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医学硕士制度培养模式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硕士研究生单一导师制度与导师组制度的比较
根据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人数和作用的不同,导师制度一般分为单一导师制度和导师组制度。单一导师制度产生的时间早,发展相对成熟,它是由一个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的模式。导师组制度是指由若干个导师集体指导研究生的模式。这两种研究生导师制模式在内涵、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单一导师制度强调依靠单一导师的力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由某一个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主要作用,其责任、权利、义务比较明确。它强调人才培养的封闭性,单一导师的知识、能力、素质、兴趣、专长等深刻地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方向和进程,但是容易导致研究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单一,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培养以导师专长为主,研究生兴趣、专长和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影响,容易产生学术门户的现象。导师组制度是为了有效地完善研究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不同研究生和导师个体的差异和需求,由相同或相近学科专业,不同研究领域或方向的导师组成培养小组,对某一专业的研究生进行全面性、系统化和针对性的指导。这种培养制度强调人才培养的开放性,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等,明确导师在研究生不同求学阶段的职责与分工。这样,使研究生可以与不同的导师进行联系,注重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针对性和全面性。
2.1硕士研究生质量相对不高,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统筹规划
地方普通高校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对不高,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培养。这些研究生就业以地方医院及地方医学相关企事业单位为主,继续深造或者从事科研的毕业生相比于重点大学要少,而就业市场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要求较高,需要高校加强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普通高校的医学教学科研资源、能力与重点大学相差较大,需要科学定位研究生的培养内容与方法。根据生源特点、就业需求和自身的教学科研资源状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和谐发展。
2.2导师整体水平相对不高,高校导师与医院导师各有强弱之处
与重点大学相比,地方普通高校在教育教学资源、经费投入、师资引进与培养等方面相差较大,再加上近年来全国高校医学硕士点的扩增,地方普通高校虽然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但是导师来源主要是本校的教师和医院医生,缺乏研究生指导规范和经验,再加上这些导师自身学识水平、教学科研能力相对有限,致使导师整体水平不高。高校和医院导师相比,高校导师的学科知识和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临床实践技能、经验与实践研究能力相对不足;而地方医院的导师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较低,指导研究生从事科研的条件和能力不足,但是临床经验相对丰富,技能水平较高。
3.1促进导师团队建设,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导师组制度培养模式可以将导师个体与集体的力量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取长补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效果。第一,可以增进导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导师互通有无,优化和改进自身的教学科研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可以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制定完善的、有针对性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第二,有利于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有利于发挥学术带头人对中青年导师的指导作用,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促进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团队的形成与发展,使高水平导师的不断涌现。
3.2通过增强高校医学基础研究人员与临床医疗人员的合作,推动转化医学的发展
转化医学的出现是为了将医学科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应用紧密联系起来,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成临床应用技术,用于疾病预防和治疗,其核心是在实验室与临床之间建立一个双向转化通道,有效解决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应用相脱节的问题。高校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制度培养模式的推行,将密切高校医学基础研究人员与医院临床医疗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使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实际的治疗工具,推动转化医学的发展。
3.3促进高校医学研究水平与医院临床医疗技术共同发展
医学是一门融基础科学与实践科学于一体的学科,具有学科理论基础厚、学制时间长、课程门数多、临床实践要求高等特点。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制度培养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增强高校导师和医院导师的沟通与协作,增进高校医学学术理论研究与医院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得医学理论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发展动力,临床实践为医学理论研究提供发展方向和应用需求,促进学术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的生产力,进而促进高校医学基础理论水平与医院医疗临床技术的提升。
4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制度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培养高素质医学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地方普通高校多数由地方政府主办,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根据医学学科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特点,地方普通高校应当将研究生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与临床实践应用能力有机结合,培养适应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4.2借鉴临床医学人才培养“5+3”模式,优化医学硕士研究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结构
