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试析肌肽对动物糖代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肌肽对应激负荷小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雄性KM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对照组、150mg/kg及300mg/kg肌肽给药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d后拘束负荷应激20h灌胃葡萄糖2g/kg,检测血糖清除率、肝糖原合成能力、糖原合成酶基因表达及皮质酮水平。结果与应激负荷对照组比较,肌肽能提高应激小鼠血糖消除速率,促进糖原合成酶的基因表达,并增强肝糖原合成能力。此外,肌肽还能降低血浆皮质酮的水平。结论肌肽增强应激负荷小鼠肝糖原合成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肌肽降低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激活糖原合酶有关。
【关键词】肌肽;拘束应激;肝糖原;糖皮质激素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及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由各种应激源导致的亚健康状态人数也逐年增多。人们长期处于应激负荷状态下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肌肽是一种具备高效生物活性的天然二肽,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1]。研究结果表明,肌肽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功能、神经系统保护作用、抗糖基化作用、对肾中毒及肝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防止动脉硬化等生理活性[2,3]。但尚未见肌肽对应激负荷状态下糖代谢改善作用的报道。本实验通过观察肌肽对拘束负荷小鼠血糖浓度和肝糖原合成的影响,以及小鼠血浆中皮质酮变化,探讨肌肽对应激引起的机体糖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试剂
肌肽(carnosine)、皮质酮(corticoste??rone)标准品及氢化可的松(cortisol)标准品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乙腈(色谱纯)为FisherScientific公司产品;乙酸乙酯和NaOH为广州化学试剂厂产品;葡萄糖购自天津药业;肝糖原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科技公司;葡萄糖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荣盛生物药业公司;Trizol购自广州英韦创津生物科技公司;逆转录系统PCR试剂盒均购自北京天根生化科技公司;PCR引物根据GenBank提供的基因序列使用PrimerDesign软件进行设计,引物均由英韦创津公司合成,糖原合酶??2(Gy??2)引物:5′??AACGACAGCCGATGAGT??3′(上游),5′??CTGGCACGAGAAAGGAT??3′(下游),其扩增产物长423bp;以18s为内参:5′??GGGAGAGCGGGTAAGAGA??3′(上游),5′??ACAGGACTAGGCGGAACA??3′(下游),其扩增产物长241bp。
1.2实验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日本HITACHI公司);MK3型酶标仪(Labsystem,Finland);3??18K型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Sartorius公司);2720型PCR仪(美国AppliedBiosystems公司);电泳成像系统(美国Bio??RadLaboratories公司);MilliQPlus超级纯水仪(美国Millipore公司);电泳仪及水平电泳槽为日本Mupid公司产品。
1.3实验动物
体质量18~22g,6周龄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32只,购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粤)2008??0002。饲养温度(23±2)℃,照明时间12h/d(7∶00~19∶00),饲养1周后进行实验。
1.4动物分组及给药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拘束应激对照组、150mg/kg及300mg/kg肌肽给药组,共4组,每组8只。肌肽给药组以0.1mL/10g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拘束应激模型组均灌胃等量空白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7d。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小鼠均在末次灌胃后30min进行拘束应激实验,小鼠拘束装置参照文献[4]制作,为通风良好的50mL尖底聚丙烯塑料离心管,给予一次性拘束20h(12:00~次日8:00),拘束期间小鼠不能进食饮水。正常对照组小鼠为禁食禁水小鼠。
1.5小鼠糖耐受实验[5]
上述各组实验动物在禁食和拘束结束30min后灌胃葡萄糖2g/kg,口服葡萄糖后0、20、40、60及80min尾静脉取血于肝素钠小离心管中,5000r/min5min离心,取血浆用葡萄糖测定试剂盒测定血糖浓度。
1.6HPLC测定小鼠血浆皮质酮的含量
