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培养过程精细化管理范文

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培养过程精细化管理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培养过程精细化管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培养过程精细化管理

摘要: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本文就以下九个方面探讨了并轨培养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精细化管理,包括:导师管理、招生复试、入院教育、职业精神培养、临床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培养、安全管理及后勤保障管理,旨在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精细化过程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目前,我国实行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现结合我院管理实践,探讨并轨培养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导师管理

1.1导师遴选及培育

导师全面负责监管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指导其课程学习及科研能力,对研究生培养起决定作用,故遴选和做好导师的培育工作非常重要。我院制定了《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规定》、《导师资质及材料审核评分表》等序列管理文件,多维度制定客观评分标准对申报导师进行综合测评后再向学校推荐申报,把好导师质量关。对于后备导师的培养,通过建立《读书报告导师库建立及管理考核制度》,选拔3年以上主治医师进入医院读书报告导师库,经院内外科研、教学、专业培训及搭建省教育厅、科技厅等科研立项申报平台,提升其临床及科研带教能力。建立医院跨科室导师协同带教小组[1],招生科室导师指派科内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承担副导师,院内遴选高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担任临床轮转科室指导教师,采取以导师为中心,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2]。这样既减轻了导师负担,也落实了研究生临床轮转中专人负责临床技能培训,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副导师及临床科室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培养的指导带教能力,为今后学校导师遴选做好了人才储备。

1.2师资培训

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人生观、道德观、临床思维、学术作风、科研能力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我院规定导师每年必须参加省级以上专科学术会议2次、省内专科学术会议3次。科教科每季度召开医院导师例会,针对导师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带教能力培训,包括导师基本素质与职责、研究生管理及带教要求、带教技能、科研设计及实施要点、科研伦理、学位论文相关要求、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传达等。通过培训,提高导师教学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导师进一步明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课题设计、实施、结题等各环节的指导和审查。另外,只有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增加知识储备,医师及导师医疗、教学、科研素养整体提高,才能切实保障研究生教学的顺利开展。故我院从政策及物质、精神层面引导医院广大医师积极参与临床科研工作,以外派学习、院内培训、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组织医师参加院内外专科培训,积极搭建科研平台,提升医师整体综合素质。

1.3导师管理及考核

医院与招生导师签订《研究生导师责任书》,明确导师职责,强化带教意识。医院每季度、导师科室每月召开管理专项会议,及时反馈、协调、改进研究生教学中的问题,督查和指导研究生科研课题的实施,同时落实责任制及月度、年度考核。由科教科考核以上教师参加医院导师例会考勤、带教质量、带教数量,考核结果与带教津贴及下一年招生计划的申报直接挂钩。对年度考核不合格教师取消带教资格,对考核合格的导师协同带教小组成员应用医院自筹资金发放教学津贴。通过奖优罚劣,有效调动了我院教师群体教书育人及参与研究生教学的积极性,也强化了教师带教及管理的主体责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改进。

2研究生招生复试管理

学生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培养质量,因此,严谨组织复试,选拔理论基础好,实践操作能力强,有科研培养潜质的学生尤为重要。我院在研究生招生复试管理中实施了“三早一规范”原则:尽早制定复试及命题方案,尽早确定命题人员、复试领导小组及复试小组成员,尽早启动复试程序,为考生调剂留足空间;复试小组按制定的规范和流程对学生进行合素质、专业基础、临床思维、实践操作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等现场考核,充分发挥导师群的作用,集中讨论后择优入选。同时加强监督保障,完善复试监督及复议制度,为公正、公平、公开及科学选拔优秀考生提供了客观保障。

3入院教育

入院教育可正面引导、促进和帮助研究生完成职业角色转变,更好适应临床工作。我院入院教育集中研究生与住院医师,由院级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师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形式、培训目标及管理要求、法律法规、医患沟通[3]、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体格检查、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气管插管、实用性手消毒、无菌操作等公共“三基”理论及操作等。入院教育结束后组织量化考核,并分别向研究生及教师发放无记名问卷调查,对课程设置、教师授课技巧、时间安排、培训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汇总,推选优秀示范课程,对反映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反馈、改进、调整,不断优化课程设计,更新培训内容,保障培训质量。

4职业精神培养

教育德为先,医生特殊的职业精神应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点。我院领导在入院教育中亲自承担《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医生的职业精神》等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让研究生初步树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意识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日常培训中,导师协同带教小组注重言传身教,以自身思想修养及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移情和同情心、追求卓越、患者为中心、正直和诚实、严谨、敬业等职业精神[4],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5临床能力培养