2012年5月28日,卫生部和教育部的《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十二五”期间,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将首先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构建“5+3”(5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的建设可以充分借鉴临床医学人才培养“5+3”模式,由高校教师和医院医师组建导师组,实现高校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医院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医德修养、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
4.3处理好导师的来源和组成的问题,以及导师、研究生和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多重关系
构建地方普通高校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制度培养模式首先需要处理好导师的来源和组成的问题。地方普通高校应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实施“引进来”措施,一是通过聘请国家重点大学、省属重点大学和医学专业院校的医学教学科研人员作为兼职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丰富学识、较高的科研能力和指导研究生的经验提高地方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水平;二是积极吸纳地方医院有丰富临床经验、高级职称和指导水平较高的医师作为导师;三是筛选校内学科基础扎实、教学科研能力水平较高、师德高尚的高级职称人员作为导师,这些由三类人员组建的地方普通高校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将实现优劣互补,完善师资队伍。其次,需要处理好地方普通高校与不同导师所在单位的关系问题。一是从国家、省属重点大学和医学专业院校聘请的兼职导师。地方普通高校需要协调好与这些重点大学的关系,尤其是要统筹协调好兼职导师在两个学校的教学计划、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方案等问题。二是协调好地方普通高校与医院的关系。高校应充分利用医院的临床师资、医疗设备等资源,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同时,积极为医院加强临床实践研究提供科研设施设备和文献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医院科研实力的提升,更好地促进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工作。此外,需要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一是导师组成员之间的三层关系。分别是处理好高校不同导师之间的关系,如责任、权利(力)和义务等,处理好医院导师之间的关系,如医疗任务与研究生指导工作,处理好高校导师与医院导师的关系,如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体和阶段性安排。二是导师组成员与研究生的关系。明确研究生在不同求学阶段与导师组成员和导师群体的关系;三是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与导师组成员和研究生的关系,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的质量。
4.4建立健全导师组管理制度,提高导师组管理的水平
导师组制度培养模式的形成与良好发展需要借助于相关管理制度的保障,建立健全导师组全面负责、集体培养与个体指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明确导师组集体和成员辅导研究生的职责与分工,形成导师组成员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的良好局面;健全导师的遴选、聘任、考核评价制度;制定召开研究生与导师组的见面会制度,密切与研究生的交流;加强导师组运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导师日常教育教学的督查工作,引导导师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工作,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可以将导师组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导师小组进行管理。在研究生一年级至二年级的在校学习阶段,以校内研究生导师指导为主,校内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相关知识、理论课程的学习和科研实验活动等;在研究生二年级至三年级的临床实践阶段,以校外研究生导师为主,校外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临床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研究生的科研思维与能力培养,毕业论文的选题、设计、写作和科研论文的写作则由两组导师共同协作指导。
4.5加强导师组建设,提升团队的合作质量
导师组的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应加强研究生导师组建设,以提升团队的合作质量。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的建立与完善,可以从两大方面展开:一是明确导师组建设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和临床医疗带头人的引领作用,由其负责组织制定团队建设的目标、内容与方法,引导中青年导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组建老中青导师“传帮带”有序发展的人才梯队,增强导师组的发展活力。二是密切高校导师与医院导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首先,高校导师之间应加强教学与科研的交流与合作,集思广益,尤其是加强交叉边缘新兴学科的探讨,开展学科前沿领域与交叉学科的研究,提升团队科研创新能力;其次,医院导师之间应加强研究生培养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合理安排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计划,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从临床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最后,加强高校导师与医院导师两大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团队合作质量。高校导师应积极从医院导师处获取临床实践案例和素材进行相应的学习与科研活动,弥补自身实践经验不足的劣势,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医学科研促进医疗实践的能力。医院导师也应从高校导师处获取医学学术理论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更好地应对医疗实践问题,提高指导研究生的水平,促进医院医疗技术的发展。
作者:张力朱飞牛春雨单位:河北北方学院党政办公室河北北方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