取小鼠全血置于肝素处理过的离心管中,以50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浆。取0.5mL血浆,并添加入2mL乙酸乙酯振摇萃取,分离得到上层乙酸乙酯液,下层水液再用乙酸乙酯萃取1遍,合并乙酸乙酯液后用0.1mLNaOH洗1次,再用蒸馏水洗2次。乙酸乙酯液置于氮气下挥发吹干后加入100μL流动相(乙腈∶水=38∶72,体积比)溶解即得皮质酮分析样品溶液。按Woodward等人的方法,采用HPLC内标法(内标物为cortisol)测定血浆中皮质酮含量[6]。检测条件为:紫外检测,检测波长为254nm;色谱柱:5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菜?(38%∶72%);流速:1mL/min。
1.7肝糖原合成测定
测定血糖浓度后,小鼠在乙醚麻醉下取出肝脏,按肝糖原试剂盒方法测定肝糖原含量。
1.8半定量RT??PCR检测Gy??2mRNA的表达
取肝脏组织,用Trizol提取总RNA,逆转录反应以总RNA3μg为模板,总反应体系20μL,42℃水浴1h合成cDNA。PCR反应条件设置: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60℃退火40s,72℃延伸50s,进行30次循环,最后72℃延伸7min,同法以18s为内参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Bio??rad凝胶成像系统记录结果,QuantityOne软件进行灰度分析。结果以Gy??2与内参照物18smRNA扩增片段灰度值的比值表示Gy??2mRNA相对水平。
1.9数据统计与分析
实验数据以(±s)表示,采用SPSS软件,利用ANOVA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肌肽对拘束负荷小鼠糖耐受的影响
结果见表1、图1。口服2g/kg葡萄糖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拘束应激小鼠的血糖浓度上升明显,在20、40和60min时具有统计学差异。与应激对照组相比(P<0.01),肌肽高低剂量给药组均能使应激小鼠血糖浓度明显降低,提高糖耐受能力,结果表明肌肽能提高应激小鼠血糖消除速率。表1肌肽对拘束应激小鼠糖耐受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应激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肌肽对拘束负荷小鼠血浆皮质酮水平及肝糖原合成的影响
结果见表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拘束应激使小鼠血浆皮质酮水平显著上升(P<0.01),肝糖原合成能力显著下降(P<0.01)。与应激对照组相比,肌肽高低剂量给药组均能降低拘束应激引起的血浆皮质酮上升(P<0.01),促进肝糖原的合成(P<0.05)。
2.3肌肽对拘束应激小鼠糖原合成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基因Gy??2(糖原合成酶)与内参基因18s的RT??PCR扩增产物的A目的基因/A内参基因能反映Gy??2基因的转录水平,比值越大,Gy??2转录水平就越高。如图2和图3所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拘束应激后Gy??2的表达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高低肌肽给药组Gy??2的表达明显升高,与拘束应激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2肌肽对拘束应激小鼠血浆皮质酮水平和肝糖原合成的影响
3讨论
机体在应激负荷时激活交感神经?采錾舷偎柚氏低常?产生大量儿茶酚胺、兴奋性氨基酸,导致下丘脑?泊固濯采錾舷僦?(HPA)功能亢进,血液中皮质醇浓度增高[7]。糖皮质激素的释放增加,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抵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快速升高血糖[8]。实验结果表明,小鼠拘束应激20h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显著升高,血糖值在20、40、60min时显著增加。150、300mg/mL肌肽给药能降低拘束应激小鼠血糖浓度,改善因应激负荷导致的血糖利用率低下。同时150、300mg/mL肌肽给药能显著降低拘束应激小鼠血浆皮质酮水平,促进肝糖原合成,降低糖皮质激素水平,增强葡萄糖的储备,改善了机体应激后导致的能量供应不足的状况。
糖原合酶(glycogensynthase,Gys)是肝和肌肉糖原合成的关键限速酶,其中糖原合酶??2(Gy??2)主要存在于肝脏中,调节肝糖原的合成。糖皮质激素通过调控cAMP和Ca2+这2个信号分子,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使糖原合成酶磷酸化而活性降低[9,10]。本实验结果表明150、300mg/mL肌肽给药能够促进Gy??2mRNA表达,提高肝糖原合成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肌肽能显著改善机体糖皮质激素水平,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继而使糖原合成酶去磷酸化被激活有关。新晨
肌肽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天然抗氧化肽受到了国内外普遍关注,肌肽不仅具有抗氧化,抗糖基化,提高免疫力和缓解老年性疾病等作用,而且近年来肌肽药物已经开发应用于临床。本研究结果显示肌肽能显著提高拘束应激小鼠血糖利用率,降低血浆皮质酮水平,促进肝糖原合成能力及改善机体能量利用不足等作用,为肌肽的应用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QUINNPJ,BOLDYREVAA,FORMAZUYDVE.Carnosine:Itsproperties,functionsandpotentialtherapeuticapplications[J].MolecularAspectsofMedicine,1992,13(5):379-444.
[2]臧国雄,王辉,许素华,等.肌肽及其生理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9,30(09):272-276.
[3]沈杰,刘超,陈钧辉.肌肽在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8,29(02):134-137.