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防原医学教学质量提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解剖学知识在防原医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1解剖学知识在内照射放射损伤教学中的应用在内照射放射损伤中,放射性核素可能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黏膜和伤口进入人体,其最主要的分布特点是不同的核素会选择性分布到不同的组织器官。因此,需要学员首先明确不同部位的解剖特点及其生理功能,这样才便于理解不同核素的蓄积部位及其损伤效应。例如碘-131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甲状腺,甲状腺是其危象器官,因此碘-131主要引起甲状腺的一系列疾病,如甲状腺功能降低,形成甲状腺结节,甚至引起甲状腺癌等;而锶-90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骨骼,对应的可引起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等。对于内照射放射损伤的治疗除了减少核素的吸收,加速已吸收核素的排出外,针对不同核素的损伤部位应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铀-238主要蓄积于肾脏,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针对它的治疗除了促进铀-238的排出外,加强肾功能的保护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2]。
1.2解剖学知识在急性皮肤放射损伤教学中的应用急性皮肤放射损伤临床上可分为4度:I度是脱毛,Ⅱ度是红斑,Ⅲ度是水泡或是湿性皮炎,Ⅳ度是溃疡、坏死。教员如果将皮肤的损伤程度与皮肤的解剖层次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学员对急性皮肤放射损伤分度的理解记忆。例如I度主要受损的是皮肤附属器毛囊,毛囊生发层细胞变性萎缩便可导致脱毛;Ⅱ度主要伤及表皮和真皮浅层,受损器官除了皮肤附属器外,还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血管栓塞,形成红斑;Ⅲ度可伤及表皮和真皮深层,导致血管损伤增强,通透性增加,组织间液体潴留形成水疱;Ⅳ度伤及皮肤全层组织,甚至累及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导致血管闭塞加重,表皮和真皮层细胞脱落坏死形成溃疡。随辐射剂量的增高,损伤逐步加重。总之,结合皮肤结构层次和皮肤组织细胞的分布特点讲解急性皮肤放射损伤的临床分度及表现,将促进学员理解并掌握急性皮肤放射损伤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3]。
1.3解剖学知识在复合伤教学中的应用复合伤是指人员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致伤因素的作用而引起的损伤,它具有多、重、杂、难等特点,对于复合伤的抢救一直是世界的难题。我们教研室开创性地将颈交感神经阻滞技术用于放射复合伤的救治,取得了理想的救治效果。然而,这项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熟悉解剖结构,正确找出颈交感神经的体表投影,并通过注射器利用利多卡因进行阻滞。因此,在讲解复合伤的救治进展时,要强调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员的解剖学思维,以取得更大的创新型成果。
2解剖学知识在防原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是防原医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防原医学的实验教学多涉及动物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解剖学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γ射线照射对小鼠脾脏DNA含量的影响”是防原医学的经典实验之一,目的是让学员掌握电离辐射对脾脏DNA含量影响的原理,要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快速分离并取出脾脏成为实验的关键步骤。这就需要教员引导学员熟悉脾脏的解剖部位,熟练操作,剪开左侧腹部皮肤及肌肉,用镊子分离并取出脾脏,弃去筋膜,再进行后续操作。实验“Na131I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碘化钾的预防效果”主要目的是为了加深学员对放射性碘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碘化钾阻滞吸收效果的理解,它对解剖知识的要求更高,需要学员快速准确地分离出小鼠的心脏、脾脏、肾脏、胸骨和甲状腺,对于小鼠甲状腺的解剖分离是本实验的难点。小鼠甲状腺只有米粒大小,颜色与周围组织相近,如果实验过程操作不当破坏颈部血管,将干扰视线更难辨认甲状腺的结构和界限。因此,教员需要提前思考课堂中可能涉及甲状腺解剖知识的各种问题,并要求学员提前3d复习解剖学中甲状腺解剖部分的知识点,课堂上通过解剖图谱向学员介绍甲状腺的局部解剖特点,并进行示教解剖。通过学员熟悉解剖学知识,实验操作速度和准确性都有了大幅提高,实验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较以往更为满意[4-5]。
3讨论
防原医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均涉及到人体和实验动物的大体解剖和局部解剖知识。强化解剖学知识,培养解剖学思维是培养优秀防原医学人才的教学改革方向。王艾平等[6]经过调查发现,在防原医学教学实践中引入解剖学思维,可明显提高学员的学习成绩,并且有87.05%的学员认为解剖学思维对防原医学的学习非常重要,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更好地应用解剖学知识,帮助学员顺利完成防原医学课程,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值得每个防原医学教员深思。
作者:郝玉徽谷瑛黄嘉伟任泂粟永萍李蓉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防原医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