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药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究范文

医药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药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医药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究

2010年教育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高等教育部分明确指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1]。高等学校加强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将改变过去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局面,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本科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为了达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郑州大学药剂系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以培养创新药学人材为核心,从多个方面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加强学生自主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重视课堂教学,调整、更新教学内容

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具有创新科研能力的基础,而新知识新技术则是培养创新科研能力的必须条件。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不仅注重“厚基础”的传授,更要强调新知识的学习,及时将本领域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技术融入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掌握生物药剂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开阔了科研视野[2]。如详细介绍活体微透析技术用于连续检测体内组织药物动态变化;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药物跨膜转运性质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示踪微载体细胞内动力学过程;国内国际常用药动学软件等。

2改革实验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大多是按照老师讲授的内容或实验讲义照本操作,且实验多以验证理论为主。这样导致实验教学仅注重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学生自主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将传统的验证式实验向主动式、开放式实验转化。在实验教学中施行分层次教学,做到既有基本实验的训练,也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学生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加强设计性实验训练

设计性实验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独立实验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4]。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组成小组,申请进入药学实验中心专为本科生科研训练设置的开放实验平台。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兴趣提出实验任务,学生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准备、操作程序至结果评价的实验全部过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仅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进行指导。如药物肾清除率实验,学生可以先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动物,熟悉膀胱插管等手术操作,经指导老师审核方案后即可进行研究。通过设计性实验模拟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不仅能使科研和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将科研工作的思想、目的、内容和手段融合进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提前接触科学研究工作,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

2.2逐步增加综合性实验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综合性实验是将生理学、药理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分析学等实验重新整合,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机会。为了提高学生创新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应以设计性实验为基础,逐步增加综合性实验。如把药剂学的布洛芬缓释片的制备和体外释放度测定、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生物利用度实验和药物分析的布洛芬的HPLC含量测定实验合并成片剂制备-体外释放度-HPLC测定方法建立-生物等效性实验,使学生初步理解新型制剂研究的过程。经过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后,使学生加强了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运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5]。

3通过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使学生获取初步的科研能力我国多数高等院校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开展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SRTP)。SRTP已成为国内高等院校提高人才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而采取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新举措[6]。针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的缺陷,郑州大学药剂系的老师们主动指导品学兼优且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选择课题、查阅文献、撰写标书,鼓励他们积极申报国家级和校级的SRTP课题,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使学生受到了科研前期工作的训练。课题立项后,指导教师负责监督和指导科研小组研究计划的落实,定期听取科研进度汇报,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科研小组进行讨论,重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三年来,我系已有多项SRTP被立项资助,其中有三项为教育部资助项目。随着同学们研究能力的提高,一些科研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学生已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其中“氧化苦参碱纳米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一项目发表一篇SCI收录论文和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另有三个项目也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SRTP既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又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SRPT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科研的浓厚兴趣,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及科研协作能力,对日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

4通过毕业专题实习,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毕业专题实习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综合训练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大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本着创新和提高科研能力的原则,在毕业实习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立的课题,由老师一对一地对进行指导。首先,教师结合自己课题研究情况,提出一个研究思路,学生通过全面查阅文献和综合分析后设计初步实验方案。经与教师讨论并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使之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其次,根据先前设计的方案,开始进行预实验。在预实验时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时调整实验方法。最后,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式实验,系统的就各项实验内容开展研究,最终完成具体的实验。这一阶段的训练着重于学生自己探索,并且指导老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吸取前人的经验,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重点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更新课堂内容、改革实验教学、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毕业专题实习等多环节的科研训练,使同学们的综合科研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增加了对整个科研活动过程的了解。这种科研训练模式是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