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免疫学等教学激趣法应用范文

医学免疫学等教学激趣法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学免疫学等教学激趣法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医学免疫学等教学激趣法应用

开启兴趣的钥匙———先导故事激趣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开启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门。要上好绪论课。绪论课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情绪。教师在讲解绪论课时可以巧妙地将鲜活的科学人物和生动的科学实例贯穿于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发展史中。例如,我国古人利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的故事,巴斯德为防止酒类发酵而发明巴氏消毒法的故事,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等等。这些生动的故事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本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消除畏难情绪。在每一节课的开始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对于“动物源性细菌”一章中所介绍的鼠疫耶氏菌,学生对它的学习不够重视。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讲述的开头不妨引用我国师道南在《天愚集•鼠死行》中的诗句:“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多,忽死两人横截路……”,这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鼠疫流行的可怕凄惨景况。由此提出问题:“鼠疫耶氏菌的致病机理是什么?为什么会引起鼠疫的大规模流行,如何防治呢?”有这样的导入,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会积极看书,认真思考,深入学习寻找答案。导入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但最成功的导入是建立在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之上的。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引领兴趣的翅膀———问题引导激趣法

教师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有设疑作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与所要讲的知识相联系,造成一种悬念,也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的有效手段。通过问题的引导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例如,在讲述“厌氧芽胞梭菌”一章中的破伤风梭菌时,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个相应病例并提出问题:对这个病人的伤口处理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包扎伤口,反而要扩创呢?同样是神经外毒素,为何肉毒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所导致的临床症状不同?如何紧急预防和进行特异性治疗?此时,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要注意层次性,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例如,在讲授“肝炎病毒”一章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大家体检时检查过“两对半”吧?何为“两对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形态结构及抗原组成如何?HBV血清学检查内容主要有哪些?表示HBV复制及具有传染性的指标有哪些?HBV感染后有哪些后果?何为“大三阳”和“小三阳”?二者有何区别?这种由易到难的提问方式,符合人的思维规律,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激活兴趣的催化剂———语言艺术激趣法

语言是全部教学法的基础,左右着所有教学法的效果。妙趣横生的语言,会使教学锦上添花,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动化。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中的客体很多都是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蒙有抽象的“面纱”,学生常常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大纲、教材和学生水平,挖掘推敲出恰到好处的直观性语言,将语言艺术与科学知识融为一体,就会将抽象的知识化为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例如,在讲解“微生物”这个名词时,为了强化学生的印象,不妨先让学生猜猜“什么物质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在讲授“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章时,不妨将细菌的感染与机体的免疫形象地比喻为两军对垒,通过介绍两军的较量而将相关内容引入,通过这样一根主线将本章内容串起来,做到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又如,在讲述“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时,教师将自己的两只手臂张开与躯体组成一个“Y”字形结构,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免疫球蛋白单体形状。手臂以肘关节为界,前面是V区,后面是CL区(或CH1区),躯干为CH2区,而下肢则为CH3区。抗体的CDR就如同手上握的钥匙,与抗原空间结构的高度特异性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互补关系。这样一系列的比喻、举例和生动语言的使用,在学生心田点燃了一把火,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兴趣的源泉———临床病案激趣法

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将来要从事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因此,具体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比基础知识更具有吸引力。在理论教学中引入临床病案,用具体的案例、鲜活的事件、真实的临床表现和典型的临床体征以及详细的治疗经过来迎合学生急于接触临床实践的心理,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按照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诊断方法和防治方法固定顺序的讲授方法,准确导向临床实践,缩短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具体做法是以病例为中心,先巧设疑问,给学生以悬念,然后讲解基本知识和理论或让学生自学,最后展开讨论,进行总结,一改传统的“以菌说病”为“以病说菌”。例如,配合“呼吸道病毒”和“超敏反应”的教学,教师在课前可以结合学生的理论知识背景,选择“甲型流感”和“青霉素皮试”等热门话题,安排学生自己做专题准备。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般会很高,纷纷积极行动,查找资料,广征博引,力求新颖。在课堂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重点发言,并从中适当引导,修正和补充学生理解中的错误和遗漏之处,最终阐明流感病毒的变异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及其防治原则等内容。这种与生活实际和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很有实用价值的课程。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应灵活安排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善于采用多种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