特征探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舞蹈症影像学的特征探微

急性脑梗死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但引发偏侧舞蹈症远较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少见,它的影像学特点表现为:(1)符合脑梗死的特点,CT早期有时不能显示病灶,24h后复查头CT可显示低密度梗死灶,行MRI可显示T1低信号、T2呈高信号、DWI早期显示缺血改变,MRI较CT更为敏感;(2)责任病灶多位于对侧基底节区;本组23例患者经影像学可以证实,位于偏侧舞蹈症状对侧21例,其中尾状核7例,壳核8例,苍白球1例,丘脑5例,分别占对侧基底节区91.3%,尾状核30.4%,壳核34.8%,丘脑21.7%,苍白球4.3%;(3)同侧存在病变,责任病灶位于偏侧舞蹈症状同侧2例,分别为尾状核1例,壳核1例;责任病灶对侧基底节区存在梗死病变者10例,尾状核3例,壳核4例,苍白球3例;(4)大多数面积小,极少部分为大面积脑梗死引起;(5)脑梗死引起的偏侧偏侧舞蹈症远较脑出血多见,脑出血仅有2例。本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3例,高龄、高血压、高血糖占很大比例。

高血压、高血糖可引起脑组织长期缺血、缺氧,在此基础上,锥体外系统的一些结构如豆状核、尾状核的缺血或梗死,使脑神经递质平衡遭到破坏,γ-氨基丁酸减少,多巴胺作用亢进,出现偏侧舞蹈样动作。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5例患者影像学表现分别为:头颅CT4例表现为右基底节区(豆状核和或尾状核)高密度,仅有1例未发现高密度;3例行头MRI患者均示T1高信号、2例T2高信号。综合以上病例,并结合查新结果分析,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多表现为CT高密度,头MRI中T1显示对侧纹状体高信号,周围无水肿,无占位效应,高信号影随着临床症状好转逐渐消失。T1WI高信号形成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较急性脑梗塞引起的偏侧舞蹈症少见,但随着糖尿病患者增多,目前有增多趋势。

脑出血可引起偏侧舞蹈症。本组发现脑出血患者2例,头CT表现为对侧基底节区高密度影。偏侧舞蹈症还可由海绵状血管瘤、病毒性脑炎、风湿热、甲状腺毒性脑病等引起,但均较少见。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偏侧舞蹈症,据影像学检查,多能发现对侧基底节存在病变。

基底节是大脑皮质下一组灰质核团,由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黑质、丘脑底核组成。基底节对运动功能的调节主要通过与大脑皮质-基底节-丘脑-大脑皮质环路的联系而实现,包括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这些核团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对间接通路的正常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基底节病变常导致此环路活动异常,出现不同的运动障碍。纹状体、丘脑底核病变可导致基底节输出减少,皮质运动功能受到过度易化,导致以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的舞蹈症。责任病灶位于偏侧舞蹈症状同侧2例,病灶面积相对较大,可能存在水肿因素,压迫刺激对侧基底节区结构引起同侧偏侧舞蹈症。

作者:刘蓉辉刘卫刚李玲田瑞振董艳红吕佩源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