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对象与方法
1.1生活技能教育模式实施前的调查为开展在校医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首先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性观念和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行为的了解程度及看法等情况,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从河南大学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1~4年级2300名在校大学生中抽取200人进行调查访谈。
1.2培训教师和志愿者请生活技能教育专家对参与本项目的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在目标人群中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的能力。
1.3对在校医学生进行生活技能培训
1.3.1开展教室培训以班级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由已受训教师和志愿者对在校医学生进行生活技②对村民进行反歧视教育。③从目标人群中抽取部分学生作为志愿者到社区参加艾滋病防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每2周1次,共4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返校后再对同学进行同伴教育。
2结果
该模式运行一年来,目标人群生活技能和合理应对压力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艾滋病的自我防护意识得到了加强,具有了传播反歧视的意识和关爱的理念。
首先,模式实施前目标人群艾滋病各项知识掌握不平衡,基本知识与3大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非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较专业的知识掌握较差,存在一些盲区和误解。例如:29%的调查对象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蚊子叮咬传播;12%的调查对象对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共用水杯、共用办公用品、游泳等也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担心自己会被传染;23%的调查对象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15%的调查对象认为使用安全套不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通过各种形式的技能教育后,目标人群对艾滋病存在的盲区和误解得到了较好的认识,对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错误应答率降到5%以下。
其次,在应对不合理压力方面:通过该模式的实施使他们在面对压力时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积极面对现实,理智地分析问题,做出适当的自我调整,并在他人帮助下有针对性地采取实际行动,从而积极主动地应对压力。使得90%以上的目标人群掌握应对吸毒、吸烟、性乱等不合理压力的方法。模式实施前74%的调查对象不了解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现场在模型上示范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使得90%以上的目标人群掌握了安全措施特别是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
最后,在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方面:模式实施前43%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病人具有恐惧感,通过选择部分大学生亲临艾滋病村,面对面与艾滋病患者进行真诚的交流,得知一部分被感染者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被迫卖血养家糊口的人,还有因输血而感染的人,使大学生们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艾滋病不仅仅是由于个人的不良行为造成的,没有不良行为的人也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同时,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返校后再对同学、好友进行同伴教育,培养了大学生主动关心、帮助和同情那些处于困境的人,消除了他们对艾滋病患者歪曲的理解、歧视和恐惧感。使得90%以上的目标人群表示愿意作为志愿者参加艾滋病的防治活动。
该模式运行一年来得到了目标人群的普遍认可,并建议以此模式作为理论框架,由学校主导、多部门合作,建立心理咨询室、压力应对室和艾滋病预防实训基地。
3讨论
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形势十分严峻。艾滋病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针对艾滋病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1],且无疫苗可以预防,因此开展生活技能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医学生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们正处于HIV/AIDS感染的高危时期,是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如果不加以正面教育和引导,将会增加大学生的感染风险,因此医学生应接受生活技能教育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医学生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较高,加之未来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可以用自己掌握的健康知识和行为去影响周围的人群,他们既是HIV感染的被保护对象,又是艾滋病防治的主力军。
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活技能定义为:个体采取适应和积极的行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并应对挑战的能力。主要包括5对能力,即:自我认识能力-移情能力,有效沟通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处理情绪能力-缓解压力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2]。根据生活技能教育的内涵,课题组依托以技能为本的教育模式,首先由生活技能教育专家培训教师和高年级医学志愿者,使其具备有一定的讲演技巧及心理疏导能力以便在目标人群中顺利开展生活技能教育。教师或志愿者必须具备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端庄稳重的举止,仪表得体,给目标人群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作为生活技能教育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还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既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能控制局面,使课堂秩序不至于混乱[3-5]。这是开展本模式成功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模式仍基本依赖于正规课堂授课。课堂授课是我国传统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记录、背诵。这种学习方式对于知识掌握有一定的帮助,却不利于良好态度、行为的培养,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也不利于技能的学习和锻炼。本模式采取的教室培训包括:基本知识宣教、正确决策、合理应对压力、正确使用安全措施;培训形式多样:有角色扮演、辩论、游戏、群体协作和头脑风暴等强化互动式学习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目标人群能在轻松的氛围内牢固的掌握艾滋病的知识和各种生活技能。
本模式不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室培训活动,而且组织目标人群参与了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各种知识技能的同时,深入艾滋病村,与艾滋病患者面对面地交流,使其消除恐惧感、陌生感和距离感。了解艾滋病患者现存的心理问题,积极给予心理支持关怀,以缓解患者压力,增强对生活的信心。通过这项实践不仅使目标人群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患者去了解艾滋病,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理疏导,支持和关怀使艾滋病患者心理压力有所缓解,有了战胜疾病的勇气,增强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念;给予村民反歧视教育后,使多数村民不仅了解了艾滋病的知识,而且消除了对艾滋病的恐惧感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构建了和谐关爱的社会环境。
依托以技能为本的教育模式开展以来对在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有着其他传统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充分说明了该模式不仅对学生预防艾滋病有着良好的教育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