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脑脓肿影像学范文

脑脓肿影像学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脑脓肿影像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脑脓肿影像学

脑脓肿为外界感染通过血行扩散、直接蔓延、外伤感染等途径侵入脑组织所致,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感染,近年来,虽然总体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1],但仍有一些缺乏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病例因诊断不明延误治疗,现将我院收治30例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报告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1993年4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0例脑脓肿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9-68岁,平均年龄316岁,就诊时间发病3d-2个月,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临床明确诊断为脑脓肿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抗感染治疗结果对照证实。脑脓肿病源:耳源性脑脓肿6例,血源性4例,鼻源性2例,外伤性8例,隐源性10例。

2、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征(14例46.66%),发热(15例50%),肢体偏瘫(6例20%),其他症状有意识障碍、颅神经麻癖、脑膜刺激征、癫痫发作及精神异常等。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WBC(10~20)×109/L13例,大于20×109/L6例,正常14例(43%)。

脑脊液:30例经脑脊液检查,异常6例,外观呈化脓性改变3例,菌体抗原检测8例均阴性,脑脊液培养5例均阴性。

4、脑电图检查,异常11例(35%),表现为双侧导联慢波(5例)或限局性慢波(6例)。

结果

30例患者经CT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10例经MRI检查,而得到定位及(或)定性诊断。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占位效应不明显,6例(20%);注射造影剂后,无明显强化2例(6.66%),斑片状、脑回样强化4例(13.3%);平扫表现为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20例(66.66%),其中6例(20%)内伴液气平面,周围伴较规则等级稍高密度厚壁,壁厚薄不一,壁厚1~3mm者18例(60%),壁厚3~6mm者12例(40%),最外围为片状低密度水肿区,注射造影剂后,包膜呈环形强化,圆形厚壁空洞影。图(1-4)。MRI平扫示病灶中央呈低T1W1、高T2W1信号有环形的高或稍高信号的壁,增强后壁强化明显,更加明确,病灶中央无强化图(5-8)。

影像学检查脑脓肿部位:均以顶叶及各叶交界区为主。位于额叶12例,顶叶7例,颞叶6例、枕叶3例、小脑半球2例。30例中单发脓肿21例(70%),多发9例(30%);脓肿直径<1.5cm21例,1.5~4cm4例,>4cm5例。

讨论

脑脓肿的病原学较过去数十年有较大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脑脓肿下降,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所致脑脓肿的发病率增加[2],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感染,自从CT问世以来,由于其能早期诊断、准确定位和动态观察,使脑脓肿的死亡率从40%下降至5%-10%左右[3]。近年来,虽然总体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但仍有一些缺乏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病例因诊断不明延误治疗,脑脓肿感染的病原体有三类,即化脓细菌、真菌及原虫,以前者最为多见。感染通过急性脑炎、化脓和包膜形成3个阶段最终形成脑脓肿,时间多在1个月左右,典型临床表现应具有发热、头痛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三联征,本组仅有9例(27%),与文献报道的28%相符。值得注意的是本组病例50%体温始终正常,头痛占46.66%,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占30%,故临床应高度警惕不典型脑脓肿,由于许多患者不规则使用过抗生素,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而且环形强化脑脓肿与其它脑内环形病变[4]需要鉴别。脑脓肿部位:血源性感染多发生在大脑半球,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为多见,耳源性感染则常发生在同侧额叶或小脑,脓肿可分为单房单发,单房多发,多房多发等不同形态。

脑脓肿CT和MRI表现已被众多学者所描述[5]:早期脑炎,CT平扫为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区,边缘模糊,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后早期可见不完整的强化环,延迟时环壁逐渐增厚,中心低密度逐渐缩小,并可出现结节状强化,有的邻近有脑回状强化,外周低密度水肿带明显;MRIT1像上中心略低信号,边缘不清,周围为低信号水肿带,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脑室可见受压,T2像上中心为高信号,并与周围高信号水肿带融为一体,周围脑组织灰质和白质正常对比度消失,增强时多为不连续环状强化,晚期脑炎;CT平扫为低密度区中有一略高密度环影,增强扫描可见完整的环状强化,延迟扫描与早期脑炎相似;MRIT1像上可见与脑脊液相似低信号区,边界不清,周围为低信号水肿。T2像上中心为似脑脊液样高信号灶,周围可见指状水肿,范围更广泛,周围脑组织灰质和白质正常对比度消失,增强扫描可见完整的强化环。早期包膜期:CT平扫见低密度灶中间有一完整的略高密度环,增强扫描可见完整的强化环,延迟扫描病灶中心不强化;MRIT1像上中心为略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区,其外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环状影,周围为低信号水肿带,T2像上高信号坏死灶周围有一低信号暗带,壁薄,光滑不连续。晚期包膜期:CT和MRI表现与早期包膜期相相邻层面出现小结节性强化灶具有特征性,其病理基础是由于脓肿内压力过高使脓肿壁薄弱区破溃而形成“子脓肿”而脓肿中心坏死区内压力一般较低。最近报道,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6]和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IH-MRS能及时准确诊断。

影像学诊断脑脓肿时应注意与脑胶质细胞瘤、结核瘤和囊虫病相鉴别。在增强CT中典型脑脓肿周围有厚薄一致的增强密度影即环形强化,其外围为不规则低密度水肿带,环形强化中心为低密度的液性坏死区。少数胶质瘤也有中心低密度区,但强化影边缘常不整齐,厚薄不一;脑结核瘤典型的CT图像为环状强化和中心钙化或点状强化构成靶样征[7];脑囊虫病CT多呈现多发大小较一致病灶,部分病灶中可见头节,且一般较少强化、周围水肿带轻或无[8],脑脊液和血清囊虫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