依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我院采用实践教学、集中培训、网络教学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知识、医患沟通[3]、体格检查、临床分析、诊断、决策、临床操作、医疗文书书写等临床能力的培养。

5.1临床科室轮转培训

规范制定研究生33个月的临床轮转计划,研究生在所轮转科室教师指导下独立分管6~8张病床,从日常收治病人、日常轮班、跟随教师出门诊、临床实践操作、医疗、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多学科会诊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临床实践能力[5]。

5.2医院及专科基地集中培训

除临床轮转培训外,研究生还需参加集中培训。我院医院基地制定了公共培训课程表,包括心肺复苏、胸腔、腹腔、骨髓、腰椎穿刺、血气分析、影像资料、检验结果判读等公共“三基”课程、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意识障碍、休克、胸痛、急腹症等临床常见危、急、重症病例讨论,以及禽流感等流行传染病的专题讲座。各专业基地课程表则为专科临床理论及操作,如神经内科专业的经颅多普勒、神经病理学、肌电图、脑电图阅读,外科的术前探访病人、外科换药技术、手术切开、显露、结扎、止血等技术、骨科的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技术等。专科基地课程作为医院公共“三基”课程的补充和深入,所有培训均侧重于应用以问题及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法,注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6]。此外,我院还充分应用院内外学术讲座和网络教学资源,自筹资金为研究生购买医博士、好医生等网络学习卡、派送研究生到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国内高端学术讲座,弥补了院内教学资源的不足,保障了教学的深度、广度及专科视野的拓展。

5.3病历书写的监管及考核

病历书写能力是临床医生的专业基本功。我院开设了病历书写、病历首页填报等指导性课程,并对研究生病历书写质量进行了监管和考核。除日常病历书写由指导教师指导及修改、接受医务科病历质量监控外,还要求研究生每月上交1份经指导教师签改的手写完整入院病历,由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专家审阅、评分,存在的问题书面反馈带教教师及研究生修改,促进其病历书写质量的提高。

5.4重视出科考核及过程考核

临床轮转科室的出科考核及过程考核是研究生培养的环节质控,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我院以培养研究生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坚持“培训什么、考核什么,有培训必有考核”的原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出科考核及过程考核制度,规范了出科考核流程,细化、量化了考核指标。研究生在结束临床科室轮转前1周除完成临床轮转登记手册的填写外,须由科室教师组成3人考核小组,挑选专科常见病例,对研究生进行病史采集、专科体格检查及技能操作能力、临床思辨能力、相关临床知识、学术进展、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打分,最后做出集体评价交科教科审核。另外,我院还自筹资金设立了研究生津贴及考核发放制度,其轮转及培训出勤率、临床技能考核、出科考核成绩及病历书写质量每月集中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研究生津贴发放、奖学金的申报、评选挂钩,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培训流于形式,也保证了考核的专业性、科学性及严谨性,以考核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5.5以赛促培

临床技能竞赛的组织可强化培训研究生临床技能操作,规范操作手法,促进其临床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我院坚持年度考核与临床技能竞赛相结合,每年组织研究生参加院内住院医师临床技能竞赛,考核内容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综合考试接轨,设置六个站点,具体如下:第一站为综合理论知识考核;第二站为辅助结果判读,包括心电图判读、影像片判读、检验结果判读;第三站为病史采集;第四站为病例分析,考核临床思维及综合思辨能力。第五站应用教学模型或志愿者考核心、肺、腹等临床体格检查及人文关怀、职业素养;第六站为气管插管、手术区消毒与铺巾、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腔穿刺等常用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实际动手能力。通过以赛促培,我院研究生团队首次参加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部组织的临床技能大赛即获得了团体三等奖的成绩。

6科研能力培养

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高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并注意紧密围绕临床,在实践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6.1科研意识及理论培训

我院开设了《医学文献数据库的使用》、《循证医学实践指南》、《科研伦理》、《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如何撰写综述及》等序列讲座,引导研究生树立科研意识,培养其科研理论能力。实施读书报告制度,入院即要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拟研究的临床课题方向,在大量国内外专业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撰写临床综述及读书报告,促使研究生学会文献检索并系统学习所研究领域相关专业知识、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方法,培养了研究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洞察力,为积极寻找科研课题的临床切入点打下基础。

6.2建立科研激励政策,鼓励科研积极性我院明确规定

研究生就读期间须以第一作者发表与科研课题相关的综述或论文1篇。应用医院自筹资金设立“硕士研究生课题业务费”及“导师专项指导经费”,研究生临床科研中资料收集、病例随访、文献查询、综述、、与科研课题有关的外出学术活动、资料打印、学位论文评审等均可应用以上经费。通过以上政策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院内立项,并指导修改科研申报书。研究生获得院内立项资助后,科教科认真落实资金,并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其科研课题申报及实施质量、情况与研究生奖学金及先进个人的评选挂钩,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促使我院研究生在“早临床”的同时也在导师指导下“早科研”[7],保障有充分时间开展学位论文课题,并培育了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

