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方法论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1社区护理人员培训规范化
1.1.1明确培训目的,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培训机构,强化培训效果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开发是卫生服务机构为护士提供思路、信息和技能,帮助护士提高能力和工作效率的过程,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开发途径主要包括岗前培训、规范化岗位培训以及在职教育等。社区护士的岗前培训或称转岗培训,是对将要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而开展的培训教育工作,目的是通过重点强化培训使受训护士能够满足当前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则是从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发展出发,结合社区护士个人需求及意愿,根据岗位要求所应具备的新知识、技能而为在岗员工安排的培训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在岗员工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是贯穿护士职业生涯全方位的培训工作。目前,我国社区护士的来源仍以医院护士转岗为主,这些转岗护士多未受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其知识结果普遍较为陈旧、老化[2]。针对目前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在医学院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之前,当务之急是思考如何提升现有的社区护士的理论与技术水平,使之符合社区护理执业准入的需求,全面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据国内的有关资料显示,在开展的社区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有关社区护士的培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各地社区护士在岗培训不统一、不规范;(2)伴随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社区护士急需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补充[3]。因此,要充分发挥社区护士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社区护理人员培训,这种培训要克服短期行为,要有培养性、规划性和可持续性,建立规范的培训目标、计划、周期、方法等,以确保社区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使社区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知识与实际工作相匹配[4]。在社区护士大的培训环境尚不具备的情况下,设立专门培训机构,全面、直接开展社区护士培训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既能强化培训管理,又能营造良好培训环境,有利于大面积普及和大范围开展。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要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通过实际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培训内容,重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社区护理知识的衔接,使接受培训的护士逐步完善社区护理学的知识体系,以胜任社区护理的岗位需求。
1.1.2借鉴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制定“4+2”的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2012年7月7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全科医生制度要求,对医学人才实行“5+3”的培养模式,即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上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然后通过资格考试,才能作为全科医生执业。这是一种专门的学科培养模式,其培养过程比普通专科更加严谨。由于社区服务内容的广泛性,涉及到医学护理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对从业护士的要求也较普通护士高,因此未来可考虑借鉴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制定“4+2”的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即4年的护理本科教育,加上2年的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然后通过资格考试,才能作为社区护士执业。
1.2社区护士继续教育普及化
护理继续教育是继护士毕业参加规范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终身性的系统教育,是对社区护士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目的是不断提高护士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对提高护理队伍的素质、护士的社会地位、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外的社区护士多经过严格培训,取得相应资质,并具有较高学历,我国则有很大差距,由于长期卫生领域存在的资源分配失衡,基层医疗机构运行困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吸引高学历人才相对困难,护理人员的后续教育与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5]。目前从业的社区护士的文化水平仍以专科学历为主,要改变这种低学历的现状,开展护理继续教育则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深远意义。对于目前已经取得中专、大专、本科文凭并已进入社区或欲进入社区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可以通过继续教育进行社区护理理论的系统学习,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既具有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社区护理的工作能力,从而成为社区护理的骨干力量。通过加强继续教育的途径来培养高学历的优秀社区护士可以说是目前社区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极为可行的有效措施。
2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专业化
2.1加强师资建设,建立社区护士实训基地加强社区护理教育的研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课程体系,推动社区护理教育健康发展是教育部和卫生部在护理培养目标中提出的要求[6]。加强社区护理教育尤其要加强和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的社区实践。根据经验,护理专业学生的社区实践环节容易被忽略,主要原因是目前社区实习基地现状不能令人满意,无法较好的承担起实习任务,而具体制约着社区实习基地发展的两个方面是:规模过小,师资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是保证培养出合格护生的重要前提,可是目前社区护理师资缺乏的现象尤为明显。各大医学院校主讲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社区护理培训,不仅缺乏社区护理实践经验,而且对在社区工作的能力和技巧的掌握也存在缺陷,导致社区护理教学效果不佳,此外,部分社区护士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一定学术水平和带教能力,不能胜任社区带教和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社区实习基地的建设,建设起一批教学示范点,以点带面地逐步扩大基地的规模,同时各医学院校和社区实习基地要培养专职参与社区护理教学的老师,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这些教师充分理解和掌握社区护理的理念,同时经常安排这些教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既能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又能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带教水平。
2.2设立社区护理专业,有针对性地直接培养有研究表明,社区护理人才的最好的培养方式是从学校直接培养的专业社区护士[7]。世界各国社区护士培养模式不同,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医学院校有针对性地直接培养;另一类是从医院护士中分化后,再进入社区护理工作。鉴于社区护理服务模式与临床护理有所不同,所以,社区护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设定应以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将社区护士作为一个专科护士来培养,但目前国内护理专业培养体系却与之不相适应。现行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培训模式都是临床护理模式,社区护理专业的研究与实践较为薄弱,多数院校仅仅停留于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一门社区护理课程的阶段,加之学生毕业后自主择业,由于目前社区护士待遇较二、三级医院护士稍差,发展潜力不足,导致社区护士来源困难,编制不足,队伍不稳定,流失严重。因此,要切实保证社区护理人员的来源与质量,只有在医学院校中单独设立社区护理专业,从课程设置上改革,保障教学培养质量;从执业注册准入上明确标准,保证人员准入素质;从工作选择上定向,以利护士来源充沛;待遇上从优保障,以利队伍稳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的突出问题。总之,社区护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社区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应把社区护理队伍建设作为促进社区护理工作持久、健康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抓好,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社区护理队伍,适应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作者:卢蓉张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