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育人为本的医学教育论述范文

育人为本的医学教育论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育人为本的医学教育论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育人为本的医学教育论述

1人体及临床实践的复杂性

医学问题过于复杂,在临床工作中,具体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不变的定律,甚至没有绝对的正确,一般认为临床的误诊率达到30%。所以医学生在学习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独立思考,不要迷信权威,敢于怀疑。希波克拉底甚至认为“医学家必须同时为哲学家”。

2现实条件制约着主体对客体认识

主体的现实条件制约着对客体认识和改造的深度和广度。医学学习有其特殊性,医学基础和临床教学常常受历史传统、地理区域和季节气候条件的影响,比如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因为受历史传统的制约尸体标本来源少,导致生理和病理教学中标本短缺。罕见疾病的标本更难满足教学的需要。一个医生一生也未必能见到他所在专业的全部疾病,基层医院病种更单一;在临床上许多疾病只在世界部分地区流行,而地方病只存在于很局限的特定地区。实践需作出牺牲:比如解剖尸体时,怕脏怕累,害怕甲醛气味;做动物实验怕动物伤害;临床穿刺、针灸怕痛,接触患者怕传染。比如看书本很快就能学到动脉静脉名称,但在自己或患者的身上的特定部分体会可触及的动脉搏动,静脉走行或肌腱,就要耗费较多的时间。

3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的实施

3.1参与性个性化学习势在必行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同伴学习法、参与性教学法、探究性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都有共同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国外学生一般没有统一编定的教材,知识来源也很丰富,40%~50%的知识来自讨论,平时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发表不同观点,甚至可以和老师同学辩论。笔者在国外大学访问交流时,注意到许多大学设有数量可观的小组讨论室,平时讨论室内坐满了学生,大家用投影仪把问题显示在屏幕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习气氛活跃,令人羡慕。除了在讨论室学习,在网上也有虚拟的讨论室(或者是实时聊天工具MSN、QQ和留言板BBS),许多腼腆的学生更爱网上讨论,网上讨论也像网络教学一样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讨论的内容会保留在服务器上很长时间。在国内一时难有小组讨论室和投影仪,但是虚拟的讨论室可以借助已有的网络,可以先实行起来。医学生是主体,医学知识是客体,医学知识的主要研究对象又是人(包括医学生)本身,即客体也是主体本身,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把解剖生理病理临床知识联系自身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3.2网络计算机辅助医学教育为解决这一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

由于现行国情,医生的培训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和不同的途径,由于网络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远距离教育成为可能。计算机模拟电子人体和手术入路也可代替部分临床实践工作,克服基层实践机会的不足。现在网络和计算机的使用和传播的成本很低,基层社区只要有网络便能进行自主的学习,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内容都可以个性化地选择。

3.3改变医学评价方式

医学知识包括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主要表现为书本知识,直接经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思考获得的经验。医学书本知识学习起来相对较快,但是它是浅薄不完整的,陆游就明确提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医学考试强调理论考查,轻视对自主实践、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的考查。比如考研,执业考试都以理论考试为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得很少。医学评价方式应该通过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来带动理论考查。因为实践是要理论来指导的,如参加实践必先理解理论,实践又能巩固理论学习,也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参加实践给予学分,逃避实践活动,除不给学分,还不得参加理论考查,甚至不能考研,执业考试。不学习医学知识就进行临床实践,如同航行没有航海图;而只学习知识,不参加临床实践,其实就没有出海。改变评价方式能增加实践的主动性,也能带动理论学习。

医学教育的传统模式正在被打破,教师们要抱着开放的态度,在发展医学时,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具有较好临床思维的医学生。

作者:苏兆亮马瑞夏海平许化溪单位: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系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