6.3认真开题报告及中期检查管理

良好的设计意味着科研成功了一半,抓好学位论文开题工作,是保证研究生顺利完成论文的前提。在开题报告正式举行前,科教科先组织院内3位相关专业专家对研究生所写的开题报告进行书面审查,并就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前沿性、研究目标、科研设计方案、技术路线等方面[8]反馈意见,指导研究生修改,然后组织研究生在导师例会上进行开题报告汇报演练,由导师集体论证、指导,最后才进行正式开题报告。以上流程充分发挥了教师集体的力量,通过审查及论证,提出审议意见,帮助研究生及时修正错误,优化技术路线,保证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创新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中期检查管理要求研究生认真总结和分析已进行的研究情况和成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书面及幻灯汇报。由科教科审批组成的中期检查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课题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和评议,指导解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研究路线和思路,促进和保障了学位论文课题的顺利开展。

6.4严格学位论文管理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阶段课题成果的最终体现形式,也是研究生科研及专业能力的综合体现,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即研究生教学的终末质控。我院科教科对导师及研究生均进行了学位论文格式及印制要求的专题培训,对研究生所写的学位论文进行形式审查并提出修改建议,如参考文献、字体、字号、图、表格式不规范等问题。收到外审专家对学位论文的的评阅及修改意见后,第一时间反馈给研究生。研究生须将以上建议及修改意见逐条修改并记录在《评阅后学位论文修改认定书》[6]中,经导师逐条审阅同意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学位论文答辩结束后,研究生进一步根据答辩专家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逐条修改并记录于《答辩后学位论文修改认定书》[9]中,导师和科教科对每份修改认定书进行审查,合格者方可正式提交学位论文。以上流程保证了修改建议的落实,规范了学位论文的格式,保障了学位论文质量。

7教学能力培养

对于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我院开设《如何讲好一堂课》、《教学查房规范》、《病例讨论的开展》等专题培训,组织研究生参加医院课堂教学比赛、充当指导教师教学助手等形式培养及提升研究生教学意识及能力。读书报告会上组织研究生用幻灯片形式进行汇报,相关专业教师现场指导及点评,既培养了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及文献归纳能力,又锻炼了其教学能力及学术交流能力。

8安全管理

研究生安全管理无小事。我院专项制定了研究生安全手册,与研究生签订《安全协议书》,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定期安全教育,针对日常管理中安全隐患的排查及处理常抓不懈,及时了解研究生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和情绪波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及心理指导,有效防止了研究生在我院学习期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研究生身心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障了教学的顺利开展。

9以人为本的后勤保障管理

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院为研究生提供免费住宿;研究生到医院复试、到学校参加党员活动、英语四、六级考试、执业医师考试、结业综合考试等均参照本院住院医师标准报销差旅费、住宿费;因病在医院做检查享受本院职工优惠30%比例的待遇;冬季向研究生发放电热毯,春节、国庆、中秋组织聚餐或发放月饼等慰问。同时还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医院文体团队活动,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让学生有“宾至如归”的温暖感,安心投入学业。总之,“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是对其培养流程系统化、精确、科学、规范的管理[10]。今后,我院还将不断探索和改进管理流程的各节点控制,力争培养过程既符合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又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目标有个性化管理创新,全面保障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达到“四证合一”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吕明,陈希恒,李佑祥,等.浅谈“双轨合一”模式下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6,30(1):52-54.

[2]杨瑞青,付秀华,刘艳阳,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5):601-603.

[3]徐静,向茜,李勤,等.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8):1115-1116.

[4]向茜,李勤,张晋,等.浅谈医生的职业精神〔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6):1101-1102,1105.

[5]杨媛华.“双轨合一”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病案,2016,17(10):86-88.

[6]栾艳,向茜.我国医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现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0(10):24-25.

[7]陈文明,朱婉秋.并轨培养下血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训练〔J〕.中国病案,2016,17(8):86-88.

[8]莫小强,陶丽华,唐乾利,等.“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1):12-14.

[9]张翼宙.反馈监控在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医教育,2015,34(1):50-51.

[10]孙国玲,徐一凡.基于精细化管理ORTCC模式的眼科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流程管理〔J〕.现代医院,2016,16(7):1054-1056,1060.

作者:向茜 栾艳 李勤 孙健玮 徐静 张弢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