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壮医学引入壮医文化课程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人文教育是当今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壮医,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医学本科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亦是逐渐重视,该文针对壮医本科专业引进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和转变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壮医学子人文素质的提升,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壮医;人文;本科教育
壮医,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理论和文化体系完善,有着丰富的医学内容和实践操作,一直以来作为民族医药特色,为祖国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型壮医人才,长久担负着壮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重任。在当今向现代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要求生必须把患者看作社会人而非生物人,必须从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恢复患者健康。培养和加强壮医专业本科生对壮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壮医学子的人文素养也成了壮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人文”一词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最早源于中国古代《易经》《易•责》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里突出强调人文的重要地位,作为文明的最高境界人文”是指那些积极向上的能够转移人心风俗、升华,人的精神、提高人的境界的各种文化现象。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水平,即人的内在素养与品质。它的最根本特点是不可视性,是里而非表,是本而非末,但它可通过人的思维方式、行为品格和精神境界等表现出来。按照教育部的阐释,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这里教育部从狭义层面上进一步阐释了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主要是指文、史、哲等人文社科知识的教育。随着当今社会发展,各种医患纠纷频发,如何与医患沟通无疑是一个所有医护人员都要面对的问题,君子以博爱而知礼,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当他们走上救死扶伤的岗位时无疑能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关系大和谐。
1壮医人文教育实践现状
1.1潜移默化懂壮文化
广西虽为壮族人民聚居之地,但大体符合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壮医学子中多为汉族子弟,大多对壮族文化了解程度不高,又因为汉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多壮族人从小习汉习说汉语,对壮族文化亦是半知不解。所以新生入学第一课即为壮族医学史,在传统中学壮医,从骆越文化讲壮族流源,从花山壁画中讲导引,从神话中讲品质,从布洛陀创世神话中学对世界保持探索之心,从神医“三界公、爷奇”斗瘟神中学崇医尚药的精神,学救死扶伤、不慕名利的赤诚。从体会壮族传统生活中学文化。从黑衣壮中学防病意识,从香包中学壮族人民辟邪防病的思想。壮族人笃信阴阳和简朴的波乜(公母)观,在讲授壮族史时,教师往往讲授壮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壮医学子对壮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2在实践中积蓄人文底蕴
学校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壮医学作为全国唯一的特色壮医专业,在第二课堂中穿插了大量的有丰富特色的文化活动,在壮族三月三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举办各色讲座,《针灸在美国》给同学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真正领会到传统医学走出国门的精彩,激励学生学好知识,大胆迈向未来。《骆越文化与壮族的关联》,据研究壮族是古百越族群支系西瓯、骆越的后裔。壮族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后来者,必得识其根,方能扬其长。三月三活动中学生们身着壮族传统服饰,男女对唱起悦耳的山歌,跳起热烈的竹竿舞,拋起精致的绣球,在活动中增强内涵。
1.3在探索中求真知
2014—2017年期间,壮医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27项,其中有九项与人文意识息息相关,从特色壮文化到时事热点的共享单车到与医护人员息息相关的医学院校医患沟通教育的现状及教育模式,学生从不同方面去探索学习,如在黑衣壮医药文化探究中,受其生活环境和习惯的影响,使得黑衣壮的医药文化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形态,故被认为是壮族中保留民族特色、民间医药最完整的支系,素有壮族“活化石”之称。学生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到实地去当地黑衣壮草医、在黑衣壮文化领域专家的专访,以及相关古籍的查阅等形式,对黑衣壮医药文化的深入挖掘、整理,可以凭此深入了解壮医药文化,探究其对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的作用及影响。深入感受文化内涵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更有利于学生养成宽广的胸襟。实践就是最好的老师,感受文化做好的方式就是参与到文化的建设,挖掘整理壮药人文故事与文化解读,医药是壮族人民原创医药,其历史悠久,通过口授心传方式,代代传承,形成了具本民族特色的壮族药谱,许多壮药的背后都可能蕴含着一个与其来源、使用等相关的特色故事,都沉淀着本民族特色的壮族文化。但是由于口口相传的局限性,很多壮药口诀和歌诀面临丢失和失传,通过学生的挖掘整理收集到大量有意义、民俗鲜明的与壮药(植物药)有关的小故事,并整理、归类和制成册,可为社会有关部门对壮药文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的号召。壮医学子是壮医药振兴的中坚力量,从点滴做起无疑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以致用,学生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地考察,在感受社会意识时,积累经验和学会思考,逐渐形成健全的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将来从事医疗卫生事业时,游刃有余在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2壮医专业人文文化课程的探讨
当前,壮医专业的人文文化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由于壮医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教师队伍中存在“文化缺失”。即绝大多数教师对相应少数民族文化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致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找到和采取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中缺乏“文化信仰”。根据调研,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很多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其中功利化是一个明显的特征[2]。他们学医不是为了传承并把民族医药发扬光大,也不是把医务工作作为一个崇高的职业,而是为了好就业,认为医生社会地位高,收入高,消极对待人文文化教育。医学是以维护人的生命兼与影响生命健康为目的的科学,由于医学的社会属性,医生眼中不能只是病”,而应是一个患病的“人”,一个具有丰富社会关系和多重社会价值的患病的“人”[3]。同样,医生与患者之间不仅是医生帮助患者祛除病痛,同时也含着与患者心理的沟通、法律的契约、社会的责任、道德的良知等多重的社会内容和丰富的人类情感。古代先哲早就认识到医学的人文性质,提出“医本仁术”“大医精诚”,也就是说,只有高德之人才配做悬壶济世的医生。
3如何加强壮医学学生人文教育素质
(1)建立长久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建立长久的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建设有文化内涵的实训基地,开展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各类讲座,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对人文教育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建设一系列完善的、实用的课程体系和特色安排,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氛围促进人文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的融合。(2)重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历史原因人文教育的“边缘化”使得教师在人文课程教育时“照本宣科”,缺乏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引导式学习方式。应加强教师对人文教育方面的培养,在课堂中引入主观能动性更强的学习模式,既增强教师的人文文化素养,又激发学生对人文教育的热情。(3)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当今社会,不乏妙有仁心的医者,但医德下滑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大医之心。医患关系中,医生如果秉承大医之心,以博爱之心面对患者,无疑是对当前较严峻的医患关系起到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永柏,史也夫.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1(3):36-39.
[2]吴道显,张根生,苗丽.民族医药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7):10-14.
[3]田丽霞.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医学与社会,2013,26(9):93-97.
作者:张玉珊 段雪琳 庞宇舟 蓝毓营 韦英才 方刚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